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序貫療法補救根除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碳14尿素呼氣試驗(14C-UBT)陽性或經(jīng)胃鏡快速尿素酶檢測Hp陽性病例80例,均為三聯(lián)療法(質子泵抑制劑+2種抗生素)治療無效或復發(fā)的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治療組為序貫療法,對照組為傳統(tǒng)四聯(lián)療法,療程均為10d。治療后1個月進行14C-UBT檢測。結果兩組之間Hp根除率(85.0%vs87.5%)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治療組患者依從性好,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序貫療法與傳統(tǒng)四聯(lián)療法在Hp根除失敗后的補救治療中療效均好,但序貫療法不良反應明顯少,患者依從性好而安全可靠。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補救治療;序貫療法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許多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盡管有很多根除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經(jīng)推薦的根除方案治療后,Hp仍未轉陰。因此有必要進行再根除治療,即補救治療(rescue therapy),筆者應用含呋喃唑酮序貫療法治療根除失敗的病例,并與傳統(tǒng)四聯(lián)療法對照,觀察其療效及治療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消化門診就診患者80例,經(jīng)碳14尿素呼氣試驗(14C-UBT)檢測或經(jīng)胃鏡快速尿素酶檢測證實有Hp感染,年齡18~60歲,符合下列條件:①符合《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2007年,廬山)Hp根除指征[1];②經(jīng)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正規(guī)根除治療,經(jīng)復查表明治療失??;③本次治療前4w內(nèi)未使用過抗生素、鉍劑或質子泵抑制劑(PPI)治療;④排除以下情況:胃十二指腸腫瘤、消化道手術史、對所用藥物過敏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包括慢性胃炎22例,十二指腸潰瘍18例,年齡(35.4±5.5)歲;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包括慢性胃炎23例,十二指腸潰瘍17例,年齡(37.4±4.5)歲。兩組的性別、年齡及病種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治療組患者前5d給予潘托拉唑40 mg加克拉霉素0.5 g及枸櫞酸鉍鉀220mg,口服,2次/d;后5d給予潘托拉唑40 mg加阿莫西林1.0 g,呋喃唑酮0.1 g及枸櫞酸鉍鉀220mg,口服,2次/d。對照組患者給予潘托拉唑40 mg加阿莫西林1 g呋喃唑酮0.1 g及枸櫞酸鉍鉀220mg,口服,2次/d,療程10d。
1.3療效判斷Hp根除標準停藥至少4w以上,14C-UBT檢測陰性為根除。
1.4依從性評價在治療結束后,進行隨訪測評,將依從性分為:好(能完全遵醫(yī)囑,完成療程)、一般(能完成療程70%或漏服藥量累計不超過30%)、差(不能完成療程70%或漏服藥量累計超過30%)。
1.5不良反應觀察在治療結束時隨訪患者,觀察治療期間有無腹部不適或疼痛、厭食、惡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失眠、皮疹等不良反應。
1.6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Hp根除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評價治療組Hp根除率為85.0%(34/40),對照組為87.5%(35/40),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依從性明顯好于對照組,見表1。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治療組在治療結束后隨訪時3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3/40)。對照組12例發(fā)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12/40),與治療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針對Hp感染,目前多推薦三聯(lián)療法為一線方案。但其根除率正在明顯下降。最近國內(nèi)有報道其根除率為73.5%[2]。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存在細菌耐藥、依從性差、療程偏短、藥物相關性不良反應、胃內(nèi)細菌負荷量、cag A基因以及吸煙史等因素[3]。
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2-2000共識報告推薦應用的補救根除方案是含PPI的四聯(lián)療法,即PPI加上以鉍劑為基礎的經(jīng)典三聯(lián)療法(鉍劑、四環(huán)素、甲硝唑)不僅是歐洲也是國際上Hp治療失敗后補救治療的共識意見[4]。但由于Hp對甲硝唑的耐藥率高,筆者用呋喃唑酮來替代甲硝唑,這是因為呋喃唑酮抗Hp作用較強,而且很少有Hp對其耐藥,也符合2007年我國廬山會議的共識意見[1]。雖然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較低,但藥物不良反應較嚴重,在我國已很少應用,而Hp對阿莫西林的耐藥率仍較低,其藥物副作用相對也較少,故用阿莫西林替代四環(huán)素患者更易接受。鉍劑有防止和克服Hp對抗生素耐藥的作用,并能直接殺滅Hp。PPI能抑制Hp的尿素酶活性而抑制其生長,還能抑制胃酸分泌,使抗生素活性增加,與抗生素合用有很好的協(xié)同作用[5]。
10d序貫療法是意大利De Francesco等[6]發(fā)現(xiàn)的根除Hp的新方案。研究顯示,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序貫療法具有比標準三聯(lián)療法更高的Hp根除率,不良反應輕微,患者依從性良好[7]。序貫療法用于Hp根除失敗后的補救治療臨床研究較少。呋喃唑酮作為一種目前臨床上少用的老藥,耐藥率低,包含呋喃唑酮的根除方案可以獲得較高的根除率[8],而且價格便宜。由于呋喃唑酮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嚴重,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厭食,腹瀉等,且與應用的劑量成正比。而四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則更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特別是胃部疾病急性期會更加重患者的消化道不適,造成依從性降低。使用序貫療法呋喃唑酮僅口服5d,低于傳統(tǒng)四聯(lián)療法的10d療程,大大降低了藥物的不良反應發(fā)生。兩者在Hp根除失敗后的補救治療中療效均好,提示序貫療法不良反應明顯少,患者依從性好而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共識報告(2007·10廬山)[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8,88:652-656.
[2]薛艷.根除幽門螺桿菌不同療程及方案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2,32(9):693-695.
[3]Vilaichone RK,Mahachai V,Graham DY.Helicobacter pylori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6,35(2):229-247.
[4]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2-2000 Consensus Report.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2):167-180.
[5]華志民.四聯(lián)療法對初治失敗后補救治療的療效[J].中華醫(yī)藥雜志,2004,9:791-792.
[6]De Francesco V,Margiotta M,Zullo A,et al.Prevalence of primary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in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 over a 15 year period in Italy[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7,59(4):783-785.
[7]Gatta L,Zullo A,Perna F,et al.A 10-day levofloxacin-based triple therapy in patients who have failed two eradication course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5,22(1):45-49.
[8]WONG W M,WONG B C,LU H,et al.Oneweek omeprazole,furazolidone and amoxicillin rescue therapy after failur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ie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4):793-79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