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藥物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方法將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隨機分為三組(米非司酮組、GnRHa組、達那唑組),分別進行治療前后子宮體積和肌瘤體積的比較以及性激素檢測。結(jié)果三組藥物均能使患者子宮體積和肌瘤體積減少,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了達那唑組的P外,治療前后三組性激素水平E2、P均有顯著下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LH、FSH、PRL均無明顯下降。結(jié)論米非司酮、GnRHa、達那唑均可作為臨床治療首選。
關(guān)鍵詞:子宮肌瘤;藥物治療;米非司酮;療效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一種常見的腫瘤,其發(fā)病率為20%~30%。治療手段包括手術(shù)、介入、藥物等方法。手術(shù)方式治療子宮肌瘤雖然能夠根除,但是對于育齡期女性來說創(chuàng)傷大,術(shù)后帶來的問題多。因此近年來藥物的治療引起了臨床重視。本文對2010~2013年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DHa)和達那唑藥物治療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年齡30~59歲,其中初產(chǎn)婦45例,經(jīng)產(chǎn)婦35例。平均年齡(40.01±2.01)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B超或?qū)m腔鏡檢查確診,患者入院時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經(jīng)量增多,腹部腫塊、腰痛及壓迫癥狀。
1.2排除及納入標準 納入標準:根據(jù)診斷指南經(jīng)過B超或?qū)m腔鏡檢查確診的患者。排除標準:①有相關(guān)子宮惡性病變患者。②有激素類藥物禁忌癥患者。
1.3療效判定標準 肌瘤體積(V)=A×B×C×π/6(A、B、C分別代表肌瘤的三維徑線的半徑);肌瘤/子宮體積縮小率(%)=(1-Vx/V0)×100%;(V0代表治療前的體積,Vx代表治療后每月定期測得的肌瘤體積,X=1,2,3,4,5,6)。
1.4方法
1.4.1分組 將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采用排數(shù)字法隨機分成三組。米非司酮組27例,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0.11±2.11);GnRHa組27例,年齡32~59歲,平均年齡(40.12±2.02)歲;達那唑組26例,年齡31~57歲,平均年齡(39.91±1.28)歲。
1.4.2治療方法 ①米非司酮組27例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2次/d,用藥療程4個月。②GnRHa組27例患者,在月經(jīng)來潮的第5d開始肌肉注射丙氨瑞林150 μg,1次/d,用藥療程3個月。③達那唑(Danazol)組26例患者,從月經(jīng)周期第1 d起服用400 mg/d,依照癥狀加量至600~800 mg,經(jīng)量癥狀改善后400 mg/d維持,用藥療程6個月。
1.4.3實驗室監(jiān)測指標 所有患者在用藥前3個月和用藥后3個月分別抽取靜脈血,做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五項激素化驗,并記錄結(jié)果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9.0統(tǒng)計學軟件的統(tǒng)計,并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治療前后子宮體積和肌瘤體積變化比較,見表1。
2.2米非司酮組 治療前子宮體積為(200.18±140.11)cm3,到治療后子宮體積為(135.11±100.21)cm3,體積收縮比率為(33.22±21.58)%,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GnRHa組:治療前子宮體積為(281.01±214.64)cm3,到治療后子宮體積為(231.01±175.44)cm3,體積收縮比率為(26.91±31.33)%,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達那唑組:治療前子宮體積為(280..31±108.21)cm3,到治療后子宮體積為(238.1±79.31)cm3,體積收縮比率為(20.71±22.12)%,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較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傳統(tǒng)的臨床治療多采取子宮切除治療,但由于絕經(jīng)期女性來說,子宮切除會導致其身體素質(zhì)下降,易出現(xiàn)冠心病及骨質(zhì)疏松等疾病[1]。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有手術(shù)治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但因介入治療和手術(shù)治療風險大,藥物治療成為大勢所趨。目前藥物治療的主要原則[2]為:①子宮肌瘤<2~2.5個月妊娠子宮,癥狀輕,近絕經(jīng)期。②肌瘤大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避免子宮過大,過多切口者。③肌瘤致月經(jīng)多,貧血等考慮手術(shù),但患者不愿手術(shù),年齡在45~50歲婦女。本文應用藥物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在平均5個月的隨訪中,肌瘤體積都的到不同程度的縮小,差異性顯著(P<0.05),因此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DHa)和達那唑均可以作為子宮肌瘤的首選藥物。
參考文獻:
[1]李長鳳.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yī)學,2011,31(10):80-81.
[2]石一復.子宮肌瘤治療原則[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7,23(12):710-712.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