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預防和減輕大便失禁對ICU患者帶來的痛苦與負擔,并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已有文獻指出,衛(wèi)生棉條,三腔導尿管,氣管導管,造口護理膜及造口護理粉等的應用均可促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膚的治療。而多種方法的聯(lián)合應用,根據(jù)大便的不同性質和量采取不同的聯(lián)合方法更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臨床收益。
關鍵詞:大便失禁;肛周皮膚;護理
據(jù)相關文獻報道,危急重癥、昏迷及截癱患者在臨床上常發(fā)生大便失禁,發(fā)生率達46.0%~54.4% [1],ICU患者因大便失禁所致肛周皮膚破損為醫(yī)院ICU患者護理的常見的問題之一,這不僅給患者造成痛苦,增加經(jīng)濟負擔,延遲了疾病的恢復,還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2]。為預防和減輕肛周皮膚破損給患者帶來的疾病與負擔,提高肛周皮膚的護理效果,縮短肛周皮膚護理時間,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護理人員進行了多種護理干預措施的探索和研究??墒菃渭兊哪骋环N或某兩種方法并不能在肛周皮膚護理中達到很好的效果?,F(xiàn)根據(jù)大便的不同性質和量,將衛(wèi)生棉條,三腔導尿管,氣管導管,造口護理膜及造口護理粉等方法聯(lián)合運用于大便失禁的肛周皮膚護理中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臨床收益。
1 概念
大便失禁是指肛管括約肌失去對糞便及氣體排出的控制能力,是臨床各種危重患者及腦血管意外后的常見癥狀。
2 大便失禁致皮膚損傷的原因
2.1危重癥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疾病等多方面的原因,使皮膚彈性降低,厚度變薄,皮下毛細血管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對外界各種刺激的耐受性和傷口修復能力降低,故一旦發(fā)生大便失禁極易并發(fā)肛周皮膚損傷,出現(xiàn)肛周紅腫,破潰等癥狀,嚴重者甚至繼發(fā)感染[3]。
2.2大便失禁多為稀爛便或水樣便,由于稀便為酸性或弱堿性物質并含有較多的病菌, 會使肛周會陰部皮膚處于潮濕及代謝產(chǎn)物浸蝕狀態(tài), 易刺激肛門周圍皮膚紅腫、濕疹等反應[4] 。
3預防及減輕大便失禁致皮膚損傷的意義
3.1 ICU患者病情危重,皮膚損傷引起的并發(fā)癥不僅僅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而且加重患者的病情,影響疾病的預后,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3.2 ICU患者病情危重,采取合理的方法從而減少患者的翻身次數(shù),避免反復翻動患者致病情加重。
4現(xiàn)狀
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即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于臀下置墊,便后用溫水清洗大便,1 ~2 h 翻身 1 次,及時更換衣被,保持皮膚及床鋪清潔、 干燥。肛周皮膚涂抹爽身粉或者濕潤燒傷膏。已有文獻指出,衛(wèi)生棉條[5],三腔導尿管,氣管導管,造口護理膜及造口護理粉等的應用均可促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膚的治療。但臨床上多是單純地運用某一種方法或者某兩種方法。
5 方法
5.1評估 ICU護理人員定時對患者的大便的性質,量,顏色等進行評估。必要時遵醫(yī)囑對大便進行檢查,查看患者大便是否為真菌感染。大便有真菌感染的患者只能采用將大便引出的方法。大便沒有真菌感染的患者可根據(jù)大便的性質及量選擇方法。
5.2大便量少且大便無真菌感染的患者 患者取側臥位,用溫水毛巾或濕巾紙以點沾式清洗肛周皮膚,然后用干毛巾或者紗布抹干,注意清洗動作輕柔, 避免用力擦洗加重皮膚損傷 。
打開衛(wèi)生棉條包裝并將末端棉線拉直,在棉條頂部涂少量石蠟油,左手暴露肛門,右手食指將棉條塞進肛門4~6cm, 外露棉線用膠布固定于肛周。
涂造口護理粉在肛周皮膚潮紅、破損處均勻涂灑一薄層造口護理粉,以無菌干棉球抹勻。噴皮膚保護膜左手撐開皮膚皺褶并暴露肛門,右手持造口護理膜,使其均勻涂抹在護理粉上,用指腹以打圈的方式按摩,使其在皮膚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再以同前一樣的方式,涂抹一層造口護理粉。護膚粉是親水性敷料的特殊劑型,呈粉末狀,其主要成分為羧甲基纖維素鈉,能夠為創(chuàng)面提供濕性愈合環(huán)境,促進破損創(chuàng)面的愈合;皮膚保護膜為異丙醇成分、水狀、噴于皮膚表面,迅速干燥,在皮膚表面形成透明薄膜,有效隔離糞水刺激。
根據(jù)大便量的多少,可每4~6h定時取出衛(wèi)生棉條,開放大便。然后按照以上方式清潔肛周皮膚后,可直接涂抹造口護理粉,造口護理膜可以根據(jù)清潔大便的次數(shù),涂抹1~2次/d。
5.3大便呈水樣便且量多者 患者取側臥位,先清理干凈大便。用石蠟油潤滑28號三腔導尿管,用左手暴露肛門,右手持導尿管插入肛門。直腸橫襞有支持糞便, 防止糞便堆擠在直腸的作用, 并使糞便呈螺旋形活動, 保持直腸壓力均衡。直腸下段腸壁內有便意感器, 當直腸內脹滿時, 則引起沖動而產(chǎn)生便意的感覺。結腸自上而下逐漸變細, 至乙狀結腸末端最細, 約 2. 5cm, 一般插管深度為 15 cm~ 20 cm, 這時氣囊正好位于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 此處的腸腔直徑最小, 大便又未成形呈糊狀, 氣囊能有效阻止大便流入直腸, 使大便經(jīng)導管流出體外, 又由于該處無便意感受器, 氣囊充氣時不易產(chǎn)生便意。在氣囊管注入 30~ 35 m L 注射用水 , 然后再將導尿管主體輕輕往外拉 ,使膨脹的水囊完全卡在肛門括約肌的上方 .確定導管未脫出后,導尿管末端接引流袋。
用溫水毛巾或濕巾紙以點沾式清洗肛周皮膚,然后用干毛巾或者紗布抹干。再用同前一樣的方式涂抹上造口護理粉及造口護理膜。
當導尿管側孔堵塞時,還可以進行沖洗。用生理鹽水接輸液器,連接導尿管膀胱沖洗的那一端進行沖洗。
5.4 大便呈糊狀者 患者取側臥位,先清理干凈大便。選取氣管導管,石蠟油潤滑氣管導管前端,左手暴露肛門,右手插入氣管導管,插入深度為15cm~20cm。外接引流袋末端,然后引流袋前段接負壓吸引,然后小負壓持續(xù)吸引。
用溫水毛巾或濕巾紙以點沾式清洗肛周皮膚,然后用干毛巾或者紗布抹干。再用同前一樣的方式,涂抹造口護理粉及造口護理膜。
氣管導管的更換時間可以根據(jù)大便量酌情更換,氣管導管置入時間一般不超過4d。大便量在引流袋的1/2時,可更換引流袋。
6注意事項
6.1對伴有嚴重痔瘡者應慎用,以免造成痔瘡壓迫壞死致出血,以及用力拔管致導管損傷腸壁。
6.2 衛(wèi)生棉條置入的時間,取出的時間應該準確記錄,并嚴格交接班,防止衛(wèi)生棉條全部塞入肛門后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造成危害。
6.3定時檢測氣囊壓力 , 防止導管滑脫致大便外滲 ;
6.4引流后觀察大便量 、 色及管道通暢情況 ,發(fā)現(xiàn)大便量顯著減少或大便由稀變稠時 ,應及時將導管拔除。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
7 結論
大便失禁所致肛周皮膚損傷是危重患者常出現(xiàn)并發(fā)癥,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加重臨床護理工作負擔,這些促使護理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嘗試、探索、總結有效降低皮膚損傷發(fā)生率、減輕患者痛苦、節(jié)約護理時問的方法 。根據(jù)大便的不同性質、量等選擇的正確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既達到了預防和減輕肛周皮膚破損給患者帶來的疾病與負擔,提高肛周皮膚的護理效果,縮短肛周皮膚護理時間,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復多次翻身加重危重患者的病情,還提高了護理的滿意度。再一次說明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護理模式確實有助于促進臨床治療,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曉燕,謝正秀,葉倩,等. 大便失禁的研究概況與護理進展[J] .國外醫(yī)學. 護理學分冊, 2000, 19(12): 555- 558.
[2]康秀華,何海燕,江容.煉豬油在防治危重患者肛周損傷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3):806-807.
[2]潘國宗,曹世植.現(xiàn)代胃腸病學[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255.
[3] 黃若文.現(xiàn)代老年病護理手冊 [M ]. 北京 :北京醫(yī)科大學 出版社,2000 : 4
[4] 安阿. 肛腸病學[ M] .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9: 271.
[5]周麗華.衛(wèi)生棉條配合護膚粉在腹瀉患者肛周皮膚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121.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