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fā)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免疫介導(dǎo)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脫髓鞘病變。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在18歲前經(jīng)歷首次發(fā)病,在臨床特征、疾病進展及治療預(yù)后等方面與成人患者仍有差別。此類患者多表現(xiàn)為復(fù)發(fā)緩解病程,復(fù)發(fā)頻率高于成人,發(fā)展到殘疾的時間較成人晚,易出現(xiàn)認知功能的損害。基于倫理學(xué)等多方面原因,雖然目前沒有大規(guī)模的隨機對照試驗,但已有部分研究將針對成人MS患者的治療方法運用于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
1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的臨床特點
越來越多研究認識到MS可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發(fā)病,約占整個人群的3%~5%,臨床病程中復(fù)發(fā)緩解型占80%以上,與成人相比較高。一項前瞻性研究表示,病程前3年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平均年復(fù)發(fā)率(Annualizedrelapserate,ARR)為1.1,而相同時期成人僅為0.4,說明此類患者的復(fù)發(fā)頻率較高[1]。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的擴展殘疾狀態(tài)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評分值一般較成人低,EDSS達到4分的平均時間約為20年,而成人約為10年,但由于其發(fā)病時間早,仍可能在較為年輕時進展到較嚴重的殘疾程度[2]。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的相對頻率較高,且30%出現(xiàn)在發(fā)病的前幾年。在一項37例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參與的研究中,60%的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表現(xiàn)在復(fù)雜注意力、命名、視覺記憶等方面[3]。
2急性期治療
急性發(fā)作時給予大劑量激素沖擊一般作為治療首要的選擇,而對于是否使用口服激素,沒有適用于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的相關(guān)研究支持??赡艹霈F(xiàn)的不良反應(yīng)包括面部潮紅、睡眠障礙、過敏、增加食欲等,需注意監(jiān)測血壓、尿糖、血鉀等指標,抑制生長也是兒童青少年MS患者使用激素需注意的問題[4]。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在許多自身免疫疾病中使用,在成人MS患者中作為激素的附加治療,并不改善MS的疾病進程,所以并不作為急性復(fù)發(fā)的推薦,在兒童青少年MS患者中使用激素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才作為治療的選擇[5]。血漿置換是治療自身免疫相關(guān)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常用方法,在一項41例成人患者參與的的研究中,多次復(fù)發(fā)的炎性脫髓鞘患者中有39%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其運用于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的研究相對有限[6]。
3疾病修飾治療(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
DMT主要用于MS緩解期,目的在于減少疾病復(fù)發(fā)的頻率,降低惡化的程度。一線治療作為首要選擇,來自于成人MS患者的治療經(jīng)驗,藥物包括干擾素(Interferon,IFN)和醋酸格拉默(Glatiramer Acetate,GA)。近10年也有越來越多二線治療在兒童青少年MS患者中運用,特別是難治性MS,其中包括單克隆抗體,部分化療藥物,還有一些新型藥物。因為缺乏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xiàn)DA)批準,在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用藥多為標示外用藥,沒有隨機對照試驗在該人群中進行,僅有一些回顧性和觀察性的研究結(jié)果。
3.1一線治療 IFN在成人MS的治療中運用廣泛,在成人患者的研究中,使用IFNβ治療與安慰劑對比可減少30%的惡化率。一系列回顧性研究證明,在兒童及青少年人群中使用成人劑量的IFN,同樣安全且有良好的耐受性。其中一項前瞻性開放性研究中,52例兒童青少年MS患者使用IFN治療,治療前平均AAR為1.9,平均EDSS為1.5,在治療42個月后,平均AAR降至0.4,平均EDSS為1.3。治療的不良事件包括流感樣癥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一過性轉(zhuǎn)氨酶升高,在兒童青少年MS患者中更容易出現(xiàn)注射區(qū)反應(yīng)[7]。
GA是一種由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肽類藥物。在一項使用GA治療7例兒童MS患者的研究中,隨訪期內(nèi)有2例患者完全未復(fù)發(fā),3例患者EDSS保持穩(wěn)定。在另一項包括11例兒童青少年MS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中,平均ARR由發(fā)病前的2.8降至0.25,結(jié)果與成人相似,主要的不良反應(yīng)均較輕微,包括注射區(qū)反應(yīng)和胸痛[8]。
3.2二線治療 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NTZ)是重組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一項用NTZ治療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中,55例患者平均EDSS有所下降,從治療前的2.7下降至1.9。因為其可能與導(dǎo)致進行性多灶性白質(zhì)腦?。≒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相關(guān),曾一度在美國撤市。其中1例病例報告使用NTZ治療1例14歲女孩發(fā)生了PML,故如治療過程中相關(guān)癥狀突然惡化,需警惕PML的可能[9]。
達利珠單抗(Daclizumab,DCZ)作為人源單克隆抗體,在一項7例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的多中心回顧性研究中,可明顯降低ARR,減少MRI中增強病灶的數(shù)量,使EDSS分值穩(wěn)定或下降,但在使用DCZ治療的過程中,其中有4例患者仍存在復(fù)發(fā),MRI中也可見新的對比增強病灶[10]。
利妥昔單抗(Rituximab,RTX)在成人MS的一期臨床實驗中可顯著減少顱內(nèi)病灶和臨床復(fù)發(fā)。一例青少年女性MS患者的病例報告中,在使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下,給予其每4 w注射2次RTX,在隨訪8年后EDSS仍保持穩(wěn)定,無明顯不良反應(yīng)發(fā)現(xiàn)[11]。
目前在使用環(huán)磷酰胺治療成人MS患者的一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可減少疾病活躍程度。在一項回顧性分析中,17例MS患者年齡跨度從9~18歲,分別使用環(huán)磷酰胺治療1年后,復(fù)發(fā)頻率和EDSS均有改善。而不良反應(yīng)包括嘔吐、脫發(fā)、骨質(zhì)疏松、閉經(jīng),其中1例患者發(fā)現(xiàn)膀胱腫瘤[12]。
米托蒽醌主要用于進展型MS或難治性MS,在一項對19例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回顧性研究中,隨訪約30個月后,73%患者未見復(fù)發(fā),84.2%的患者EDSS下降至少0.5分,不良反應(yīng)包括惡心嘔吐、疲勞、脫發(fā)、心悸、心肌疾病、輕微白細胞下降[13]。
芬戈莫德是第一個FDA批準的用于治療成人MS口服藥物,僅有一項關(guān)于使用芬戈莫德治療的病例報告,2例青少年女性MS患者,經(jīng)治療后患者未見MS復(fù)發(fā),2例患者均出現(xiàn)淋巴細胞減少的不良反應(yīng),F(xiàn)DA警告使用該藥時需評估心臟情況[14]。
特立氟胺在2012年9月被FDA批準用于成人MS,富馬酸二甲酯在2013年3月也獲得批準在成人MS治療中使用,口服用藥在依從性上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目前新藥物還包括硫唑嘌呤、拉喹莫德、克拉屈濱、阿倫單抗、霉酚酸酯等,但是均無運用于青少年和兒童的相關(guān)研究[15]。
4結(jié)論
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受到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重視,目前研究表明此類患者較成人患者有更高的疾病負擔。成人MS患者治療方法包括急性期治療和緩解期的治療,如一線治療的IFN和GA,二線治療中的NTZ、DCZ、RTX、環(huán)磷酰胺、芬戈莫德等?;谝恍┬颖镜幕仡櫡治龊筒±龍蟾?,將這些治療運用于兒童及青少年中大部分是安全且有效的。但這些藥物仍可能存在短時或者長期的健康風險,因此有必要針對此類人群進行設(shè)計良好、多中心合作、長期隨訪的大型臨床對照試驗。對兒童及青少年MS患者的治療提供進一步指導(dǎo)。
參考文獻:
[1]Renoux C,Vukusic S,Mikaeloff Y,et al.Natural history of multiple sclerosis with childhood onset[J].N Engl J Med.2007,356(25):2603-2613.
[2]Amato MP,Goret Venkateswaran S,Banwell B.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logist.2010,16(2):92-105.
[3]Amato MP,Goretti B,Ghezzi A,et al.Cognitive and psyehosocial features of childhood and juvenile MS[J]Neurology.2008,70(20):1891-1897.
[4]Chapman C,Tubridy N,Cook M,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Methylprednisolone on cerebralvolume in multiple sclerosis relapses[J]J Clin Neurosci.2006,13(6):636-638.
[5]Sorensen PS,Haas J,Sellebjerg F,etal.IV immunoglobulins as add-on treatment to methylprednisolone for acute relapses in MS[J]Neurology.2004,63(11):2028-2033.
[6]Lufriu S,Castillo J,Blanco Y,et al.Plasma exchange for acute attacks ofCNS demyelination:predictors ofimprovementat6 months[J].Neurology,2009,73(12):949-953.
[7]Pohl D,Rostasy K,Gartner J,etal.Treatment of early onset multiple sclerosiswith subcutaneous interferon beta-1a[J].Neurology.2005,64(5):888-890.
[8]Kornek B,Bernert G,Balassy C,et al.Glatiramer acetat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and juvenile onset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pediatrics,2003,34(3):120-126.
[9]Ghezzi A,Pozzilli C,Grimaldi LM.Natalizumab in 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s:results of a cohort of 55 cases[J]Mult Scler,2013,19(8):1106-1112.
[10]Gorman MP,Tillema JM,Ciliax AM,et al.Daclizumab use i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s[J].Archives of Neurology,2012,69(1):78-81.
[11]Karenfort M,Kieseier BC,Tibussek D,et al.Rituximab as a highly effective treatment in a female adolescent with severe multiple sclerosis[J].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2009,51(2):159-161.
[12]Makhani N,Gorman MP,Branson HM,et al.Cyclophosphamide therapy in 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J].Neurology,2009,72(24):2076-2082.
[13]Kornek B,Bernert G,Rostasy K,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pediatric patientstreated with mitoxantrone for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pediatrics,2011,42(1):7-12.
[14]Keller,E.First experiences withfingolimod in two female adolescents with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pediatrics,2013,44(2).
[15]Van H,Waubant E.Therapeutic advances in 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s[J].J Pediatr,2013,163(3):631-63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