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PCT及CRP與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患者的診斷,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關(guān)系。方法 本文選取180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 ①根據(jù)是否合并膿毒癥分為非膿毒癥組和膿毒癥組,膿毒癥組CAP患者PCT、CRP水平高于非膿毒癥組(P<0.05);②根據(jù)患者好轉(zhuǎn)情況分病情改善組及病情無改善組,CAP患者病情改善組治療后PCT、CRP、APACHEⅡ評分低于治療前水平(P<0.01);CAP患者病情無改善組治療前后PCT、CRP、APACHEⅡ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jié)論 ①PCT、CRP對判斷肺炎合并膿毒癥有一定應(yīng)用價值,其中PCT優(yōu)于CRP。②動態(tài)監(jiān)測PCT水平變化有助于判斷肺炎,尤其肺炎伴膿毒癥患者預后,其水平越高,預后越差,與APACHEII等危重系統(tǒng)評分聯(lián)用具有更高的預測價值。
關(guān)鍵詞: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膿毒癥;前降鈣素原;C反應(yīng)蛋白;APACHEⅡ評分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醫(yī)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實質(zhì)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潛伏期內(nèi)發(fā)病的肺炎。近年來,由于社會人口老齡化、免疫抑制宿主增加、病原體變遷和抗生素耐藥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診治面臨許多問題[1]。在CAP的診治中,最關(guān)鍵的一步是初始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人們希望找到敏感度、特異度均理想,且方便臨床使用的預警指標,以便對CAP進行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因此,本研究通過對病例資料回顧性分析,結(jié)合APACHEII評分系統(tǒng),探討PCT、CRP與CAP的診斷,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關(guān)系。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及ICU住院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患者,通過臨床癥狀,相關(guān)實驗室檢查,胸部X線或胸部CT檢查,最終臨床診斷為CAP的患者180例,男88例,女92例,年齡18~98歲,平均(58.1±22.7)歲,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2006年制定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2]。
研究對象分組:①根據(jù)是否合并膿毒癥分為非膿毒癥組和膿毒癥組,其中非膿毒癥組80例,包括單純CAP(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非感染性肺間質(zhì)纖維化、肺部腫瘤等肺部基礎(chǔ)疾病)46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AP34例;膿毒癥組100例。膿毒癥的診斷均根據(jù)2001年SCCM/ESlCM/ACCP/ATS/SIS診斷標準(膿毒癥國際共識會議,華盛頓)[3]。②根據(jù)患者好轉(zhuǎn)情況分病情改善組113例,病情無改善13例,部分病情改善的患者資料完整,只收集了113例,根據(jù)治療后5~7d臨床癥狀、體征、生化檢查、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患者病情有無改善。
排除標準:①免疫抑制狀態(tài)患者;②外傷后第1d,外科大手術(shù)后,燒傷,小細胞肺癌,甲狀腺C細胞癌,風濕性疾病,急性栓塞性疾??;③其他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④多次因肺炎而入院的患者,選擇首次入院的病歷。
1.2炎癥指標測定 PCT指標測定采用酶聯(lián)熒光法(ELFA),CRP指標測定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z±s)或中位數(shù)及四分位數(shù)間距M(IQ)表示。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先行1-K-S正態(tài)性檢驗,三組間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兩兩比較采用LSD法,偏態(tài)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兩組間數(shù)據(jù)正態(tài)采用t檢驗,偏態(tài)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由SPSSl6.0、Medealcll.3統(tǒng)計軟件完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患者基本情況 收集總病例數(shù)180例,男88例,女92例,年齡18~98歲,平均(58.1±22.7)歲,膿毒癥組CAP患者年齡大于單純CAP組(P<0.01),單純CAP組患者年齡低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P<0.01)。兩組間性別構(gòu)成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膿毒癥組CAP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膿毒癥組(P<0.01)。膿毒癥組CAP患者APACHE II評分高于非膿毒癥組(P<0.01),見表1。
2.2 CAP患者炎癥指標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 第1dCAP患者PCT、CRP與APACHEⅡ評分具有正相關(guān)性(P<0.05),如圖1~2。
2.3 CAP患者PCT、CRP、APACHEⅡ評分與肺炎患者預后的關(guān)系
2.3.1 CAP患者病情改善組治療前后PCT、CRP、APACHEⅡ評分比較 CAP患者病情改善組治療前后PCT、CRP、APACHEⅡ評分低于治療前水平(P<0.01),見表2。
2.3.2 CAP患者病情無改善組治療前后PCT、CRP、APACHEⅡ評分比較
CAP患者病情無改善組治療前后PCT、CRP、APACHEⅡ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3。
3 結(jié)論
膿毒癥(Sepsis)是指微生物入侵機體感染后所致的全身炎癥反應(yīng)綜合征(SIRS)。膿毒癥可發(fā)生在各年齡階段的肺炎患者,但以老年人多見,尤多見60~75歲的患者。根據(jù)Martin等[4]的統(tǒng)計,65歲以上老年人占膿毒癥病例的65.9%,病死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并指出年齡是病死率的獨立預測因素。本研究共納入膿毒癥患者100例,平均年齡為64.5歲,與上述結(jié)論相近;對于膿毒癥的診斷,處理考慮病史、病癥、體征以及上述的一些危險因素,還可以利用預警指標輔助。
CRP是人類感染急性期反應(yīng)蛋白,是由5個前子粒組成的環(huán)狀五輻性蛋白,分子量為115 kd,每個前子粒包括206個氨基酸。急性炎癥,病毒感染、慢性炎癥反映、梗塞、急性創(chuàng)傷或手術(shù)、燒傷、免疫復合物物沉積等都可能引起CRP升高[5]。由此可見,CRP在診斷細菌感染時特異性不佳。檢測CRP對疾病的診斷雖然特異性不佳,但其濃度上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炎癥反應(yīng)和組織損傷的靈敏指標。
血清降鈣素原(PCT)是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分子量約為12793Da,是降鈣素的前體,由位于11號染色體的Cale-I基因編碼。1993年法國兒科學家Assicot等研究發(fā)現(xiàn)機體發(fā)生嚴重感染時其PCT水平愈高,感染愈重,預后愈差,首次論證了PCT水平與膿毒癥危重程度的關(guān)系。文獻報道[6],PCT在鑒別膿毒癥和非感染性SIRS上時較CRP具有更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準確性更高,可以作為理想的生化標志物。本研究結(jié)果同樣顯示,PCT在鑒別肺炎伴膿毒癥方面具有更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結(jié)果說明,PCT的水平變化與感染的嚴重程度一致,感染越嚴重,水平越高。CRP也能區(qū)別膿毒癥與非膿毒癥患者,但卻不能顯著地區(qū)分膿毒癥的嚴重程度。
陳社安等[7]對比ICU收治的154例危重癥患者,發(fā)現(xiàn)PCT越高,病情越重,持續(xù)升高者提示預后不良,相反,PCT水平下降,說明病情逐漸轉(zhuǎn)好,炎癥和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Oberhoffer等[8]測定242例膿毒癥患者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單核細胞HLA-DR表達量及CRP、TNF-a、IL-6、IL-8、IL-10、PCT,邏輯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CRP、PCT等指標與膿毒癥預后相關(guān),故通過動態(tài)監(jiān)測PCT、CRP值的變化情況可以判斷肺炎病情緩解情況及預后,同時對抗生素的使用也可以進行有效的指導。
APACHEΠ評分是目前廣泛應(yīng)用的評估危重患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評分系統(tǒng),其綜合了患者的12項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參數(shù),被認為是評估疾病嚴重程度的指標,并與預后密切相關(guān)[9-10]。本研究結(jié)果示,PCT與APACHEΠ評分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492,CRP與APACHEΠ評分、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172,兩者均與APACHEΠ評分呈正相關(guān),說明PCT、CR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評估肺炎的嚴重程度,肺炎越嚴重,兩者水平越高。而PCT的相關(guān)性強于CRP,則進一步說明PCT在反映感染嚴重程度方面的能力優(yōu)于CRP。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本研究的嚴重膿毒癥、膿毒癥休克患者偏少;由于非細菌感染患者往往合并細菌感染,故本文沒有專門排除這部分患者;合并呼吸系統(tǒng)肺疾病僅挑選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略顯單一;由于乳酸需單獨從動脈采用,為減少患者痛苦,本研究沒有檢測乳酸的水平變化,而乳酸水平變化是診斷嚴重膿毒癥的一項輔助指標,但不是必要的指標;國內(nèi)測量體溫習慣測量腋溫,故沒有按APACHEΠ評分規(guī)定檢測直腸溫度,可能會使一部分患者APACHEΠ評分稍低。
參考文獻:
[1]張紅璇,廖曉星.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及其診治策略[J].中國呼吸與為重監(jiān)護雜志,2003,2(5):262-264.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0):651.
[3]LevyMM,F(xiàn)inkMP,MarshallJC,et a1.2001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matioa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Intensive Care Med,2003,29(4):530-538.
[4]Szalai AJ,Van CottJL,McGhee JR,et a1.Human C-reactive protein is protective Against fatal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infection in transgenic mice[J].IIlfect Immun,2000,68:5652—5656.
[5]姚詠明,盛志勇.膿毒癥防治學[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8:18.
[6]Gian Paolo Castelli,Claudio Pognani,Massimo Cita,et a1.Procalcitonin as a Prognostic and diagnostic tool for septic complications after major trauma[J].Crit Care Med,2009,37:1845-1849.
[7]Dellinger,R.P,J.M.Carlet,H.Masur,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04,32(3):858-73.
[8]Castelli,GP,C.Pognani,M.Cita,et al.Procalcitonin,C-reactive protein,white blood cells and SOFA score in ICU: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sepsis[J].Minerva Anestesiol,2006,72(1-2):69-80.
[9]Oberhoffer,M,H.Vogelsang,S.Russwurm,et al.Outcome prediction by traditional and new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i[J].Clin Chem Lab Med,1999,37(3):363-368.
[10]Kumar,A,D,Roberts,K.E.Wood,et al.Duration of hypotension before initiation of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the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survival in human septicshock[J].CritCareMed,2006,34(6):1589-1596.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