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毒供應室中心是醫(yī)院最為重要的部門之一,醫(yī)院所有科室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都是必須經過消毒供應室中心給予消毒滅菌處理,消毒供應中心承擔全院可重復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裝、滅菌、發(fā)放等工作,工作人員必須對被血液、體液等污染的物品和器械進行消毒滅菌,在工作流程中涉及到對身體有害的因素,因工作人員在思想和觀念上錯誤,在工作中缺乏自我防護意識,所導致醫(yī)護人員感染各種疾病,對身體產生傷害。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發(fā)生職業(yè)暴露的危害大,為了將各種危害降低至最低,保證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減少職業(yè)危害的發(fā)生。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職業(yè)危害因素;對策
1對工作人員造成危害的因素分析
1.1自身因素 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對操作常規(guī)不熟悉、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沒有形成很好的防護意識與行為習慣,都有可能對自己對他人造成傷害。工作人員在\"上收下送\"時防護意識差,防護用品不規(guī)范穿戴,極容易直接接觸污物,而手術器械、器械盒等物品上經常有大量的血跡、污跡,物品上帶有許多致病微生物,全院工作繁重,一次性手套容易破損,不能及時更換[1]。這些因素導致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是醫(y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生物因素 使用科室對帶有血液、體液的污染物品未做預處理,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易被帶有針頭、刀片等銳利器械刺傷。就可能會發(fā)生被HBV、HCV、HIV等感染的危險[2]。
1.3化學因素 環(huán)氧乙烷(EO)除粉類、油類不能滅菌外,其余不耐高溫的物品都可以用環(huán)氧乙烷滅菌,但環(huán)氧乙烷氣體毒性大,長時間接觸易引起肝臟損害和致癌,皮膚接觸可引起皮炎和水泡, EO滅菌器安裝在室內,易造成氣體排放在室內[3]。導致空氣中的EO含量嚴重超標,對工作人員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多酶清洗劑由于低泡,對血漬、污漬有良好的清洗作用,用于手工、清洗機、超聲機清洗。配置方法不對時對皮膚和呼吸道可造成慢性刺激,引起皮膚過敏和咳嗽[4]。
1.4物理因素 用于滅菌的高壓蒸汽消毒鍋,最高溫度達134℃,開門時未按操作流程進行操作時極易被燙傷。在夏天天氣熱,易造成感染,不易愈合。消毒供應中心常規(guī)紫外線照射1 h/d用于空氣消毒。但紫外線照射對皮膚、粘膜可造成炎性反應。消毒供應中心存在多種噪聲污染源,噪音危害屬于各類暴露危險較常見的,也是物理性暴露中發(fā)生率最大的[5]。長時間高分貝噪聲作用于人體,可引起聽覺下降和心情煩燥。
1.5生理性因素 消毒供應中心擔負著醫(yī)院可重復使用物品的處理,任務重,勞動強度大,由于長期站立負荷過重,容易造成靜脈曲張。工作姿勢單一、處理重物等都易發(fā)生慢性疲勞癥,可引起腰背、肌肉關節(jié)損傷、肩周炎、慢性腰腿疼等癥狀[6]。
2安全防護措施
2.1加強防護知識的學習 了解常見的病原菌對人體的危害,定期組織科內學習,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程,每月護士長進行考核,加強自身防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避免血液傳播性疾病,給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同時也避免了經工作人員造成院內感染[7]。
2.2預防器械傷害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在下收下送、到去污去前在緩沖間應穿戴好防護用品,工作中要認真、細心,動作要輕慢,避免粗暴,清點和清洗時必須戴兩付手套,手套破損及時更換。清點銳利器械時用彎盤傳遞,用血管鉗、鑷子進行夾取。如果操作過程中時被銳利器械刺傷時要立刻進行傷口處理,向離心方向擠出傷口血液,用流動水或純化水徹底沖洗,再用3%碘伏消毒,傷口大時及時到急診室處理,并上報預報科備案,進行血液檢查,必要時接種免疫球蛋白。污染物濺到臉和眼睛時,用洗眼器徹底沖洗10 min。必要時接種乙肝疫苗,體檢1次/2年,確保人員健康安全。
2.3被朊毒體、氣性壞疽及突發(fā)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的要求執(zhí)行和落實。每個人經過培訓考核熟練掌握此操作流程。
2.4手工清洗時防護措施 工作人員正確戴帽子、口罩、面罩、護目鏡、雙層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對污染嚴重的物品和器械用多酶先進行浸泡5 min后進行清洗,官腔清洗時正確使用水槍、氣槍,防止水花四濺,污染周圍環(huán)境;清洗時在水下操作,防止產生氣溶膠,污染周圍環(huán)境[8]。清洗用品每天進行消毒,防止被污染;脫手套后正確洗手,每月抽考,堅持正確的洗手方法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平時最容易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2.5化學因素的防護 超聲清洗時隨時蓋上蓋子,防止噪音和產生氣溶膠。配置多酶和除銹劑時做好防護措施,放置容器應加蓋,避免揮發(fā)在周圍環(huán)境中,造成對人體的傷害。紫外線消毒必須是封閉空間,人不在的條件下進行。消毒后至少30 min后才能進入,安排在中午和下班人少時,消毒過程中如必須進室取物,應關上紫外線燈。EO消毒器和環(huán)氧乙烷氣體要設專人負責管理,放置在陰涼干燥處,并有登記,定期進行維修保養(yǎng),1次/年室內環(huán)氧乙烷氣體濃度檢測,確保安全使用。卸載時為盡量減少直接接觸環(huán)氧乙烷滅菌的物品,操作人員應戴口罩、穿隔離衣、戴手套,快速卸下無菌物品,減少整理翻動滅菌物品的次數,轉移滅菌物品時要站立順風方向。根據行業(yè)標準,每個區(qū)域有換氣次數標準,遵照標準執(zhí)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9]。
2.6物理因素的防護 高壓蒸汽滅菌器屬于壓力容器,消毒員必須通過相關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中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開門時壓力未降到0不能開門,開門時應站在門后或門旁,防止鍋內熱汽涌出造成燙傷,夏季穿長袖,不要裸露手臂,防止皮膚直接接觸高溫物品,物品卸載時必須等滅菌物品出鍋后冷卻30 min才能卸載。設備定期維修和保養(yǎng),每天檢查各個閥門、排汽管道,并有記錄備案,保證設備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為了減少噪聲,操作集中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避免長時間的噪音對人員的損害。包裝物品和器械時戴口罩,防止棉布類包裝材料產生的棉絮吸入人體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產生咳嗽。
2.7生理性防護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避免來回跑;上機清洗物品時盡量用推車搬運;搬運重物時戴腰托;避免長時間站立,在工作中注意節(jié)力。
2.8預防保健 有預報科建立工作人員健康檔案,每年對工作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在工作中被刺傷時報預報科備案,并定期進行計劃免疫,提高機體免疫水平。匯報主管部門,改善消毒供應中心高溫、高熱、潮濕、噪聲等工作環(huán)境,減少對工作人員身體的傷害。
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安全防護培訓和教育、健全制度是避免職業(yè)傷害的必要措施[8]。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yè)防護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重視,定期對本科室人員進行職業(yè)防護知識培訓和考核,并與獎懲掛鉤;通過對消毒供應中心的規(guī)程、制度、流程、應急預案的修訂,有計劃的學習和考核,使工作人員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程和防護措施。
工作人員加強業(yè)務和技術操作方面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熟練掌握防護知識和操作技能。嚴格遵守《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行業(yè)標準》,并列入年度考核內容,積累并總結經驗,提出合理化建議,改善工作環(huán)境,使工作人員心情愉快,提高工作積極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引起直屬領導重視,并指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了解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專業(yè)有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巖.消毒供應中心護士的職業(yè)危害與防護[J].當代護士(??瓢妫?,2013,(7):166-168.
[2]馬璇.基層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yè)危害及其防護對策[J].山東醫(yī)藥,2010,50(30):35.
[3]韓然,趙亞茹,趙彩霞等.消毒供應中心(室)護士職業(yè)危害因素分析與落實防護措施[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09(31):459-460.
[4]曹霞.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護士的職業(yè)危害與防護[C].中華護理學會第8屆全國消毒供應中心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012:22-24.
[5]賀凡.探討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qū)職業(yè)危害與防護[C].中華護理學會第8屆全國消毒供應中心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012:193-195.
[6]黨翠芬.消毒供應中心職業(yè)危害與防護措施[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08(36):134-135.
[7]王虹.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職業(yè)危害與防護[C].中華護理學會第7屆消毒供應中心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011:619-621.
[8]趙暉.淺談消毒供應中心護士職業(yè)衛(wèi)生及防護[J].中外健康文摘,2013,(4):384-384.
[9]伍美幼.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的職業(yè)風險與職業(yè)防護[J].醫(yī)學信息,2013,(25):153-15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