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低位直腸癌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措施。方法 對75例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采取術前加強生活護理、心理護理、腸道準備、飲食營養(yǎng);術后進行各項生命體征監(jiān)測,有效胃腸減壓,造瘺口護理及并發(fā)癥預防的護理措施。結果 75例低位直腸癌患者經(jīng)過術前、術后精心護理,均順利度過圍手術期,無明顯心理障礙,術后順利恢復,生活可自理,滿意出院。結論 完善的術前和術后護理,對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術后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低位直腸癌;圍手術期;護理
Peri 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of Low Rectal Cancer
CAO Xue-y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tong City, Nantong 226001,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of low rectal cancer during peri operation period.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patients perioperative care,takepreo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life care,psychological nursing,bowel preparation,dietary nutrition;postoperative vital signs monitoring,effectivenursing measures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stoma care and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Results 75 cases of low rectal cancer after preoperative,postoperativenursing,were passed through operation,no obvious mental obstacle,smooth postoperative recovery,life can provide for oneself,satisfaction with discharge.Conclusion Nursing perfect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Low rectal cancer;Peri operation period;Nursing
直腸癌包括齒狀線至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僅次于胃癌,發(fā)病年齡多在30~60歲,男多于女。在我國75%左右的直腸癌為低位直腸癌。低位直腸癌是指腫瘤下緣距肛緣7 cm以下或位于直腸下1/3直腸癌。主要表現(xiàn)為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腸道狹窄及梗阻現(xiàn)象、肛門疼痛及肛門失禁等,晚期有轉移灶癥狀。其中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便血。
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預后較佳。目前手術治療是低位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我科2011~2013年收治低位直腸癌患者75例,現(xiàn)將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75例低位直腸癌中男53例,女22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1歲?;颊吲R床癥狀有便血者31例,肛門墜脹13例,便次增多10例,大便變細13例,有轉移癥狀者8例。其中腫瘤下緣至肛緣<6 cm者30例,6~7 cm者45例。本組病例行Dixon術55例,行Miles術20例。
2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 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心里護理非常重要。尤其是Miles術的患者將失去肛門正常的排便功能,許多患者及其家屬會產(chǎn)生焦慮、悲哀、恐懼甚至絕望的心理反應,無法接受這一現(xiàn)象的變化,因此做好心理護理對保證手術成功具有重要意義?;颊呷朐汉?,護理人員通過鼓勵、安慰以消除患者心理負擔、調(diào)動其積極性、解除其恐懼心理,并鼓勵患者及家屬說出對疾病的認識和感受,正確對待人工肛門可能帶來的生活不便,并介紹一名已行人工肛門患者向其說明人工肛門并不可怕,術后仍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娛樂,使患者解除顧慮、放松思想,以便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向患者展示各種造口器材并手把手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如何操作及養(yǎng)護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示范使患者于術前即對術后護理有較充分的了解,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2.2營養(yǎng)支持 低位直腸癌患者多伴有血便、大便增多、貧血等。因此,術前應注意糾正患者的一般情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低渣飲食,糾正貧血、水電解質(zhì)失衡及低蛋白血癥。
2.3腸道準備 對于低位直腸癌患者,術前充分的腸道準備可有效減少或避免術中污染、術后感染,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增加手術的成功率。①口服腸道抗生素,如口服慶大霉素片8萬單位、甲硝唑0.4 g,飯后口服,3次/d,可殺滅和抑制腸道內(nèi)細菌的生長。②術前3 d進食少渣半流食,術前2 d進全流質(zhì)飲食。術前1 d中午口服20%的甘露醇250 mL,從而達到有效腹瀉、清潔腸道的目的。術前晚及術晨清潔灌腸,術晨禁食、禁水。術前插胃管以減輕術后腹脹;術前插尿管以排空膀胱,避免誤傷。
3術后護理
3.1常規(guī)護理 術后應嚴密監(jiān)測患者呼吸、血壓、脈搏、體溫及患者意識狀態(tài),同時觀察尿量的變化,預防心功能衰竭,保持呼吸道通暢,予持續(xù)中流量吸氧,提高血氧含量,促進CO2排出,提高PaO2。若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術后全麻未完全清醒時取平臥位,術后6 h若病情穩(wěn)定可取半臥位,有利于吸收滲出液,并根據(jù)患者不同體征鼓勵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血液循環(huán),縮短手術恢復期,防止腸粘連,避免腹脹,減少因臥床而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對于身體狀況不允許者,可適當延長臥床時間。密切觀察會陰部傷口滲血情況,患者術后此處滲液一般較多應及時通知醫(yī)生換藥。
3.2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 術后對患者下肢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密切觀察下肢是否腫脹,并詢問患者有無腫脹感,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與醫(yī)生溝通進行處置。深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是引起患者術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3.3飲食護理 術后非造口患者肛門排氣、拔除胃管后,可喂食少許溫開水,逐漸給予流質(zhì)飲食、少渣半流質(zhì)飲食、少渣普食,注意補充高熱量、高蛋白、低脂、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如豆制品、蛋和魚類等。術后造口患者先禁食待腸蠕動恢復后進食易消化的飲食,調(diào)節(jié)飲食結構,少食洋蔥、大蒜、豆類、山芋等可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或脹氣的食物,以免頻繁更換肛門袋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應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維生素豐富的少渣食品為主,以使大便干燥成形,同時避免食用可致便秘的食物。
3.4及時發(fā)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加強呼吸道管理 監(jiān)聽腸鳴音,注意腹痛、腹肌緊張等現(xiàn)象,及時發(fā)現(xiàn)出血、感染、腸瘺等并發(fā)癥。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大、長時間禁食、術后患者害怕切口疼痛,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致使氣管和支氣管內(nèi)分泌物存留,易發(fā)生肺炎和肺不張。術后應及時處理切口疼痛,鼓勵患者有效深呼吸,咳嗽時按壓切口,翻身叩背1次/1~2 h,協(xié)助其咳痰。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常規(guī)應用超聲霧化吸入稀釋痰液,2~3次/d,并給予抗炎處理,防止肺炎及肺不張的發(fā)生。
3.5管道護理 要用膠布在管道上注明管道名稱、留置時間,妥善固定管道,保持引流管通暢和有效負壓。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各管道的作用及注意事項。術后胃管一般放置2~3 d,待胃腸蠕動恢復后予以拔出。期間應注意患者因感覺不適術后譫妄自行拔出胃管。觀察引流液性質(zhì),如手術后1 h內(nèi)腹腔引流管流出鮮血達200 mL,則提示腹腔內(nèi)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yī)師,緊急處理。更換引流袋1次/d,嚴格無菌操作。Dixon術后患者尿管放置1 w左右,Miles術后患者尿管一般放置2 w左右,必須做好留置導尿管護理,2次/d做尿道口護理,鼓勵患者多喝水,形成的尿液可起到生理性膀胱沖洗作用,防止泌尿系感染。從第5~7 d開始訓練膀胱功能,夾閉尿管4~6 h或患者有尿意時開放,觀察患者便意和排尿量是否正常,如基本恢復正常,可拔除尿管。
3.6傷口及造瘺口護理 對于行Miles術的患者術后腹部切口距造口較近,易被污染,一般術后2~3 d腸功能恢復后,患者宜取左側臥位,應用塑料薄膜,將腹部切口與造口隔開,防止流出的稀薄糞便污染腹部切口。術后早期勤換藥,腸管周圍皮膚予凡士林紗布保護。會陰部切口要保持外層敷料的清潔干燥,如被污染或血液滲透,及時更換。結腸造口可在術后2~3 d開放,開放后用氧化鋅軟膏保護造口周圍皮膚,以免糜爛,以后糞便逐漸變稠只用溫水洗凈擦干即可。袋內(nèi)有糞便時,應及早傾倒、清洗,注意保護腹部切口,在造瘺口與腹部切口之間,用薄膜妥善隔離開,以免切口污染,觀察造瘺口腸管有無壞死、回縮、出血、狹窄、瘺口周圍皮膚感染等。指導并教會患者及家屬使用人工肛袋做好永久性人工肛門的護理[1]。要定期擴肛,以防腸道狹窄影響排便,持續(xù)2~3個月。
4討論
直腸癌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時,為保證術后生存質(zhì)量,都有保肛要求。隨著對直腸癌轉移規(guī)律的認識和吻合技術、吻合器械的發(fā)展,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已成為主流術式。低位直腸癌Dixon術式保肛治療,在根治性切除腫瘤的基礎上兼顧保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患者易于接受手術。但手術部位低、張力大、血液供應差,吻合口瘺發(fā)生率較高,為確保手術的成功,術前充分準備,術后嚴密觀察,指導患者積極配合,加強飲食指導、皮膚護理、康復功能訓練,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以提高行Dixon術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
對于不能行Dixon術的患者行Miles手術治療,Miles手術治療直腸癌的特點是病變切除徹底,治愈率高,為下段直腸癌的標準手術;缺點是手術損傷較大,需做永久性的人工肛門,會給患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負擔,患者總有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礙?;颊邥械阶晕倚蜗笫軗p及對工作、生活失去信心。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是影響手術成功的重要方面,因此做好心里護理對患者康復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Miles手術范圍廣,創(chuàng)傷大,容易損傷骶前靜脈叢而致大出血,廣泛的創(chuàng)面滲血也容易導致低血容量。術后需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引流物的性狀、量與顏色,警惕繼續(xù)出血以及低血容量的發(fā)生。發(fā)現(xiàn)有不良傾向,及時報告醫(yī)生,即時處理,防止不良后果[3]。Miles術中的盆腔操作容易因擠壓等造成靜脈壁內(nèi)膜損傷,從而激發(fā)凝血系統(tǒng),促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所以,術后護理中應注意下肢的適當活動或按摩,也盡量避免下肢靜脈穿刺[4]。
總之,圍手術期的精心護理,可幫助患者了解醫(yī)療護理的詳細過程和安排,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促進醫(yī)患交流與溝通,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適應性和術后的康復質(zhì)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梁霞.40例直腸癌Mile's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4):468-469.
[2]葉香平.40例直腸癌Mile's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19):988-2989.
[3]關曉東,李堅,賈英斌.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漏11例治療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1):52641.
[4]段國強,李冬斌,周保軍,等.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瘺的防治[J].河北醫(yī)藥,2008,30(9):13031.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