摘 要:元雜劇是通過舞臺表演實體呈現(xiàn)的作品,它并不是以第一人稱、限制視角來完成的,劇作家在作品中為了更好地表達感情或主觀傾向,會采用敘述干預這一手段。本文主要以元雜劇《趙氏孤兒》為研究對象,具體闡述其作品中的劇作家敘述干預現(xiàn)象。
關鍵詞:《趙氏孤兒》;敘述干預
劇作家在具體寫“劇本”的過程中,通過眾多人物的聲口來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整體敘述,并于科白、唱詞中進行鋪墊、加入評論。可是,在演出過程中,劇作家并沒有在臺上進行干預,是演員執(zhí)行了劇作家的敘述干預。
一、 預述干預
《趙氏孤兒》中,劇作家在楔子和前四折都安排讓屠岸賈先上場,介紹事情原由,引出下文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了劇作家巧妙借用劇中人物的賓白以達到“預鋪”效果的規(guī)律。
(一)楔子“訓獒滅門”部分。首先屠岸賈念上場詩,“人無害虎心,虎有害人意;當時不盡情,過后空淘氣?!盵1] 從表面意思觀之,即知道了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爭斗的情節(jié)?!俺S袀w盾之心,爭奈不能入手”。[2]那屠岸賈是怎樣“入手”的呢?那么,具體行動是如何展開的,趙家又是如何被滅門的,作者接著進行了敘述。所以我們據(jù)此推之,這些話其實是屠岸賈代劇作家言,進而達到劇作家預鋪的目的。
(二)第一折“程嬰掩子”部分。在楔子中,屠岸賈雖滅了趙家全族,可不想,公主生下小廝。然而屠岸賈卻要“等一月滿足,殺這小廝也不為遲。不搜進去的,只搜出來的。若有盜出趙氏孤兒者,全家處斬,九族不留。” [3]正是這句話,引出了本折下文劇情,做好了預鋪。
(三)第二折“委托公孫”部分。上一折寫到程嬰已將趙氏孤兒掩藏了出來,這對于屠岸賈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屠岸賈此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屠岸賈要將晉國內所有剛出生的小廝都殺盡,可按照這件事的正常發(fā)展情況來比量,此事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間段都必然不會發(fā)生。那接下來故事該如何進行?肯定要獻出趙氏孤兒??晒聝涸撛鯓荧I,由誰獻,獻出真的還是假的。所以,劇作家借屠岸賈的這一舉動,引出后文故事。
(四)第三折“殺子存孤”部分。這一部分所殺之子為程嬰之子,存下的孤兒為趙氏孤兒。這一情節(jié)的設計是必然的,因為整個事件是“趙氏孤兒為全家族人報仇”。這一折屠岸賈并沒有做的太絕,他上場云:“若有首告發(fā)者,報復某家知道?!盵4]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人獻出趙氏孤兒,則可免去對其他小廝的殺害。那么接下來,與之相對的,就有了程嬰告發(fā)公孫杵臼的過程。
(五)第四折“回顧揭露”部分。本折是趙氏孤兒弄清緣由,認清事情真相部分。屠岸賈上場云:“某,屠岸賈。自從殺了趙氏孤兒,可早二十年光景也。”[5]這件事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年,接著是屠岸賈介紹“孤兒”情況,并要與之商議“謀反”。可不曾想的是,接下來與趙氏孤兒商議的卻是程嬰,奪取的卻是屠岸賈的性命。
二、評論干預
(一)劇作家對事件的評論干預
在《趙氏孤兒》這部劇中,主要矛盾在于趙氏孤兒和屠岸賈,主要事件也圍繞著趙氏孤兒報仇展開。在觀眾心中,通過觀看,似乎早已有了是非判斷、情感傾向。所以,在演員演出過程中,劇作家需要安排一些對事件好壞的評論,以滿足觀眾的心理預期,以達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1、楔子部分。在屠岸賈滅掉趙家三百口人命之時,作為駙馬的趙朔也難逃一死。屠岸賈為斬草除根,詐傳晉靈公命令,以“弓弦、藥酒、短刀”三種朝典,選其一而讓其自盡。此時,劇作家借屠岸賈聲口評論:“三百家屬已滅門,止有趙朔一親人。不論那般朝典死,便教剪草盡除根?!盵6]劇作家的這一評論,讓觀眾看到了這件事的殘忍,引導了觀眾的情感傾向。
2、第一折部分。公主想到門下程嬰,因家屬上沒有他的名字,為保趙氏一線血脈,公主欲要托孤。在程嬰作自我介紹時,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怕出不得屠賊之手,也是枉然”。[7]這句話雖然出自程嬰之口,可筆者認為,這是劇作家借程嬰之口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評論。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為切合觀眾的欣賞思維,應該想到趙氏孤兒出不去會怎樣,而這句話正是思維合理性的體現(xiàn)。
3、第三折部分。公孫杵臼在與屠岸賈的對話中有這樣幾句唱詞:“你正是狂風偏縱撲天雕,嚴霜故打枯根草。不爭,把孤兒又殺壞了??芍倏谠┏鹕跞藖韴螅俊盵8] 公孫杵臼這幾句話的意思,除了表明“假趙氏孤兒”在他手里之外,還代劇作家評論了屠岸賈滅趙家門事件。這樣一句反問,更是通過劇作家評論干預,調動了觀眾的情感,使觀眾融入劇情。
(二)劇作家對人物的評論干預
1、對屠岸賈。第一折中劇作家借韓厥之口評論屠岸賈:“屠岸賈,都似你這般損壞忠良,幾時是了也呵”[9] “哎,你個賊也波臣,和趙盾,豈可二十載同僚沒些兒義分?”所有的對人物的評論,都讓觀眾看到了屠岸賈殘忍的一面。
2、對韓厥。第一折中劇作家讓韓厥自評,而這卻是代劇作家評:“但我韓厥是個頂天立地男兒,怎肯做這般勾當!”[10]“猛拚著撞階基圖個自盡,便留不得香名萬古聞,也好伴鋤麑共做忠魂?!盵11]韓厥是一位英雄,不為權勢所破,毅然決然為正義而獻身。
3、對趙氏孤兒。第一折中韓厥代劇作家唱道:“緊綁綁難展足,窄狹狹怎翻身?他正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盵12]趙氏孤兒,他會不會被捆綁,能不能翻身,成人后能不能把家仇來報呢?第二折,公孫杵臼代劇作家評:“你道他是個報父母的真男子;我道來則是個妨爺娘的小業(yè)種!”[13]為什么說趙氏孤兒是個“小業(yè)種”?假設這件事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面是全家人被殺,一面是新生兒出生,當一個有幸存活下來的人看到這一切時,心理十分是痛苦、不滿和遺憾的,他希望這個孩子不出生。筆者認為,劇作家這樣的安排會得到與觀眾心靈的碰撞,更具現(xiàn)實性,也更富人情味。
4、對程嬰。第二折劇作家借公孫杵臼言,評程嬰:“正好替趙家做先鋒”,而與此同時,“可知道你個程嬰怕恐”,[14] 代劇作家說出了觀眾的心聲。對于程嬰,筆者認為,其總體性格是膽小的,但膽小之余還有一份仁義在。
5、對公孫杵臼。第二折劇作家借公孫杵臼的唱詞, “有恩不報怎相逢,見義不為非為勇”[15]“偏你這罷職歸田一老夫,公然敢踢揭撩蜂”。[16]對于公孫杵臼,劇作家也是贊揚和欣賞。這樣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宰輔,為了人間正義,不惜獻出生命,可歌可泣。
三、總結干預
總結干預,其主要目的在于總結。進行整體總結,顯然劇中人不能完成,所以,為使情節(jié)完整,故事合乎人心,劇作家會進行總結評論干預。
(一)第三折結束之時。屠岸賈使盡心思,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將他所認為的“趙氏孤兒”殺死。筆者認為,如果將這部雜劇分為兩部分的話,應該從第三折劃分。殺死假的趙氏孤兒,使事情終于有了暫時的了結,才有了之后平息的二十年。所以,此時劇作家借屠岸賈的聲口,總結評述,進行干預?!皠t為朝綱中獨顯趙盾,不由我心中生忿;如今削除了這點萌芽,方才是永無后釁。”[17]
(二)第五折結束之時。第五折結束,是整部劇的真正結束。而在整部劇結束之時,劇作家需要進行總結干預,以使劇情圓滿、人物命運走向明朗、觀眾心理得到滿足。在整部劇的結尾,劇作家對各位義士生前死后做了安排?!靶夜聝耗軆敺e怨,把奸臣身首分張??蓮托召n名趙武,襲父祖列爵卿行。韓厥后仍為上將,給程嬰十頃田莊。老公孫立碑造墓,彌明輩概與褒揚?!边@一總結干預,使人物命運有了結局,給觀眾一個答復。而對于整部劇,作者也有期望,“落得個史冊上標名,留于后人講” 。[18]
綜上所述,劇作家的敘述干預是元雜劇中非常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也是元雜劇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劇作家因不能在臺上直接干預,所以會借助劇中人的科白、唱詞等介入自己的思想,間接融入干預。這種技巧的使用,不僅讓劇作家自己滿足,更重要的是使觀眾得到滿足,最終達到演出成功的目的。
注釋:
[1]王季思著,《元雜劇選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313頁。以下引文,皆出于該書。.
[2]第313頁。
[3]第317頁。
[4]第334頁。
[5]第346頁。
[6]第315頁。
[7]第318頁。
[8]第336頁。
[9]第319頁。
[10]第322頁。
[11]第323頁。
[12]第321頁。
[13]第329頁。
[14]第331頁。
[15]第330頁。
[16]第331頁。
[17]第340頁。
[18] 第355頁。
參考文獻:
[1]王季思.元雜劇選注[M].北京出版社,1980.
[2]陳建森.元代戲曲本體論[M].人民出版社,2012.
[3]陳建森.元雜劇演述形態(tài)研究[M].南方出版社,1999.
[4]王國維.宋元戲曲考[M].中華書局,2011.
作者簡介:李輝(1988-),女,天津市人,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2012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