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總結全胃切除術后的護理經驗,以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及病死率。方法 對18例胃癌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并發(fā)癥護理、心理護理、術前胃腸道及皮膚準備,術后患者回病房后密切觀察病情,術后活動指導,以及術后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等圍手術期護理,回顧分析18例全胃切除術的資料,總結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和對并發(fā)癥的預防。結果 全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2%,無死亡病例。結論 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以及術前術后需要注意和解決的護理問題,從而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地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康復。精心的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積極的術后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可降低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的并發(fā)癥及病死率。
關鍵詞:胃癌;全胃切除;圍手術期;護理
胃癌是普通外科常見病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為手術切除。對于全胃癌、胃體癌、近端胃癌多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其手術切除范圍大,并發(fā)癥多,病死率較高。特別警惕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瘺。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5月以來,共施行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18例,經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51~74歲,平均64歲。臨床癥狀多表現為上腹不適、進食后飽脹、上腹疼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惡心、嘔吐。
1.2方法 按胃癌切除術后留置胃管、禁食、輸液、腸外營養(yǎng)等治療護理,同時于術后20~24 h后實施腸道內營養(yǎng)支持。營養(yǎng)方法:術后第1 d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滴入,第2 d給予能全力和5%葡萄糖注射液各500 mL滴入,第3 d給能全力500~1500 mL持續(xù)滴入。
2護理措施
2.1術前護理 ①營養(yǎng)與進食護理:由于多數患者入院前病程較長,并且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癥和水電解質紊亂,為防止術后傷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不同體征,給與其及時、正確的營養(yǎng)護理。對能進食的患者,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要求做到少渣軟食、半流食或流食,食物更應新鮮易消化;對營養(yǎng)不良或貧血者,應補充蛋白質或輸血;而對于不能進食或禁食患者,則應從靜脈補給足夠能量、氨基酸類、電解質和維生素,必要時可實施全胃腸外營養(yǎng)。②心理護理:由于此種手術創(chuàng)面大,病程較長,患者難免精神恐懼,思想壓力大。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顧慮和恐懼心理,以保證患者手術成功、順利通過出血和感染關,盡早恢復身體。在護理工作中,要注意發(fā)現患者的情緒變化,經常與患者進行言語和非言語的情感交流,使患者有安全舒適感;根據患者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盡可能采用患者能聽得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有關常識,幫助其分析治療中的有利條件和進步,使患者看到希望,消除患者的顧慮和消極心理,增強對治療的信心,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術后護理 ①基礎護理:重點是監(jiān)測生命體征。由于胃切除后,可能出現小血管斷裂和漏扎,術中斷面滲血,從而引發(fā)術后出血。所以護理中一定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記錄,尤其是血壓、脈搏的變化。做到每1~2 h測量血壓、脈搏和呼吸,注意觀察患者的面目表情,眼瞼、口唇顏色,詢問患者有何不適,按醫(yī)囑及時靜點止血藥物,一旦發(fā)現有活動性出血傾向,立即報告。同時嚴密觀察胃內引流物性質及量的變化,準確記錄各項觀察指標。②胃腸減壓護理保持胃管通暢,以減少胃內容物對吻合口的刺激,預防吻合口水腫和吻合口瘺。用生理鹽水沖洗胃管1次/2 h,量不超過20 mL/次,并相應吸出,要避免壓力過大、沖洗液過多,引起出血。注意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并準確記錄。一般術后24 h可由胃管抽出少許血液或咖啡樣液體,如有鮮血抽出,必須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胃管由于胃腸道血塊阻塞,管腔引流不暢時,要及時用無菌鹽水沖洗;由于嘔吐將胃管反入食道,盤折于口咽內或固定不牢使胃管部分脫出造成引流不暢時,應立刻重新更換。胃管應妥善固定,不可隨意移動,并注意有無脫落或側孔吸胃壁。③營養(yǎng)支持護理:因胃切除術后的較長時間禁食以及術前原發(fā)病等原因極易造成和加重患者術后機體營養(yǎng)不良。所以有必要進行靜脈置管輸人營養(yǎng)液。在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營養(yǎng)液輸人速度要均勻,切忌由于忽快忽慢導致血糖忽高忽低,造成機體內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同時要注意血糖變化,可每4 h或每6 h監(jiān)測血糖1次,以免發(fā)生代謝性并發(fā)癥。④并發(fā)癥的護理:由于術后氣管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咳出,多數患者因傷口疼痛,呼吸受限而不敢咳嗽,造成肺泡萎縮,肺不張繼發(fā)感染。所以,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咳嗽的重要性,取得合作,指導患者采取有效、正確的咳嗽方法。鼓勵患者要忍著疼痛,經??人?,做深呼吸,防止肺感染及肺不張。如果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應做超聲霧化吸入,1~2次/d,有利于稀釋痰液,改善呼吸道癥狀。⑤運動護理:由于腹部手術對腸道的創(chuàng)傷和麻醉作用,患者術后一般都會出現腹脹、不排氣這類腸麻痹現象。而早期活動,可使全身各系統(tǒng)的代謝加強,改善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功能,加速胃腸道運動功能的恢復,也可以增加肺的通氣量,利于氣管分泌物的排出,減少肺部并發(fā)癥,還可在精神、心理上對患者自身起到調節(jié)作用,使體質與心理活動互相促進,形成恢復期的良性循環(huán)。護理人員要在術后6 h(此時患者麻醉已完全清醒,血壓平穩(wěn))指導患者采取胸式深呼吸訓練方式進行局部活動;第2~7 d 5次/d胸式深呼吸,每次做5~6次。同時,叮囑患者家屬協(xié)助患者翻身1次/2~3 h。術后第2 d,護理人員要指導家屬扶持患者在床邊站立2次,5~10 min/次(此時,要嚴密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如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虛脫現象立即停止活動);術后第3 d開始下地活動,上、下午各1次,5~7 min/次,之后隨患者體力情況逐天增加到20 min/次左右。在整個階段的活動中,都要妥善固定胃管與引流管,防止滑脫。⑥飲食護理:飲食護理:進食原則是少量多餐,進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食。如出現患者主訴不適,感覺腹脹、腹痛應暫停進食,觀察有無梗阻癥狀。另外,應鼓勵患者少量多餐,進食時盡量少喝水,防止液體很快將食物溶解,而形成高滲溶液排至空腸。術后3~4 d,病情無特殊變化者,可開始喝少量溫開水,患者無不適后,逐漸由少到多,3 h重復1次。逐漸加用稀米湯、果汁、鮮豆?jié){、牛奶等。以素食為主。術后10 d左右,體溫正常,無腹痛、腹脹,可以全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食。
3結果
18例均行全胃切除術,術后并發(fā)吻合口瘺1例、腸梗阻1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2%,無死亡病例。全組均經病理證實,平均住院天數15 d,經積極手術治療全部康復出院。
4討論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癥之一,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高齡胃癌患者的比例也將隨之增加,而這部分人群除患腫瘤外,多伴有一些老年性疾病。本組資料顯示,高齡全胃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22.2%。而文獻報道并發(fā)癥率為26.7%。我們認為除了精心護理外,營養(yǎng)支持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對胃癌術后的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具有強烈責任心和認真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胃腸腫瘤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同時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缺乏,對這類患者采取營養(yǎng)支持治療的積極意義已得到共識。除了精心護理外,術后積極采取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大大降低治療費用。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37.
[2]李萬華.胃切除術后功能性間置空腸代胃術的臨床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4,10(10):45-46.
[3]付慶芳.腹腔鏡下胃癌切除術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護理[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7,2(4):373-374.
[4]王吉甫.胃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0.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