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對兒童l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的療效。方法 將本院內分泌科2006~2013年收治的1型DKA患兒58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為28例和30例,治療組予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對照組予小劑量胰島素持續(xù)靜脈輸注治療,比較兩組患兒血糖、尿酮體、血pH值變化及住院時間。結果 治療組血糖下降相對平穩(wěn),糾正酸中毒后無反復。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未出現(xiàn)低血糖,對照組出現(xiàn)低血糖5例。結論 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兒童1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安全有效。
關鍵詞:1型糖尿??;酮癥酸中毒;胰島素泵;兒童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fā)病率在我國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1型糖尿病多發(fā)生在兒童,主要發(fā)病機制為多種因素致胰島B細胞功能破壞引起的胰島分泌功能絕對缺乏。許多患兒以糖尿病并發(fā)酮癥酸中毒(DKA)為首發(fā)癥狀就診,DKA迄今仍然是兒童糖尿病急癥死亡的主要原因,對兒童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應用提高了糖尿病患兒的生活質量,減少了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我院2006~2013年收治的兒童l型DKA 58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討論
兒童糖尿病以1型為主,很多患兒同時合并DKA就診。DKA是由多種因素誘發(fā)的機體一種嚴重的代謝紊亂。T1DM患兒對胰島素很敏感,血糖波動較大,故如何平穩(wěn)地降血糖事關重要。胰島素泵的工作原理是模擬正常人體胰腺胰島素的分泌模式,分為基礎率和餐前大劑量,通過24 h持續(xù)皮下注射小劑量胰島素(基礎率)以維持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 能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酮體的過度生成;進食前大劑量胰島素(餐前大劑量)可控制餐后高血糖,且允許患兒變化進餐時間、進餐量。本文結果提示對照組靜滴胰島素降糖、消酮治療,需經常調整胰島素和葡萄糖的比例、滴速,劑量和速度難以精確調整。治療組用胰島素泵可精確控制胰島素的用量,使DKA糾正時間縮短,更避兔了血糖的過分波動,不易出現(xiàn)反復高血糖,血糖達標時間也縮短,故較傳統(tǒng)方法的降糖效果佳,提高DKA的搶救成功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
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輸注是糖尿病強化治療的重要手段也為糾正糖尿病DKA提供便捷途徑。CSII是一種微電腦控制下的自動驅動裝置專用管道系統(tǒng)連接泵和皮下留置針。當輸注設定以后,微電腦控制推動臂推注胰島素并進入人皮下組織。劑量設定可模擬胰島B細胞生理分秘,24 h連續(xù)動態(tài)補充胰島素,隨著技術的改進,胰島素泵的型號也在不斷更新。
我們使用的Menimed 712泵除了有基礎量和餐前大劑量設置外,還增加了臨時基礎率的設置。在血糖明顯增高或DKA時使用數(shù)小時的臨時基礎率(0.1 U/Kg/h),根據血糖調整胰島素劑量,當DKA糾正后,切換回基礎量加餐前量的設置。胰島素泵通過持續(xù)輸入基礎量胰島素來抑制肝糖輸出的增加,促進外周組織對糖的利用,可有效控制血糖達到理想水平。胰島索泵還能有效糾正游離脂肪酸代謝紊亂,抑制酮體生成,可迅速糾正DKA。國外研究報道,長期CSII治療能減少糖尿病DKA的發(fā)生率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應用胰島素泵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島素,使吸收更穩(wěn)定,避免了不可預見的低血糖現(xiàn)象的發(fā)生??傮w來講,胰島素總的用量相對減少。使用胰島素泵糾酮,靜脈通路可完全用于擴容,補液、糾正酸中毒、抗感染的治療補液的速度不受靜脈調節(jié)胰島素劑量的限制,避免了傳統(tǒng)的小劑量胰島素靜點時需不斷調整胰島素和葡萄糖的比例,減少了血糖波動,方便了醫(yī)護人員操作。
以往學者認為,重癥DKA由于患者發(fā)生嚴重的循環(huán)障礙,而使皮下組織的循環(huán)受到影響,不建議使用胰島素泵。而筆者觀察到,重癥甚至休克的DKA患兒,使用CSII糾正酮癥酸中毒也收到良好療效。因為搶救DKA時胰島素的使用一般在擴容后1 h開始應用特別是對有休克的患兒,只有當休克恢復,含鉀鹽水補液開始后胰島素才可應用。我們收治的重癥DKA患兒,是在進行充足的擴容、補液后開始使用胰島素泵,此時微循環(huán)障礙已基本解除,故而療效可靠。所以,重癥DKA甚至休克患兒胰島素泵使用時機的掌握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胰島素泵治療為患兒提供更靈活的生話方式,有更好的依從性,提高了患兒的生活質量,是一種更靈活、方便、安全、可靠的糖尿病強化治療方法,所以CSII是目前糖尿病治療的理想方法。
參考文獻:
[1]張馳,周智廣,張冬梅,等.急驟起病伴胰酶增高的I型糖尿病臨床和免疫學特征[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85:967-971.
[2]Inlagawa A,Hanafusa T,Miyagawa J,et a1.A novel subtype of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characterized by a rapid onset and anabsence of diabetes.related antibodies,Osaka IDDM Study Group[J].N Ensl J Med,2010,342:301-307.
[3]馬曉靜,吳松華,項坤三,等.精氨酸刺激試驗在不同糖代謝狀態(tài)人群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1,21:215-218.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m indiabetes-2009[J].Diabetes Care,2009,32(1):13-61.
[5]Murase Y,Imagawa A,I-laⅢifuga T,et a1.F如nant type 1diabetes a8 a hi.gh risk group for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anationwide 5-year-study in Japan[J].Diabetologia,2010,50:531-537.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