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查閱了近幾年的文獻基礎(chǔ)上,總結(jié)柳蒿芽的成分和生理活性,重點綜述了其研究方法的最新進展,柳蒿芽主要含有黃酮類、多糖類、揮發(fā)性等成分,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作用。對進一步研究柳蒿芽的成分和作用提供幫助。
關(guān)鍵詞:柳蒿芽;免疫調(diào)節(jié);抗氧化
柳蒿,是菊科蒿屬植物,學名柳葉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 L.),也稱水蒿、白蒿,蒙名烏達力格-協(xié)日樂吉。其嫩莖葉-柳蒿芽可食用,達斡爾族、蒙族最早開始做為野菜食用的,后被廣大北方地區(qū)人民食用。
隨著近年來的生活水平提高,養(yǎng)生保健逐漸受大家重視,尤其是一些食藥兼具的品種更受重視。蒙族、達斡爾族民間盛傳柳蒿芽具有消炎去火、清熱解毒、利尿、治療傳染性肝炎、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本文綜述近幾年柳蒿芽成分研究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對柳蒿芽今后的研究、綜合利用和深加工提供幫助。
1成分研究
1.1化學粗成分 張劍等[1]將柳蒿芽干燥全草經(jīng)過粉碎、超聲波水提、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冷凍干燥等方法提取后,分別用碘化汞(鉍)鉀、FeCl3試劑、菲林試劑、AlCl3溶液、中性醋酸鉛溶液等定性鑒定,分別出現(xiàn)陽性反應(yīng),說明柳蒿芽的化學粗提物含有生物堿、多糖、黃酮類物質(zhì)。
1.2多糖 劉榮等[2]通過DEAE-纖維素離子交換層析技術(shù)對柳蒿芽多糖成分分離純化,得到PSWP-1、PSWP-2、PSWP-3。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和核磁共振技術(shù)對柳蒿芽多糖進行結(jié)構(gòu)分析,PSWP-1,3有鼠李糖和葡萄糖組成,PSWP-2主要由葡萄糖組成,都是β-型糖苷鍵連接的吡喃環(huán)多糖。
朱翹楚等[3]采用酶法提取多糖,發(fā)現(xiàn)不同條件對提取影響是不同的,添加酶(果膠酶)2.0%時多糖溶出率最高,添加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最佳加熱時間為1.5、1.0 h,最佳的溫度為50℃、45℃,最佳的pH為6.0、5.0,溶劑達到20倍時溶出率最高。
1.3黃酮類化合物 白曉梅等[4]通過柳蒿芽乙醇浸提法得到黃酮類化合物,提取條件對提取率影響順序是:提取溫度>提取時間>乙醇的體積分數(shù)>固液比。
柳蒿芽中黃酮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是:乙醇體積分數(shù)80%,時間3.5 h,固液比1∶40(g/mL),溫度70℃。
1.4揮發(fā)成分 王建剛[5]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和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shù)對柳蒿芽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分離鑒定,發(fā)現(xiàn)其含有62種揮發(fā)成分,其中萜烯30種占52.51%,醇類物質(zhì)18種占22.33%。其中單體含量較多的有:α-佛手柑油烯(10.62%)、(Z)-β-法呢烯(10.61%)、(順)-1,8-萜二醇內(nèi)醚(9.29%)、石竹烯(4.11%)等。
2生物活性
2.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張劍等[1]用不同濃度柳蒿芽凍干粉溶液,給小鼠灌胃后,通過小鼠碳粒廓清實驗、血清溶血素的測定、ConA誘導小鼠淋巴細胞轉(zhuǎn)化實驗,表明柳蒿芽化學粗提物可以通過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小鼠的非特異性免疫力;通過增強血清的溶血素水平增強特異性免疫力;通過增強T淋巴細胞增殖力提高細胞免疫水平。
2.2抗氧化作用 白曉梅等[4]研究柳蒿芽中黃酮類化合物對豬油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劉榮等[5]研究柳蒿芽對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體內(nèi)抗氧化能力的影響,采用單細胞凝膠電泳法測定柳蒿芽黃酮對H2O2引起的小鼠脾臟細胞DNA氧化損傷的防護作用。柳蒿芽黃酮干預小鼠組比衰老模型組小鼠的血清、肝臟、腦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明顯提高,丙二醛含量明顯降低。加入柳蒿芽黃酮組小鼠脾臟細胞比對照小鼠的脾臟細胞DNA氧化損傷率明顯降低。
2.3鎮(zhèn)咳平喘、祛痰、抗菌消炎作用 王建剛[6]研究柳蒿芽中的蒿醇、石竹烯、(順)-1,8-萜二醇內(nèi)醚具有鎮(zhèn)咳平喘、祛痰的功效。α-佛手柑油烯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綜上所述,柳蒿芽對免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菌消炎作用在消炎去火、止咳平喘、抗癌、抗衰老還是有理論根據(jù)的。民間治療傳染性肝炎、高血壓、高血脂等方面有待于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劍,李素君,籍保平,等.柳蒿芽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8,29(5).
[2]劉榮,王向宏,李佳梅.柳蒿芽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jié)構(gòu)初步分析[J].食品科學,2009,30(13).
[3]朱翹楚,王志強,向晶,等.酶法提取柳蒿芽多糖的工藝條件[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37(12).
[4]白曉艷,趙忠喜.柳蒿芽中黃酮類化合物提取條件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3.4.21(2)
[5]劉榮,董強,王向宏.柳蒿芽黃酮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0.
[6]王建剛.柳蒿芽揮發(fā)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8(3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