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屬骨科多發(fā)、難治疾病,類似于中醫(yī)學之\"骨痹病\",臨床上多以針灸等保守治療方法為主。陳躍教授運用水針刀在治療本病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將具體方法結合相關驗案予以介紹。
關鍵詞:水針刀;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經驗
陳躍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解剖學教研室主任,從事臨床及應用解剖學教學、研究工作30余年,將針灸與現(xiàn)代解剖相結合,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一套頗具特色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近年來運用水針刀療法治療股骨頭壞死癥,尤其對于早中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癥的診治上有獨到之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1現(xiàn)狀分析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的骨科常見疑難病,髖關節(jié)創(chuàng)傷、激素的大量使用和酗酒等是其發(fā)病的主要原因[1]。有資料[2]顯示全世界現(xiàn)共有股骨頭壞死患者2000多萬例, 其中我國多達500萬~750萬例。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終將導致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2病因病機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在祖國醫(yī)學中無直接記載,但是根據(jù)其臨床癥狀,當屬于\"骨痹\"、\"骨蝕\"、\"骨痿\"等范疇。最早記載見于《素問·長刺節(jié)論篇》 :\"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在《靈樞·刺節(jié)真邪篇》中云:\"虛邪之人于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為骨蝕\"。《素問·痿論》曰:\"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fā)為骨痿\"。《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肝氣衰,筋不能動。\" 《脾胃論》亦指出:\"脾病則下流于腎,……則腎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也\"?!额愖C治裁·痹癥》曰:\"痹久必有瘀血\"。綜上所述,祖國醫(yī)學認為股骨頭壞死發(fā)病內因責于肝腎不足,氣血兩虛,外因則在于外感寒濕淫邪、跌打損傷而致氣血瘀滯,經脈運行不暢。故治宜補益肝腎,活血化瘀。
3治療方法
3.1藥物配制 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骨肽注射液2 mL,復方當歸注射液2 mL,按復方當歸∶骨肽=1∶1配制成2 mL混合液體待用。
3.2根據(jù)課題組前期對30具成年尸體髖關節(jié)標本解剖觀測的結果制定的較為合理的水針刀入路點,在俯臥位依次選取:①股骨頭下點:以大轉子作觸摸標志,在大轉子尖內下方約3 cm處,作向內上約135°夾角的虛擬直線,沿此直線距大轉子尖下約4 cm處,此點可疏解股骨頭下之上支持帶靜脈環(huán)及其周圍臀上、下血管;②股骨頸基底部:以大轉子尖為觸摸標志,距大轉子尖下約3 cm處,以疏解股骨頸基部的下支持帶靜脈環(huán)及其周圍旋股內、外血管;③閉孔靜脈出盆點:以恥骨結節(jié)為觸摸標志,于恥骨結節(jié)內下方做與中線成30°~45°的直線,沿此直線距恥骨結節(jié)5 cm處,以疏解閉孔靜脈及周圍血管[3]。
3.3操作方法 采用朱氏2號及3號水針刀,皮膚常規(guī)消毒, 術者穿隔離衣, 戴無菌手套、消毒帽及口罩、鋪無菌巾。依次分別在以上3點,以龍膽紫標記,先皮下注射利多卡因約0.5 mL麻醉后,將水針刀刺入,抵達骨面處,待得氣,回抽無回血后,注射配制好的0.5~1ml混合液,然后針刀略回退,使水針刀刃順著肌纖維走向,由內而外約在10~15 mm寬度內縱行削切數(shù)次而后不變刀口線在小范圍橫撥數(shù)次后拔出針刀。退刀后, 針孔立即蓋以無菌紗布, 膠布固定24 h,1次/w,3次為1個療程。
4病案舉例
曾××,男,38歲。福州市某企業(yè)高管。于2012年6月12日因骨科保守治療1療程后癥狀加重就診于我室。訴間歇性右髖疼痛,活動后加重,疼痛可向右膝關節(jié)方向傳導,以拄拐拐輔助行走;既往在部隊挖隧道時曾有負重和右髖部扭傷史;已經骨科保守治療1個療程效果不理想。體檢:局部右側臀肌及大腿輕度萎縮,腹股溝區(qū)壓痛明顯并大轉子外側叩擊痛(+);單腿獨立試驗征(+);右髖關節(jié)被動活動受限明顯;X線平片示右髖關節(jié)呈ARCO分期ⅢB型形態(tài)改變。采用課題組設計的水針刀特定的解剖部位入路,手術治療5次。手術3次后患者已感患髖活動時疼痛明顯減輕,療程結束后1 w復診,棄拐自由行走至我科,訴患部疼痛感已基本消失,檢查局部無觸、叩痛,患髖被動活動范圍增大、改善明顯。隨訪近6個月生活行走正常。
5討論
5.1水針刀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是陳教授在對30具成年尸體髖關節(jié)標本解剖觀測研究的基礎上,依照神經、血管的走向操作水針刀,從而有效避免了手術損傷,故安全可靠。
5.2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在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諸多致病因素中,缺血是其發(fā)病的決定因素[4],而缺血與股骨頭血液循環(huán)中靜脈回流受阻密切相關,所以本課題以靜脈瘀滯學說為切入點,以水針刀療法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選取股骨頭下點、股骨頸基底部及閉孔靜脈出盆點分別疏解股骨頭下的上支持帶靜脈環(huán)和其周圍的臀上、下血管,股骨頸基部之下支持帶靜脈環(huán)與其周圍的旋股內、外血管,閉孔靜脈及其周圍血管。加上當歸骨肽混合注射液穴位注射活血化瘀,通過針刀藥三者的完美結合使股骨頭周圍組織得以松解,消除因局部軟組織痙攣對股骨頭的壓迫,減輕股骨頭內外壓力,在止痛消炎的同時有效改善了骨的微循環(huán)、增加血流量、緩解肌肉痙攣、恢復局部組織的力學平衡和生物學動態(tài)平衡,切割分離激活成骨細胞的造骨功能,加速新骨的生成,以達到修復的目的。
5.3陳教授還指出,患者的疾病康復健康教育同樣不能忽視,如科學鍛煉以增強肌力,既可防止患肢肌肉萎縮,亦有利于股骨頭的穩(wěn)定與修復;囑作息規(guī)律,飲食適宜,避免長期濫用激素、大量酗酒、外傷及長期站立負重,以防止病情加重;加強心理引導,以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崇耀,李峻輝,寧亞功.股骨頭壞死發(fā)病機制探討[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06):1705-1707.
[2]劉鐵鋼,陳衛(wèi)衡.非創(chuàng)傷性股骨頭壞死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17):2637-2639.
[3] 李丹.水針刀治療股骨頭壞死癥的應用解剖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3.
[4]袁普衛(wèi),康武林,劉德玉,等.中醫(yī)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因病機的認識[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3,(06):90-93.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