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48例月經不調患者進行四物湯治療,分析研究其臨床療效。方法 將48例月經不調患者分成兩組對比治療,對照組24例進行西藥治療,治療組24例進行四物湯治療,將對照組、治療組兩組治療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 對照組患者,服藥后癥狀緩解,月經周期1個月以上者4例;服藥后癥狀緩解,月經周期1個月以下8例;服藥后癥狀無明顯變化者12例。治療組患者,月經周期正常,月經量正常,經期正常連續(xù)3個月以上為痊愈,20例;服藥后癥狀緩解,月經周期在3個月以下者為好轉,3例;服藥后癥狀無明顯變化者為無效,1例。結論 月經不調是婦科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中醫(yī)藥治療月經不調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作為補血調經第一方的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有良好的療效。
關鍵詞:月經不調;四物湯;活血化淤
月經不調是婦女月經的周期、經量、經質等的改變。臨床上常見有月經先期、月經后期、經行先后無定期、月經量多或少,即月經不調的現(xiàn)象。月經不調是女性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月經周期異常,以月經后期多于月經先期,青春期、絕經期發(fā)病率高于生育期。而四物湯從宋代起就廣泛應用于婦產科臨床,是治療婦科疾病的基礎方?;舅械脑陆洸徽{都可以通過四物湯來實現(xiàn)治療目的?,F(xiàn)對進行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的48例患者進行對比治療,將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進行了分類和歸納,現(xiàn)將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48例月經不調患者分成兩組對比治療,對照組24例進行西藥治療,治療組24例進行四物湯治療。
1.2方法 基本藥方為四物湯:熟地黃15g,白芍12g,當歸10g,川芎6g。加減:月經先期:若伴有色淡,腹部隱隱疼痛患者,加黃芪、桂枝、白術、山藥、太子參、山茱萸等;若伴色鮮紅,腹脹,手足發(fā)熱者,去熟地黃加生地黃、香附、赤芍、梔子、牡丹皮、桃紅、川牛膝、益母草等;若伴色暗有塊,腹脹,舌有瘀點、瘀斑者,去熟地黃、白芍,加三棱、莪術、穿山甲、山楂、赤芍、香附、麥芽、川牛膝、益母草等;月經后期:若伴色暗有塊,腹脹,舌有瘀點、瘀斑者,加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穿山甲、麥芽、桂枝等;若伴色淡,腰困乏力者,加黃精、山藥、木瓜、杜仲、黃芪、黨參、白術、川續(xù)斷、山茱萸等;月經先后不定期,按上兩型辯證論治。1劑/d,水煎服,30d為1療程,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厚味之品。
1.3典型病例 患者,女,27歲,已婚?;颊?5歲月經初潮,月經周期準時,經期血量不多。根據患者述說,其經期延長原因可能是在23歲時,逢月經期間工作壓力過大,并且每日三餐飲食時間不定,導致月經經期約2月才1次。持續(xù)1年多,甚至須肌注黃體酮方來潮。曾經就診于各大醫(yī)院以西藥人工周期或中藥調理療效不佳,常感心悸、耳鳴、頭昏目眩、神疲乏力、納差便溏、小腹冰冷、后停服西藥,采用上述中藥周期調理,當月即來月經,再鞏固治療3個月,至今月經均按期來潮,上述病癥緩解,回訪調查時已懷孕。
2結果
對照組患者,服藥后癥狀緩解,月經周期1個月以上者4例;服藥后癥狀緩解,月經周期1個月以下8例;服藥后癥狀無明顯變化者12例。治療組患者,月經周期正常,月經量正常,經期正常連續(xù)3個月以上為痊愈,20例;服藥后癥狀緩解,月經周期在3個月以下者為好轉,3例;服藥后癥狀無明顯變化者為無效,1例。對照組接受西藥治療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只有4例月經周期正常超過1個月,治愈率低,且效果不明顯,調查詢問患者后,均有改為中藥治療的意愿。
3討論
3.1中醫(yī)理論認為在月經的產生過程中,隨著陰陽的消長,氣血的盈虧變化,有月經期、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的生理節(jié)律,這些節(jié)律形成了月經周期[1]。現(xiàn)代運用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月經先期:丁敬遠[2]對月經提前、量多,給予黃芩、黃連四物湯加入調經之品。6劑一個療程可治愈,月經期間仍可服藥。王子瑜[3]認為月經先期實證用以黃芩、黃連四物湯,若出血量多者加生地榆,血塊夾瘀者加桃仁、紅花;虛證中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出血量多者加仙鶴草。月經過多:魏品康[4]運用四物湯治療月經過多的經驗是根據涼血、活血、養(yǎng)血的不同目的,熟地易生地、白芍易赤芍,或炒炭用,川芎用量宜小。常用量為6g,主要是因為其能行氣開郁,具體癥狀再加減用量。宋卓敏[5]運用傅青主加減四物湯為基本方(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荊芥穗、山茱萸、續(xù)斷、甘草)治療血虛型月經過多??傆行蕿?6.88%。
痛經:祝諶予治療經前痛兼血瘀型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湯合失笑散(桃紅四物湯加柴胡、桔梗、枳殼等);治療經前痛兼熱郁者,采用清熱涼血湯(桃紅四物湯加丹皮、黃連、元胡、莪術、香附),都有良好的效果。
四物湯的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四物湯組成白芍藥、川當歸、熟地黃、川芎各等份,經常加減藥物來聯(lián)合治療月經不調。四物湯配方中熟地黃甘溫以滋陰養(yǎng)血、益腎填精為君藥;當歸補血養(yǎng)肝、和血調經為臣藥,兩藥相伍,既能增強補血之力,又可調理沖任;白芍藥和營養(yǎng)血、柔肝止痛為佐藥,瀉肝木而安脾土;地黃與白芍相配能生血和營,調補肝腎,補肝腎即補沖任,補血生精益血海;川芎活血行滯、溫經止痛為使藥,與當歸合用即芎歸散,有活血調經之功。四物湯中當歸、白芍、熟地、川芎均是入肝養(yǎng)肝之品,熟地、白芍為血中之血藥,靜養(yǎng)營血而補血。當歸、川芎是血中之氣藥,能活血和營而使血流動。
綜上證明,四物湯中藥量的不同,療效也會有差異。在臨床上諸藥共用,且隨證化裁,可通治多種月經不調,從而達到滿意療效。
參考文獻:
[1]劉宏奇.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71.
[2]丁敬遠.婦科常見癥的中醫(yī)短程療法治療[J].吉林中醫(yī)藥,2005,25(6).
[3]劉英杰.王子瑜教授運用四物湯治療婦科病舉隅[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1,7(10).
[4]鄭國靜.魏品康教授運用四物湯治療月經過多經驗[J].天津中醫(yī)藥,2004,21(1):7-8.
[5]宋卓敏.加減四物湯治療血虛型月經過多32例[J].天津中醫(yī)藥,2005,22(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