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銀翹散散劑、湯劑和蜜丸對內毒素引起發(fā)熱的退熱療效。方法 建立小鼠內毒素發(fā)熱模型,用銀翹散散劑、湯劑和蜜丸分別給小鼠喂藥,測量小鼠口腔體溫并觀察退熱療效。結果 銀翹散散劑、湯劑、蜜丸能有效抑制內毒素導致的小鼠發(fā)熱。結論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銀翹散散劑、湯劑、蜜丸均有退熱作用,散劑組退熱效果明顯優(yōu)于湯劑組和蜜丸組。
關鍵詞:銀翹散;內毒素;發(fā)熱
本實驗探究了銀翹散散劑在退熱中的治療優(yōu)勢,對臨床用藥有重要指導意義。實驗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內毒素引起的發(fā)熱只代表溫病類發(fā)熱,并不適用于所有發(fā)熱類型,觀察指標較單一,銀翹散退熱機制仍不清楚,有待進一步改進研究。
銀翹散為日常生活中治療風熱感冒的常用藥,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目前使用較多的有銀翹散散劑、湯劑和蜜丸。為進一步了解不同劑型銀翹散之間的退熱藥效差異,本課題組使用不同劑型的銀翹散,對注射內毒素引起發(fā)熱的小鼠進行退熱治療,測量小鼠口腔溫度,進行觀察和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實驗材料與環(huán)境
1.1試劑銀翹散(銀翹30g,銀花30g,苦梗18g,薄荷18g,竹葉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每服18g[1]);銀翹解毒丸(批號:Z12020120,天津中新藥業(yè)公司);內毒素(Sigma公司,批號:102M4017V)。
1.2動物與儀器健康昆明種小鼠,體重28~32g,雌雄各半(魯抗實驗動物公司,批號:scxk魯20130001);電子稱;體溫計;組織均漿器。
1.3實驗環(huán)境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實驗中心,普通級小鼠實驗室(許可證號:SYXK(魯)20110019)。常規(guī)飼料分籠喂養(yǎng),飲水量不限。室溫20~24℃。
2 方法與結果
2.1小鼠發(fā)熱模型建立用蒸餾水配置內毒素試劑,以10mg/kg腹腔注射。
2.2分組與用藥實驗前測量小鼠口腔溫度記錄基礎體溫,選取口腔溫度在正常范圍內波動的小鼠40只,隨機分為4組,10只/組。散劑組用銀翹散散劑每只0.1ml灌胃,湯劑組用湯劑每只0.1ml灌胃,蜜丸組用銀翹解毒丸每只0.07g灌胃,空白組用蒸餾水每只0.1ml灌胃。灌胃后立刻以10mg/kg腹腔注射內毒素,隔2、4、6h后,再以相同方式各灌胃1次。
2.3觀察方法測量造模后8h內各組小鼠體溫變化,以體溫和基礎體溫之差作為結果指標。
2.4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以x±s表示,各組間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與空白組相比,銀翹散散劑組、湯劑組、蜜丸組均出現(xiàn)明顯抑制體溫升高的作用(P<0.01),見表1。
4 討論
《神農(nóng)本草》有言:“藥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得違約?!比A佗曰:“病有宜湯者,宜丸者,宜散者,宜下者,宜吐者,宜汗者,湯可以蕩滌臟腑,開通經(jīng)絡,調和陰陽,丸可以逐風冷,破堅積,進飲食,散可以去風寒暑濕之邪,散五臟之結伏,開腸利胃[2]。”可見,不同方藥均有最適合的劑型,需根據(jù)中藥藥性、方藥功效、治療目的具體分析。
注射內毒素使機體產(chǎn)生和釋放內熱源,內熱源主要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導致體溫調定點上移[3]。中醫(yī)學認為內毒素致熱系外感六淫,邪毒化火,或內有郁熱,蓄而成毒,熱毒內盛,邪毒內陷。應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治法。本實驗用不同劑型銀翹散治療內毒素引起的發(fā)熱,比較三種劑型退熱療效差異,結果表明,銀翹散以散劑治療時退熱療效最好,湯劑其次。原因可能是銀翹散在制散過程中將藥物粉碎,顆粒表面積增大,在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更易分散和釋放,奏效更快。湯劑在煎煮中,單味藥及各單味藥含有的化學成分之間發(fā)生化學變化,而散劑不存在類似的化學作用[4]。
參考文獻:
[1]鄧中甲.方劑學[Z].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43.
[2]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1):32.
[3]方泰惠.藥理實驗方法學[M].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1991:53.
[4]王建農(nóng)等.從同方湯散臨床療效差異思考傳統(tǒng)中藥劑型的深刻內涵[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4):186.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