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是非常復雜的,且治療又十分困難,大多數患者進入臨終狀態(tài),使他們在精神上,肉體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做好晚期癌癥病患者的心理護理,盡可能的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可以使他們在生命的最后階段生活的舒適,有尊嚴、有意義,提高生命的質量。對各種晚期癌癥患者所采取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綜合治療,其中有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及對癥治療。我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晚期癌癥患者52例,現將心理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心理分型
1.1否認型 患者不敢面對現實 否認癌癥的診斷,寄希望于診斷錯誤,壓抑對癌癥患者的情緒反應,認為自己不可能得癌癥,更不可能已到癌癥晚期。
1.2驚恐型 精神極度緊張,情緒反應強烈,猶如大難臨頭、坐臥不安、心神不定、陷入驚慌恐懼之中。性格外向者悲傷落淚,甚至嚎啕大哭,內向者表情呆滯、夜不能寐。
1.3消極型 對治療喪失信心,整日消沉乏力,沉默寡言,孤獨,心事重重,悲觀失望。有些患者動輒大發(fā)脾氣,不能配合治療。
1.4穩(wěn)定型 具有較強的個性特征,能客觀地認識癌癥可怕的一面,又懂得癌癥是可以治愈的,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
1.5生存型 渴望生活,生存的欲望強烈。希望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即使治不好病,也能延長生命,這類患者盡管病情已到晚期,依然精神飽滿、樂觀,積極配合治療。
2心理護理
2.1建立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 熱情主動的接待患者入院,耐心、細致的為患者做好入院介紹,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努力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治療、休養(yǎng)環(huán)境,病室整潔、空氣新鮮。安靜、舒適的治病、養(yǎng)病環(huán)境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避免一切不良的刺激性語言,耐心聽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任何問題。
2.2保護性護理 患者不了解病情時,不向患者泄密,醫(yī)護人員統(tǒng)一口徑,向其解釋病情?;颊哂袘岩蓵r,設法疏導。不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做各項檢查和處理都要特別謹慎。對已了解但否認病情的患者,護士應耐心勸導,使他們能夠正視現實,承認并接受晚期癌癥診斷這一事實。
2.3驚恐型患者的性格多內向,恐癌、對癌癥異常敏感。在得知自己患癌癥晚期時,往往驚恐不安,徹夜難眠,護士應該察言觀色,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他們交流、溝通感情,誘導他們說出心中的感受,并認真傾聽。針對其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
2.4消極型患者對癌癥有一定的了解,認為癌癥尤其是晚期癌癥是不治之癥,確診晚期癌癥與被判死刑無異,住院治療是浪費錢財,因此拒絕治療,對醫(yī)護人員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甚至無故發(fā)脾氣,煩躁不安。我們對這類患者有可能出現的沖動行為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予以理解。在其情緒穩(wěn)定時,耐心細致地解釋病情變化,講解有關疾病和治病方面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新進展,癌癥也有治愈的可能。即使不能治愈,也能延長生存期,減少病痛,提高生命質量,使患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2.5生存型患者求生欲望強烈,身患晚期癌癥患者仍然對治療抱有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對這些患者我們認真地向其交代病情,用充滿同情和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嫻熟的操作技術,輕柔的動作,整潔大方的儀表,淵博的知識,贏得他們的信任。充分地強化他們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鼓勵其承擔力所能及的生活,工作,參加適量的體育鍛煉,分散病態(tài)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情緒。
3疼痛的心理護理
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血壓、脈搏、呼吸等情況。疼痛是晚期癌癥的主要癥狀。緊張、焦慮、恐懼等均能減低對疼痛的耐受力。有些患者對疼痛的恐懼超過對死亡的恐懼,這種恐懼以及隨之而來的抑制可使痛覺下降,使患者對輕微的疼痛也難以忍受。為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疼痛覺值,我們經常與患者談心,耐心傾聽其陳述,評估和記錄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持續(xù)時間、發(fā)作規(guī)律、伴隨癥狀,關心其疼痛,同時給予解釋、安慰和勸導。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對劇痛難忍的患者,給予止痛藥。對因疼痛引起的心理變態(tài)的患者容忍、克制,避免發(fā)生口角和沖突,幫助患者找到減輕疼痛及能夠感到舒適的方法,如:注意力轉移方法;幽默松弛療法;按摩;吸氧;緩慢深呼吸等。提供冷療或熱敷減輕疼痛,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協(xié)助醫(yī)師按三階梯止痛方案給鎮(zhèn)靜或止痛藥。
總之,做好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使他們減輕心理壓力,解除患者心理上引起疲乏的因素,消除疲乏,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梢蕴岣咧委熜ЧV笇Щ颊呒訌姞I養(yǎng),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少量多餐,保證營養(yǎng)及水份的攝入,請家屬參與共同改進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以增加能量的來源,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適當活動,保持情緒穩(wěn)定,保持睡眠8 h/d左右,使機體處于最佳狀態(tài),確保治療過程順利進行,對出院的患者及家屬給予院外指導,告知患者在身體的鎖骨上區(qū)、腋窩區(qū)、腹股溝區(qū)等淋巴結處摸到腫物要及時就醫(yī),并要定期體檢,對延長患者生存期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蘭香.放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缺乏全環(huán)境保護措施[J].現代護理雜志,2004,52.
[2]蘇小芮.癌癥患者焦慮情緒和應對行為的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7,32(1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