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英語文化環(huán)境,是促進英語教學深入開展的必要途徑。該文探討了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內涵和意義,分析了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現狀,并提出了加強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建議和方法。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許多學校轉型為高職院校,而加強高職院校文化建設越來越成為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職業(yè)院校履行服務社會職能和引領文化職能的需要。英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英語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良好的英語文化環(huán)境,已然成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和英語教學的客觀需求。
1、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內涵
校園英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指在校園環(huán)境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加強英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設,組織一系列英語第一、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結合相應的評價和管理機制,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掌握英語、運用英語的能力。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應充分體現它的職業(yè)特征,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基本的目標,充分體現高職院校的特色。
英語物質文化建設。英語物質文化是校園的外顯文化,是指以英語文字符號為載體,將校園精神彰顯于校園的各種標志物之中。它包括的內容很多,如學校綠化美化中的英語標識,校歌、餐卡、校徽、???、學校建筑等中的英語部分。英語物質文化是校園英語文化的空間物質形態(tài),反映著整個英語文化的模式和歷史沉淀水平。
英語精神文化建設。英語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一項靈魂工程,主要體現在辦學理念、學院精神、學風、校風、教風等各個方面,它反映了學校廣大師生對英語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以及大家的英語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它彰顯的是一種經過積淀、提煉后內隱的、深沉的內涵。
英語制度文化建設。英語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機制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主要是指建立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包括一切文化活動的準則,它是確保學校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英語制度文化建設即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一些特定的管理體制、規(guī)章制度、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行為規(guī)范等來加強對英語教學的管理,從而促進英語教學。
2、加強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不斷加強,英語越來越受到重視,對高校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英語開設英語課的時間不長,英語教學相對薄弱,教學思想相對滯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重考試輕應用的現象普遍存在,而這些都是制約著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關鍵因素。
同時,由于校園英語文化環(huán)境比較欠缺,加之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學習興趣不高,所以高職英語的教學效果始終不盡人意。所以,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建設良好的校園英語文化環(huán)境,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客觀需要。
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能夠為學生搭建施展英語的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加深他們對英語的體驗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學以致用的能力;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增添英語課外知識,增加英語語言表達機會,全新地、全方位地開發(fā)學生的語言潛力;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發(fā)展智力和個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加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通過合理利用、積極開發(fā)空間網絡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時代、貼近實際的豐富而精彩的課程資源,也有利于加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3、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現狀
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考核手段單一。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教學大多呈現的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學為輔的現象,多數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英語教師是唯一的語言知識來源,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缺乏主動學習性。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采用的主要是詞匯、語音、語法、翻譯教學法,教學內容也只側重于學生的閱讀、翻譯和寫作。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重應試、輕技能,重知識傳授、輕素質培養(yǎng)等現象。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考核采用的是傳統(tǒng)、單一的書面考試和隨堂考察,考試包括閉卷和開卷,考察一般是老師自行組織學生進行考試,一般包括讀單詞、背誦文章或段落、兩人一組進行英語對話等形式。
英語第二課堂的建設不夠豐富和完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是指除英語課堂教學以外的英語活動,它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擴展和延伸,能很好地彌補英語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但由于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對英語第二課堂建設的重視不夠,如開展英語活動的設施不夠完善,英語老師缺乏關注和精力投入不足;加之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興趣不高,對英語存有一定的畏懼心理,所以目前英語第二課堂的建設不夠豐富和完善,主要是各類英語競賽,如英語A級考試、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英語寫作比賽等。
3.1學生英語學習的功底和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很多學生來自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農村地區(qū),他們在初高中階段沒有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如英語的語音語調錯誤,語法知識匱乏,英語聽力、口語也較本科院校的學生差很多。在學習能力上,他們往往習慣于填鴨式的英語學習,習慣于只聽老師講解,只跟老師讀,缺乏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同時,高職院校學生,尤其是中專、高職中的很多學生學習不夠努力,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
4、加強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途徑
優(yōu)化教學模式和方法、豐富考核手段。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工作中的應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歸納總結的能力。(1)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通過提出適當的問題或講述某個社會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從而將學生一步步引向所學的內容上來。(2)利用多媒體以及其他電子教學軟件,結合使用這些教學工具,在某些環(huán)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上臺表演或操作。(3)采用任務布置教學,有別于傳統(tǒng)的任務布置,這里主要是指把授課權利交予學生自己,可以提前讓學生在網上查找資料,自己制作PPT或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然后小組或個人上講臺講述書本內容,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在考核手段方面,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書面考試以及隨堂考查,我們可以采用以證代考,如A級通過的學生或取得大學生英語競賽一二三等獎的學生不用參加當個學期的期末考試。
建立豐富而完善的英語第二課堂。豐富而完善的英語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即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我們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二課活動,如英語角、英語講座、英語廣播、英文電影欣賞、英語歌曲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話劇大賽、英語沙龍等;還可開設英語其他方面的選修課程,如英語口譯、筆譯、外教口語會話等。
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興趣。這里主要是通過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和興趣。課堂加減分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加減分制度,來督促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如回答問題正確加5分,錯誤減5分,一學期基準分為60分,最后的分數作為平時表現成績。開設英語社團。良好的英語社團為學生施展英語方面的才華提供了平臺,給英語學習者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高職校園英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加強對高職校園英語文化的建設將有助于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雖然目前我國高職校園英語文化建設存在一些問題,能夠彰顯英語文化的標示也很少,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設施不夠齊全,但通過結合英語第一和第二課堂,改革、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將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力地促進校園英語文化的建設。
(作者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