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耳鼻喉內鏡室的應用。方法 分析和確定耳鼻喉內鏡檢查、治療中的風險因素;評價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后風險指數對比。結果 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內鏡檢查、治療中的風險因素指數均顯著低于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結論 建立和落實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預防和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提高內鏡檢查、治療質量。
關鍵詞:內鏡;護理;風險管理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Ear Nose Throat of Endoscope Room
CHEN Qiu-hong,LIN Li-fang,CHEN Yan-hong
(Department of ENT 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175th Hospital of PLA/South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F(xiàn)uji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using of the Ent endoscopy examination room. Methods Analysis and define the risk factors of Ent endoscopy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To evaluate the risk points back and forth contrast of put into force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Results After put into force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the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of Ent endoscopy examination factors and points remarkable lowerto before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onclusion To set up and practice the nursing risks management ,prevent and reduce the event of risk happened ,to increase the examination of Ent endoscopy examin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reatment.
Key words:Ent endoscopy; Nursing care; Risk management
護理風險是指醫(yī)院內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一切不良事件[1],這種風險在耳鼻喉內鏡檢查、治療中尤為突出。隨著內鏡技術專業(yè)化發(fā)展,以往常規(guī)檢查已逐漸被內鏡檢查所取代。我科先后引進了鼻內鏡、耳內鏡、電子喉鏡等內鏡,對內鏡室護士的配合技能以及如何規(guī)避內鏡檢查、治療前、中、后的各類護理風險管理,已成為內鏡室護理的一項新課題。2013年6~12月我科內鏡室在內鏡檢查、治療過程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5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共完成內鏡檢查、治療6480例,其中電子喉鏡(軟管鏡)2394例、鼻內鏡(硬管鏡)2039例、耳內鏡(硬管鏡)2047例,年齡5~88歲,平均54歲。2013年6~1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共完成內鏡檢查、治療7325例,其中電子喉鏡(軟管鏡)2875例、鼻內鏡(硬管鏡)2308例、耳內鏡(硬管鏡)2142例,年齡4~86歲,平均55歲。
1.2方法 分析和確定在耳鼻喉內鏡檢查、治療中的風險因素,建立風險管理組織,實施系統(tǒng)的風險管理。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人員因素(護士、醫(yī)生和患者)、出血(鼻出血、外耳道出血)、暈厥(鼻心反射,迷走神經興奮)等。護士風險管理組織由護士長任組長,成員由精通業(yè)務的內鏡室護士組成,通過分析風險發(fā)生因素,制定相關措施。
1.3風險管理具體內容
1.3.1管理因素 ①加強護士的職業(yè)道德教育:通過學習各種法律法規(guī)知識,樹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務意識。②加強護理管理:制定內鏡室工作制度,嚴格按技術操作規(guī)程進行檢查,檢查中要仔細操作,力求做到快、準、安全,嚴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妥善保管好各種內鏡,若因保管不善或操作不當造成設備損害,影響檢查效果者,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建立持續(xù)護理質量改進機制,提高護士業(yè)務水平[1]。③內鏡清洗消毒管理:保持內鏡性能完好是順利開展檢查的先決條件,每臺儀器上配有操作流程,內鏡室配有專用消毒間,檢查后及時清洗消毒并登記,每季度做細菌培養(yǎng)。如菌落超標,及時查找原因,跟蹤檢查。
1.3.2人員因素 ①針對護士:內鏡室護士作為患者檢查前準備者、配合者、觀察者,在預防和處理護理風險以及規(guī)避患者風險中起到關鍵作用。安排工作能力強、善于溝通的護士擔任內鏡室護士,主要負責內鏡檢查前麻醉、健康宣教、心理疏導。每月以授課的培訓方式,不斷提高護士??评碚撍胶蛢如R檢查配合能力[2]。②針對醫(yī)生:部分醫(yī)生行內鏡檢查時,無菌觀念不強,操作動作粗暴,內鏡操作方法不規(guī)范,護士要嚴把無菌關,督促醫(yī)生規(guī)范操作。避免檢查中損傷患者鼻腔、外耳道,防止內鏡光纖斷裂,檢查質量下降。③針對患者:熱情接待患者,告知患者檢查、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并建立風險告知。耐心給患者講解檢查、治療前、中、后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項,消除患者顧慮。如同意行此項檢查、治療,患者本人或其家屬簽名。
1.3.3出血 出血(鼻腔出血、外耳道出血)是耳鼻喉內鏡檢查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檢查、治療前做好相關宣教,強調體位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頭部位置固定,匆隨意改變體位,如不配合者或小兒應強行固定頭部,避免損傷鼻腔粘膜及外耳道皮膚。如鼻腔異物、外耳道異物者,取異物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操作過程中有可能損傷鼻腔粘膜、外耳道皮膚致出血等并發(fā)癥,同時讓患者簽署耳鼻喉內鏡檢查同意書。
1.3.4暈厥 針對鼻心反射、迷走神經興奮等引起暈厥的患者,檢查、治療前做好心理疏導,對于鼻腔相對狹窄患者表麻前先行3%麻黃素鼻腔噴霧收縮鼻腔粘膜,再行表麻,以減少患者不適感致暈厥。對于檢查前過度緊張、面色蒼白、脈博快速者及年齡在60歲(包括60歲以上者),需詳細詢問病史及行心電圖檢查。同時可通過視頻讓患者了解檢查的全過程,告知患者檢查、治療過程中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項。也可通過音樂療法,讓患者逐漸放松后,再行檢查、治療。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貫穿于內鏡檢查、治療:前、中、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中,風險管理重在預防。
3.1做好檢查、治療前準備工作 ①檢查前了解患者病史:是否有出血、高血壓、心臟病、傳染病、異物等。②做好檢查、治療前宣教及心理疏導。檢查各種儀器設備的性能良好,確保檢查、治療用物準備完善。③改變麻醉方式,由直接棉簽蘸地卡因加付腎表麻鼻腔,改變成先行3%麻黃素噴霧收縮鼻腔粘膜,在行棉簽蘸地卡因加付腎表麻鼻腔。不但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可提高鼻腔視野,防止漏診。④嚴格落實檢查前查對制度?;颊?、檢查、治療部位不正確是內鏡室常見的責任風險,通過反問式查對方式、醫(yī)護共同核對關確保檢查、治療患者部位正確。檢查、治療中正確連接各種儀器設備,主動熟練配合,密切觀察病情,確保檢查、治療順利進行[3]。
3.2檢查、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言語輕柔,讓患者充分放松,同時指導患者正確的配合方法。認真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有異常,立即停止檢查、治療,給予對癥處理。
3.3檢查、治療后做好相關宣教,交待注意事項,防止誤吸、嗆咳、出血、感染。
3.4做好儀器器械的清洗、消毒登記及保養(yǎng)維護工作。
3.5嚴格標本管理,協(xié)助醫(yī)生安全標記存放、送檢,確保患者的病情得到確診。
4結論
只有高度重視內鏡檢查、治療的護理風險,才能有效的規(guī)避各種風險,且將各種風險因素控制在實施檢查、治療之前,達到檢查、治療、護理安全的目的。本文資料顯示,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檢查、治療并發(fā)癥及潛在的風險例數明顯低于實施前,說明在內鏡室檢查、治療中建立和落實風險管理,可以預防和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xù)改進。
參考文獻:
[1]李冬貴,李小英.護理風險管理在泌尿外科內鏡手術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22):4844.
[2]魏革.手術室的風險管理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33~835.
[3]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75~37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