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尿術和留置尿管是臨床用于搶救危重、休克患者,準確記錄尿量,測量尿比重,盆腔內器官手術前,排空膀胱,避免手術誤傷,某些泌尿系統(tǒng)疾病,術后留置尿管,便于持續(xù)引流和沖洗,減輕手術切口的張力,有利于愈合的目的。對留置尿管的患者進行護理,主要包括預防感染,促進康復。導尿和留置尿管全程應遵循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和醫(y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我們對留置尿管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歸納與總結。留置雙腔氣囊尿管拔管困難的原因有氣囊尿管變性老化,尿管的質量差,患者精神緊張而致尿道平滑肌痙攣等。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共發(fā)生拔管困難患者4例。采用在尿道口處剪斷、導絲進入氣囊引出液體、穿刺等方法拔除尿管,無不良反應,經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預防了拔管困難的再發(fā)生[1],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3月~2014年1月,我科共發(fā)生拔管困難患者4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68~80歲,平均74歲。留置時間2~10d。病種:1例肝硬化患者,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例前列腺肥大患者。在更換尿管或拔出尿管時發(fā)生拔管困難。
1.2方法
1.2.1安全無創(chuàng)的處理方法
1.2.1.1使管腔恢復通暢 用拇指、食指輕輕搓捏尿管數(shù)遍,然后輕輕旋轉,即可使粘連的管腔恢復通暢,抽出囊內液體。
1.2.1.2 氣囊腔堵塞致導尿管不能拔出,可于尿道口處剪斷導尿管,如氣囊腔堵塞位于尿道口以外的尿管段,氣囊內的液體流出后即可順利拔出。
1.2.1.3 指導患者學會放松技巧:與患者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聽音樂或暗示法,適當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讓患者盡量放松,緩解患者尿道平滑肌痙攣,拔出尿管。
1.2.2有創(chuàng)性處理方法
1.2.2.1注入空氣漲破氣囊:確定氣囊位置在膀胱,患者無尿潴留時,如氣囊通道能注水卻無法抽出時,可向氣囊內注入生理鹽水30~60ml將氣囊漲破后拔除尿管[2]。
1.2.2.2 穿刺術刺破氣囊 采用輸尿管導管內置導絲經氣囊導管插入將導尿管拔出,操作時在膀胱須充盈狀態(tài)下進行,對膀胱無損傷。
2拔管困難原因分析
2.1氣囊導管材料質量差 氣囊內可因脫落的橡皮屑堵塞而使氣囊內液體排出困難,造成拔管困難,導尿管不光滑,氣囊排氣不暢。
2.2操作者自身因素
2.2.1對操作未進行全面的評估 對留置雙腔氣囊尿管的患者須全面的評估,包括患者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耐受力等,操作前特別需要向患者解釋留置雙腔氣囊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項,以便取得患者的配合。如操作前評估不全面,得不到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勢必增加操作的難度,增加損傷尿道的機會。
2.2.2對留置氣囊尿管理論知識及男性解剖特點掌握不足 男性尿道全長20cm左右,在陰莖未勃起狀態(tài)下,呈\"S\"形。尿生殖膈將尿道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尿道由尿道口起,至尿生殖膈下緣止,后尿道由尿生殖膈下緣到尿道內口止。必須根據(jù)解剖特點進行導尿,以免造成尿道損傷。根據(jù)不同的患者選擇粗細適宜的氣囊導尿管,用石蠟油潤滑足夠長度,插入的長度以見尿后再插入6cm,因尿管的頭部到氣囊的距離為5~6cm,見尿后再插入6cm以上才能避免氣囊損傷尿道[3]影響拔管。
2.2.3操作前未檢查氣囊,置管后護理不當 導尿前未認真檢查導尿管氣囊的注、排氣情況,將氣囊排氣不暢的導尿管插入,影響拔管。置管后因影響患者舒適,患者隨意翻身、牽拉,可使水囊被強行拉出,嵌入尿道。輕者,引起局部組織水腫,牽拉損傷重者,局部出血,引起血尿,加重尿管及其周圍組織的粘連,造成難以拔管。
2.3操作時未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 未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跨越了無菌區(qū)域,插管操作過程未做到輕柔,患者補液少,尿量少,尿液未及時引流,尿道口附近、會陰、肛門局部不清潔,消毒順序不正確,操作用物污染未更換,均可導致細菌繁殖并黏附于尿道上皮及導管表面的黏膜上行引起膀胱內感染從而影響拔管。
3預見性護理
3.1檢查氣囊尿管質量 選擇質量較好,氣囊排氣通暢,粗細適宜和光滑的導尿管。
3.2保持氣囊腔通暢 囊內應注入無菌注射用水或無菌蒸餾水。
3.3氣囊注液量適宜 氣囊內注液量避免過多或過少,氣囊內注入液體用量不得超過氣囊導尿管尾端所標記的毫升數(shù),一般8~15ml為宜。氣囊內主張注入無菌生理鹽水,而不主張注入空氣[4]。
3.4 預防尿垢形成 根據(jù)尿管采用的材料,及時更換尿管。橡膠導尿管更換1次/w,硅膠導尿管每2w更換1次,乳膠導尿管每4w更換1次[5]鼓勵患者多飲水,飲水1500~2500ml/d,以保證每天尿量,每次放尿前要按摩下腹部或讓患者翻身,使沉渣浮起,利于排出,也可使用超滑導尿管,減少尿垢沉積,使拔管困難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
3.5嚴格無菌操作,導尿用物必須嚴格消毒滅菌,保證用物必須在有效期內,用物潮濕或疑似有污染,必須重新更換用物。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為女性患者導尿,初步消毒的擦洗順序是大腿內側1/3處,陰阜、大陰唇,小陰唇、尿道口、肛門,由外向內,由上向下,再次消毒順序是由內向外,自上而下消毒尿道口、小陰唇、尿道口,每個棉球限用1次。為女患者導尿時,應辨清尿道口,如誤入陰道,應換導尿管后再行插入。為男性患者導尿,男患者初次消毒,應該先擦洗陰莖背面,順序為中、左、右各用一個棉球擦洗;左手持紗布提起陰莖并推包皮,充分暴露冠狀溝,夾取棉球自尿道口至龜頭螺旋向上至冠狀溝重復3次;將陰莖提起,用棉球自龜頭向下消毒至陰囊處,順序為中、左、右;將紗布墊于陰莖與陰囊之間,再次消毒應做到左手墊紗布提起陰莖,使之與腹壁成60°,暴露尿道口,消毒尿道口及龜頭,左手不動,每個棉球限用一次。若尿管觸及尿道口以外區(qū)域,應重新更換尿管。值得注意的是應盡量縮短導尿操作時間,避免反復多次地插入,因導尿及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占醫(yī)院的45%,居首位[6]。
3.6護理宣教 留置尿管后妥善固定尿管和尿袋,注意保持引流通暢,指導患者正確翻身、活動,避免尿管受壓、扭曲、牽拉、堵塞;指導患者防止逆行感染,鼓勵患者多飲水,協(xié)助更換臥位,以利于排尿,注意經常觀察尿液有無異常,如尿液出現(xiàn)混濁、沉淀或結晶,及時處理,保持尿道口清潔,女性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陰及尿道口,男性患者用消毒液擦拭尿道口、龜頭及包皮,1或2次/d,保持局部干燥。每日定時更換集尿袋,接尿袋時,尿管應從患者大腿下通過,注明更換時間,及時排空集尿袋,固定尿袋位置應低于膀胱,同時防止集尿袋位置過低,拉力過大,引起導尿管牽拉變形。避免使用氣囊通道與尿管通道公共外壁上的開關。
4體會
針對留置氣囊尿管發(fā)生拔管困難的原因,我科嚴格操作者遵守操作規(guī)程,操作前認真和患者交流,告知注意事項,得到患者配合,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減少尿道感染的機會,選擇硅膠或乳膠材料導尿管,降低了拔管困難的發(fā)生率。這提示我們,預見性護理對預防留置雙腔氣囊尿管發(fā)生拔管困難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小霞,趙光紅,蘇秋棉,等.臨床管道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7.
[2]楊梅.留置尿管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1):41.
[3]李均.氣囊導尿管插入深度不夠造成男性患者后尿道損傷[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12):724.
[4]黃香妹.留置導尿管并發(fā)癥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4,3(2):91.
[5]王秀春.留置氣囊性尿管操作中常用見護理問題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5,13(7):76.
[6]趙蔚湘.美國醫(yī)院感染管理概況[J].國外醫(yī)學·醫(yī)院管理分冊,1997,4(3):1.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