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谷城地區(qū)0~12歲兒童微量元素的檢測,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微量元素缺乏情況,并指導臨床給予合理補充。方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測定兒童末梢血鎂、鋅、鐵、鈣、銅、鉛的含量。從我院檢驗科2010年8月~2011年8月微量元素檢測中隨機抽取0~12歲兒童736例結果進行分析,并作出相關統(tǒng)計分析。結果 在該地區(qū)兒童中鐵、鋅、鈣的缺乏普遍存在,發(fā)生率分別為42.11%、48.77%和33.79%,鎂、銅缺乏者較少見,發(fā)生率分別為2.75%、2.58%,血鉛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步上升趨勢,從小于1歲的(29.09±15.04)ug/L上升到7~12歲的(70.33±25.5)ug/L。結論 嬰幼兒由于生長發(fā)育較快,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且年齡越小,鋅、鐵、鈣的缺乏也越嚴重,也越普遍。而血鉛隨著年齡的長量逐步上升趨勢,但鉛超標的并不多。該地區(qū)微量元素缺乏較普遍,應合理調整飲食結構,糾正兒童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行為,選擇最佳時期合理補充微量元素,并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早期預防工作。
關鍵詞:微量元素;兒童;分析
微量元素是人體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質,約占人體總量的1/10 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 mg以下[1],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含量極低,但缺乏可導致兒童生長遲緩,智力發(fā)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紊亂、貧血、佝僂病等。為了更好地了解本地兒童微量元素缺乏情況,本文于2007年8月~2009年8月2年里微量元素檢測中隨機抽取0~12歲兒童736例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為臨床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以便于早期預防,合理補充。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來自我院檢驗科2010年~2011年0~12歲兒童736例,排除有嚴重器質性病變。
1.2方法 嚴格按要求(采血前囑咐患者洗手,嚴禁污染)取無名指末梢血20μl于專用試劑中,混勻,用于鋅、鐵、鈣、銅、鎂的檢測。吸取40μl的末梢血加入專用試劑中,混勻,用于血鉛測定,嚴格按著操作要求進行測定,結果微機進行自動處理。方法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良好。
1.3儀器 采用北京博暉創(chuàng)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BH-5100微量元素分析儀測定鎂、鋅、鐵、鈣、銅,BH-2100測血鉛。正常值范圍: 銅:11.8~39.3μmol/L鋅:0~1歲58~100μmol/L,1~3歲62~110μmol/L,3~5歲 66~120μmol/L,5~7歲72~130μmol/L,大于7歲76.5~170μmol/L,鈣:1.55~2.20mmol/L,鎂:1.12~2.06mmol/L 鐵:7.52~11.8mmol/L,鉛:0~100μg/L。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采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
2 結果
將736例兒童按年齡分成五組:0~1歲為一組,共185例;1~3歲為一組,共201例;3~5歲為一組,共100例;5~7歲為一組,共120例;7~12歲為一組,共130例。鋅、鐵、鈣的缺乏在兒童中普遍存在,微量元素在各年齡段中的缺乏情況見表3。
從表3可知:缺鋅最為普遍,缺乏百分比高達48.77%,其次是鐵和鈣,缺乏百分比分別為42.11%、33.96%,從五個不同年齡組來看,0~1歲的鋅、鐵、鈣缺乏率最高,分別為 80.5%、55.1%、38.8%,1~3歲組次之,隨著年齡的增長,鋅、鐵、鈣缺乏均有所改善。 鎂、銅的缺乏在兒童中比較少見,分別為2.98%和2.03%,各年齡段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從表2可知:血鉛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上升趨勢,從0~1歲的(29.09±15. 4)μg/L上升到7~12歲的(70.33±25. 5)μg/L,P<0.01差異具有顯著性。不過,這736例兒童中,血鉛>100ug/L的僅有20例,這20例里血鉛>200ug/L的僅有6例, 血鉛>250ug/L的2例。鉛超標率不到3%,可能因本地區(qū)城市規(guī)模較小,綠化環(huán)境較好,空氣污染較少,所以兒童鉛超標率不高,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3 討論
鋅分布于人體所有組織、器官,使人體內含量僅次于鐵的微量元素,它參與體內200多種酶的組成,也是DNA和RNA核糖體穩(wěn)定所必需的物質[2]。缺鋅可以造成食欲減退、消化功能減退、免疫功能下降、生長發(fā)育遲緩、性發(fā)育障礙、毛發(fā)枯黃等。鐵在體內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組織都含有鐵,主要參與合成血紅蛋白,運輸和貯存氧,另外,它還可以合成肌紅蛋白,參與細胞色素酶、過氧化物酶等的合成[1]。兒童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導致倦怠無力、面色蒼白、心悸、心跳加快等。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它在維持肌肉、神經興奮、酶的激活中均起重要的作用,兒童缺鈣亦可導致生長遲緩、佝僂病、骨軟化癥等。鎂能激活許多酶,作為體內許多酶反應的輔助因子,具有重要的作用,兒童缺鎂易疲勞、易患肺炎。銅主要參與造血及酶的合成[2],缺銅時骨骼、血管和皮膚不能維持正常,銅可保護中樞神經系統(tǒng)健康,保持毛發(fā)色素。
本文通過對736例0~14歲的兒童的微量元素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在736例兒童中,缺鋅最為普遍,占48.77%,其次是缺鐵、鈣,分別占42.11%、33.79%,銅、鎂在兒童中缺乏較少,從各年齡段上看,年齡越小,鋅、鐵、鈣的缺乏越普遍,隨著年齡的增長,缺乏鈣、鐵、鋅的現(xiàn)象均有所改善,這與有些文獻報道不太一致[3]。
從表3可以看出缺乏鈣、鐵、鋅的現(xiàn)象在兒童中普遍存在,尤其在0~1歲及1~3歲年齡組鋅缺乏率高達80.54%及70.64%,平均值分別為(52.0±15.1)及(70.10±12.2),鐵為55.14%及49.75%,平均值分別為(6.79±0.74)及(7.52±0.73)。鈣分別為40.00%及36.31%,平均值分別為(1.50±0.15)及(1.61±0.18)。兩組之間、兩組與其它組之間的缺乏率及平均值的差異具有顯著性。0~1歲階段,嬰兒生長迅速,代謝旺勝,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容易造成營養(yǎng)缺乏,而這一階段嬰兒主要吃母乳或牛乳,加之嬰兒胃腸道功能不健全,容易腹瀉,吸收不好,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1~3歲年齡組的兒童,牛奶不在是其主食,但這一階段的大部分兒童飲食習慣不好,食物結構不合理,愛吃快餐、膨化食物等,偏食、挑食現(xiàn)象嚴重,所以鋅、鐵、鈣的缺乏也很普遍。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進入幼兒園以后,飲食結構趨于合理化,兒童的鈣、鐵、鋅缺乏現(xiàn)象有所改善,尤其是鋅,7~12歲年齡組缺乏率只有10.76%了,不過鐵和鈣的缺乏還分別為27.69%及28.46%,建議廣大家長對兒童要合理膳食,防止兒童偏食、挑食,另外還應給予適當補充,合理補鋅補鈣可促進兒童升高增長速度[4]。在兒童中缺鎂、銅者均較少見,但我們決不能忽視,應做到全面均衡營養(yǎng),合理膳食。
鉛是人體有害微量元素之一,目前認為鉛中毒機制最重要的是卟啉代謝紊亂,使血紅蛋白合成受到障礙,鉛還可致血管痙攣,又可直接作用于成熟紅細胞而引起溶血。可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正常功能紊亂,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tǒng)癥狀[1]。引起兒童鉛中毒的因素很多,如汽車尾氣、家具裝修、兒童玩具、某些學習用品、食物、飲用水、蔬菜等。鉛在大氣中的分布多在離地于己于1 m左右的空氣中、離地面越近空氣中鉛濃度越高,這正好是兒童活動和呼吸的空間,居住在臨街的兒童、喜歡在馬路兩邊玩耍的兒童更容易接觸被鉛污染的空氣,是引起兒童血鉛含量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1~6歲兒童是鉛污染的真正易感人群[5]。從表2可以看出,從0~12歲兒童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血鉛含量明顯增高,且差異具有顯著性。兒童慢性鉛中毒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我國的鉛污染日益嚴重,使兒童血鉛含量呈上升趨勢[6]。因此,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引起全民重視。
參考文獻:
[1]周新,涂植光.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M].第3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77-186.
[2]康格非.臨床生物化學及生物化學檢驗[M].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34-137.
[3]曾淑萍,楊斌讓,梁曉紅.兒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4.
[4]楊月欣,邵曉萍,何梅,等.補充微量元素對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營養(yǎng)學報,2002,1:37-4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