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jīng)根、馬尾神經(jīng)所表現(xiàn)的一種綜合癥,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2008年~2012年,我們在臨床實踐中自行創(chuàng)編了一套功能康復操,通過病例收集、病種納入治療流程管理等,共收集病例380例。在急性期過后,即可進行運動康復治療,該方法通過鍛煉腰腹肌肌力,可以使腰椎穩(wěn)定性增強,達到防止復發(fā)的目的;經(jīng)臨床觀察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運動療法;療效評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2012年,我們采用非手術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80例,其中,腰4~5椎間盤突出患者207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患者158例,其他節(jié)段15例,男性患者210例,女性患者170例,年齡20~70歲,功能康復訓練時間14~60d。
1.2第一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TCD編碼為:ICD10編碼為:M51.202 腰椎間盤突出癥);
1.3患者同意接受該方案治療。
1.4納入標準
1.4.1中醫(yī)診斷標準 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蒲甸g盤突出癥診療方案相關診斷依據(jù)擬訂。
1.4.2 西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患者年齡小于70歲,性別不限。
1.5排除標準 ①不能明確診斷者;②合并腰椎管狹窄、腰椎骨折、腰椎結核、腰椎腫瘤者;③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器質(zhì)性病變者;④合并嚴重骨質(zhì)疏松者;⑤妊娠期患者;⑥精神病患者。
1.6治療方法 通過功能康復訓練,以增強腰腹肌肌力,加強脊柱穩(wěn)定性。達到防止復發(fā)的目的,具體方法如下:①挺胸:仰臥位,雙肘支撐床面,抬起胸部和肩部。②拱橋式:仰臥位,雙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時挺胸挺腰,猶如\"拱橋\"。③雙下肢抬起:仰臥位,雙下肢伸直,交替抬起,逐漸過度到雙下肢同時抬起。④雙下肢蹬踏:仰臥位,抬起雙下肢,做蹬踏自行車狀練習。⑤俯臥撐:俯臥位,用雙手支撐桌面,先將頭抬起,然后上身和頭部抬起,并使頭抬起后伸。⑥仰臥起坐:仰臥位,雙下肢固定,雙手抱頭,抬起上半身。⑦飛燕式:俯臥位,雙上肢放于身體兩側,雙下肢伸直,同時起軀干和雙下肢,使之成反弓狀。
本功能康復操是在患者急性期過后,即可讓患者在床上練習挺胸、拱橋、雙下肢抬起、雙下肢蹬踏訓練,幅度由小到大,次數(shù)由少到多,以2~3次/d?;謴推?,在練習上述動作的同時,增加俯臥撐、仰臥起坐、飛燕式動過訓練,要循序漸進,穩(wěn)步增加。以上動作堅持訓練2~3次/d。
2結果
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評價標準。治愈:腰部癥狀完全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工作,隨訪半年無復發(fā)。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基本恢復原工作。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我們收集的患者資料總有效率96.94%。
380例療效觀察患者從急性期過后JOA評分平均15分至60d后平均提高到24分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癥狀,此外還可能出現(xiàn)脊柱側彎畸形、脊柱活動受限等,大多數(shù)患者病程較長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采用何種方法,取決于不同病理階段和臨床表現(xiàn),大多數(shù)患者可經(jīng)非手術方法治療而愈。非手術治療主要適應于年輕、初次發(fā)作或病程較短者;休息后癥狀可減輕者;X線檢查無椎管狹窄者。我們采用中醫(yī)康復治療配合及功能康復訓練等方法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其目的不僅僅是還納突出物,松解壓迫和消除神經(jīng)根水腫,還必須時時注意保護恢復脊柱的力學結構和穩(wěn)定性,增強脊柱的動態(tài)協(xié)調(diào)及適應能力。功能訓練方法中的直腿抬高、雙下肢蹬踏等可防止神經(jīng)根粘連,增強髂腰肌及股四頭肌功能,為早日下地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拱橋式及飛燕式可增強腰背肌收縮能力,逐漸增加椎間盤負荷,調(diào)整椎后關節(jié)功能。所以緩解期和恢復期的功能康復訓練,增加了腰腹肌肌力,加強了脊柱的穩(wěn)定性,對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采用運動療法配合中醫(yī)康復治療,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比較理想的方法,該方法療效好,簡便易行,對腰椎的穩(wěn)定性起到了明顯的增強作用,明顯減少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fā),且絕大部分患者容易接受,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癥人群的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芝琴,李友寒,張濤.以運動療法為主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0例[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05).
[2]李媛,朱燕.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及運動療法的作用機制[J].山東體育科技,2003(04).
[3]王樹榮.牽引配功能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1993(04).
[4]屠其雷,沈志祥,熊寶林.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運動康復[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1(01).
[5]劉劍,周玉梅,王曉信,等.健康教育和運動指導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作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1(08).
[6]佟梅.運動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36).
[7]蘇國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運動療法[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21).
[8]龐丹丹,王雪強,劉靜.腰椎間盤突出癥太極拳運動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1).
[9]Sehlegel J D,Champine J,Taylor M S,et al.The role of distraction in improving the space abailable in the limbar stenotic canal and foramen[J].Spine,1994,19:2041.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