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冠心病型慢性心衰患者抑郁狀況分析及心理干預療效。方法:2012年1月~ 2013 年1月在我院收治冠心病型心衰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64 例和對照組64 例。兩組均常規(guī)給予常規(guī)慢性心衰藥物治療,干預組還加用心理護理。結果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預前SAS評分57 ± 3.86,心理干預后SAS評分46 ± 3.88。患者 SAS 評分心理干預前高于心理干預后,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05)。隨訪6個月,兩組患者的心臟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再發(fā)率:心理干預組41.55%,對照組59.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 05)。結論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根據(jù)患者病程的各個階段或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相應心理干預,可以對傳統(tǒng)的抗心衰治療起到明顯的增益效果,并且能明顯降低患者心臟事件的再次發(fā)生率
關鍵詞:冠心病 ;心理干預 心力衰竭
冠心病型心力衰竭型患者病情易反復,常伴有焦慮及精神癥狀,可能明顯影響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同時使患者的依從性、臨床預后和生活質量明顯降低。隨著冠心病發(fā)病率的升高,精神心理問題對此類患者的影響成為近些年\"心臟整體防御體系\"的重要課題,越來越被心內科醫(yī)師所重視[1]。本研究通過對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臨床特點和心理干預的研究,闡述心理因素在此類患者中的臨床意義及心理干預對該類患者病情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 2013 年1月在我院收治冠心病型心衰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64 例和對照組64 例。心理干預組男34例,女30例,年齡50~78歲,平均(65± 3.08)歲;對照組男31例,女33例,年齡52~77歲,平均(64± 3.11)歲。兩組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基本情況差異無顯著。
1.2方法 兩組均常規(guī)給予常規(guī)慢性心衰藥物治療,焦慮癥狀明顯的患者谷維素30mg,3 次/d,安定5~10mg, 1~2 次/d。干預組還加用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包括:疾病宣教、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生活指導、康復運動等。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5.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預前SAS評分57 ± 3.86,心理干預后SAS評分46 ± 3.88?;颊?SAS 評分心理干預前高于心理干預后,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 05)。隨訪6個月,兩組患者的心臟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再發(fā)率:心理干預組41.55%,對照組59.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 05)。
3討論
梁志堅等[2]調查顯示,冠心病患者心理反應主要是情緒改變,以焦慮最為常見,相當一部分患者存在焦慮情緒,并且焦慮能明顯影響冠心病的進程。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需要抗抑郁治療和心理干預護理。本組病例心理干預前患者 SAS 評分明顯高于心理干預后,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 05) 。在隨訪6個月期間, 兩組患者的心臟事件再發(fā)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 05)。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臨床特點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致心肌病理損害,心肌細胞數(shù)量減少和代償性增生肥大病理的變化引起心室重構,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低下,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提高,情緒不穩(wěn)定時血清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水平波動,容易發(fā)生冠狀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進而發(fā)生各種如心力衰竭 心絞痛 心律失常等心臟事件。
處于焦慮狀態(tà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去甲腎上腺素活性增高,心肌易激惹,再次梗死和死亡等惡性心臟事件的發(fā)生率更高。本組病例可以看出,對照組隨訪6個月期間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多種心臟事件發(fā)生率59.05%,而心理干預組發(fā)生率41.55%,兩組患者的心臟事件再發(fā)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 05),說明心理干預能改善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的預后。臨床醫(yī)護人員應認識到焦慮對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預后的影響,并更好地評定和處理患者焦慮情緒[3]。本組病例針對焦慮癥狀通過SAS評分進行評估,準確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心理護理,采取綜合性護理措施,嚴重焦慮的患者需鎮(zhèn)靜催眠藥物治療,醫(yī)務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年齡、病情輕重緩急、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措施[4]。心臟事件再發(fā)率心理干預組41.55%,對照組59.05%,從兩組心臟事件再發(fā)率差異有顯著性可以看出,對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進行適當?shù)男睦砀深A,從 SAS 評分和治療結果均取得很好的效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活動非常復雜,特別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根據(jù)患者病程的各個階段或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相應心理干預,可以對傳統(tǒng)的抗心衰治療起到明顯的增益效果,并且能明顯降低患者心臟事件的再次發(fā)生率[5~7]。
參考文獻:
[1]黃承才. 情緒與冠心病[J]. 心血管病學進展,1992,13( 3) : 148-151.
[2]梁志堅,沈漁,趙友文,等. 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反應特點及影響因素[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9( 2): 67-69.
[3]張傳鍇.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和健康教育[J]. 吉林醫(yī)學,2010,31 ( 28) : 5046- 5047.
[4]張健,劉萍萍,呂蓉,等. 比較不同量表評價心力衰竭與非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抑郁的初步研究[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8,23( 2) : 120-122.
[5]董杉,董曉梅,代金芳,等. 團體訓練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評價[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 15( 9) : 758-761.
[6]Verma A,Solomon SD. Optimizing care of heart failure after acute MI with an 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 [J]. Curr Heart Fail Rep,2007,4( 4) : 183-189.
[7]孫海燕,楊秀麗,譚軍,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評抑郁量表測評的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 12( 2) : 6-8.
[8]Yamaguehi H.Yoshida J.Yamamoto K,et al.Elavation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 is a hallmark of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independendent of ventrieular hvpertrophy[J].J Am Cooll Cardiol,2004,43(1):55-60.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