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yī)藥對糖尿病的治療原則及常用于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方法 對一些文獻資料進行收集研討。結果 根據中醫(yī)理論中藥對糖尿病有著一定的治療效果。結論 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藥一般沒有西藥快,但它注重整體調控,在改善癥狀方面則明顯優(yōu)于西醫(yī),故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尤其適合于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即二型糖尿?。换虬橛新匝苌窠洸l(fā)癥者。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yī)藥;治療
糖尿?、伲╠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②典型病例可出現(xiàn)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xiàn),即\"三多一少\"癥狀,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fā)并發(fā)癥,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且無法治愈[1]。
1中醫(yī)藥對糖尿病的認識
1.1祖國醫(yī)學的觀點 中醫(yī)學認為,肝主疏泄,關系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肝氣郁滯則氣機升降輸布紊亂,肝失疏泄則血糖等精微物質不能隨清陽之氣輸布于周身而郁滯于血中,出現(xiàn)高血糖或精微物質的輸布紊亂,反見血糖升高,進一步導致血脂、蛋白等其它精微物質紊亂,引起其它合并癥。治療以疏肝調氣為主,順肝條達之性以恢復其生理功能,肝氣條達,氣機調暢,精微得以輸布,糖被利用而血糖自然下降。以下單味中藥具有生津止渴,恢復患者的胰島功能及受體的親和力,使血糖被充分吸收利用的作用[2]。
1.2中醫(yī)辨證 導致人體發(fā)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有:①素體陰虛導致素體陰虛的原因有;②飲食不節(jié)、形體肥胖;③情志失調、肝氣郁結;④外感六淫,毒邪侵害[3-4]。
1.3原則總則 長期堅持規(guī)范治療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飲食,堅持適量運動鍛煉,合理用藥。當前醫(yī)學專家則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
2臨床常用于治療糖尿病的中藥
2.1黃芪 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中藥黃芪對糖尿病患者具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的作用。中藥黃芪可通過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島素受體底物活性、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c活性,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而發(fā)揮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作用[5]。
2.2人參 人參可促進實驗動物血糖降低,并可降低糖尿性血脂升高及無力癥狀。臨床報道人參浸膏對早期輕癥糖尿病有治療效果,使尿糖減少,血糖降低,停藥后療效仍可持續(xù)2 w以上。對輕癥糖尿患者參可與生地合用;對中、重癥糖尿病宜與胰島素合用,因二者有協(xié)同降血糖的作用。人參用量3~9 g/d[6]。 2.3枸杞子 枸杞能補腎養(yǎng)肝,治肝腎陰虛、消渴等。枸杞子提取物可促進實驗動物糖尿病血糖持久下降,對糖尿性血脂升高、視力不佳有改善作用。每日用枸杞子、五味子、黃精、元參各煎汁當茶飲,可改善消渴癥狀。
2.4丹參 有活血、行血、涼血、養(yǎng)血的作用,可以化瘀、通絡。丹參煎劑可明顯降低實驗動物的血糖,作用可持續(xù)5 h之久,且可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丹參、花粉、葛根,黃芪,五味子,忍冬藤、玄參,治療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有效。
2.5生地黃3 有滋陰清熱的作用。按每公斤體重2 g計算,喂服實驗動物,可使血糖明顯下降,也可抑制和預防腎上腺素所致的兔血糖上升,且可改善糖尿性的高血脂、高血壓病情。臨床應用于糖尿病時,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2.6海帶 含有藻膠、氨基酸、核黃素、維生素c、鉀、碘、鈣、鈷等。海帶中有一種名為褐藻酸鈉的成分,該成分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空腹血糖下降,糖的耐受量得以改善,達到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治療要求。
2.7玉米須 玉米須發(fā)酵劑對實驗動物糖尿病有明顯降血糖作用,且對糖尿性高血壓、腎病有改善作用。臨床用玉米須,黃芪,白術與豬胰1具燉,做1日食療之用。
2.8知母 知母水提取物能降低實驗動物血糖,對藥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作用更明顯。用知母、天花粉、麥冬,黃連組方煎服,可改善糖尿病上消(如口渴、多飲等)癥狀。
2.9赤芍 是清熱、涼血、散瘀的佳品?,F(xiàn)代藥理學證明它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
2.10當歸4 本品可補血活血、潤腸通便,具有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消炎的作用。
2.11葛根5 本品可發(fā)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具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此外,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藥還有黃連、山藥、玉竹、茯苓、石膏、烏梅、蒼術、白術、玄參、仙鶴草、蒼耳子、澤瀉、桔梗、黃精、冬桑葉、仙靈脾等中藥材。
3討論
糖尿病是一個終身疾病,要終身治療,主要通過各種方法控制血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糖尿病患者一經確診,就要正規(guī)治療。血糖波動會造成機體器官的損害,加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糖尿病的治療,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個體情況來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島功能,有無并發(fā)癥等情況,才能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不要盲目用藥,以免延誤病情。中醫(yī)治療糖尿病,應揚長避短選擇好適應癥。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藥絕對沒有西藥快,但它注重整體調控,在改善癥狀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西醫(yī)。適合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經并發(fā)癥者。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堅持勞逸結合,參加適當?shù)奈膴驶顒?、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可促進糖的利用,以利于預防和治療此病。注意足部和皮膚的護理,保持清潔衛(wèi)生,防止感染、壞疽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范慧,李紅,劉穎慧,等.53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罹患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醫(yī)內科雜志,2010,43(4):305-306.
[2]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糖尿病雜志,2010,8(1):5.
[3]王大千.丹七地黃湯治療糖尿病視網膜出血161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2012,18(5):25.
[4]吳開松.當歸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1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18(6):364.
[5]左小芹.葛根素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0,8:47-48.
[6]陳相新.糖尿病的中醫(yī)健康[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2,15(2):135.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