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將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于艾滋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進行抽樣,選取80例患者對比觀察,隨機將其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心理護理,針對觀察組患者則采用不同心理時期的針對性心理護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心理問題的解決狀況。結果 應用不同心理時期針對性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量表評分顯著低于選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對照組。結論 將不同心理時期的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有助于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診療態(tài)度,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
關鍵詞:艾滋??;心理分析和護理;不同心理時期的針對性護理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eriod of AIDS Patients
LUO Mei-ling,PENG Li-ming
(The first hospital in Changsha City,Changsha 4100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ids.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une to 2013 June were selected for sampling of AIDS patients, 80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andomly contrast,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psychological tim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olution. Results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eriod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routin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nclusionThe clinical nursing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used in AID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ime, help patient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titude,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Key words:AIDS;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Nursing for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eriod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破壞人體免疫細胞,致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損害,進而誘發(fā)嚴重的腫瘤與機會性感染[1],它的傳播途徑分為血液、性接觸及母嬰傳播。由于目前尚未研發(fā)出對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治愈方案,基于病情嚴重性及傳染性的考慮與壓力,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均有其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僅伴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恐懼、焦慮、憤怒,甚至部分心理極端的患者可能會產(chǎn)生自殺及報復傾向,給其治療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此,為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提高其護理水平,我院對80例艾滋病患者展開了不同的心理護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選擇我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80例,以投擲骰子的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例。4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12例;年齡在8~58歲,平均(32.5±5.2)歲;務工人員21例,個體私營業(yè)主15例,學生4例;性傳播感染22例,母嬰傳播感染4例;吸毒感染8例,感染原因尚不明確者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在9~60歲,平均(33.2±4.6)歲;務工人員20例,人體私營業(yè)主17例,學生3例;性傳播感染25例,母嬰傳播感染3例;吸毒感染9例;感染原因尚不明確者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職業(yè)、感染途徑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1.2方法針對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心理護理,予以患者不同程度的情感支持,觀察其心理問題,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其了解疾病的基本常識,喚醒患者對生命的依戀,樹立治療信心,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傾聽患者的訴說,指導患者通過注意力轉(zhuǎn)移方法,排遣其負面情緒,接受現(xiàn)狀,并調(diào)整其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找尋生活的希冀與意義,樹立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對于觀察組則采用不同心理時期的針對性心理護理。由于不同的患者生活背景、職業(yè)、學歷、年齡均不盡相同,個人的心理感知與其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及生活經(jīng)驗有一定的聯(lián)系,艾滋病患者通常會經(jīng)歷最初的否定期、憤怒期,到中途的協(xié)議期、抑郁期與最終的接受階段。大部分患者時常會伴有恐懼、消極、孤獨、悲觀、沮喪、封閉等心理行為,另外還有少部分患者則表現(xiàn)出麻木、逃避的心理,甚至極少部分會產(chǎn)生自殺的傾向。因此,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在接到入院患者初期,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掌握其心理情況,明確其心理狀況。并根據(jù)患者的基本資料,制定對應性的護理措施。切勿歧視患者,對待患者保持耐心、同情心與愛心。與患者交流與溝通時認真傾聽,表達出心底的關心,做出及時的情感回應。處于心理否認階段的患者,通常言行十分偏激,喜歡自我封閉,存在逃避現(xiàn)實的心理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表現(xiàn)出足夠的耐心,積極陪伴與引導患者,使其對自身疾病有明確的了解,學會接受現(xiàn)實。對于處于憤怒階段的患者,護理人員則需盡量理解與忍讓,切勿激怒患者,避免與其產(chǎn)生任何言語方面的沖突。針對處于協(xié)議階段的患者,則需多向其普及必要的疾病知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治療態(tài)度。對于處于抑郁階段的患者,護理人員則需主動關心,積極鼓勵患者,幫助其樹立治療的信心。針對處于接受階段的患者,護士則需對患者講解各類治療藥物的作用及其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并克服其心理問題,樹立治療的信心。為患者提供后期傾訴平臺,方便出院患者咨詢。
1.3評價觀察指標選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心理問題緩解情況進行評價,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2]。
1.4統(tǒng)計學方法選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護理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及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組選取的艾滋病患者共8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量表評分情況,選用不同心理時期針對性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評分整體低于使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對照組(P<0.05),且40例觀察組中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達33例,配合度高達8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7.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整體護理滿意度為95.0%同樣高于選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對照組的67.5%,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結論
醫(y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落實,對護理工作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0年起,優(yōu)質(zhì)護理示范工程便已大規(guī)模展開,旨在規(guī)范臨床護理工作,提高病房服務水平,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服務[3]。對于艾滋病患者來說,由于其感染初期并無顯著癥狀,作為一種危害性極強的傳染病,無時不刻不對社會穩(wěn)定及患者周圍人群帶來嚴重的威脅。HIV對人體整個免疫系統(tǒng)造成攻擊,關鍵以T淋巴細胞為主,通過破壞淋巴細胞,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喪失,為各類疾病的感染創(chuàng)造了機會,病死率十分高。當前在全球范圍內(nèi)針對艾滋病感染尚無根治藥物,因此,艾滋病患者多伴有嚴重的心理問題。
而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克服其在治療階段的擔憂與焦慮心理,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提高治療的配合度,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在本組研究中,由于艾滋病患者不同于普通疾病的患者,不僅需要忍受疾病帶來的苦痛與折磨,同時需要面對社會的壓力、群眾的眼光、家庭的壓力。因此,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對患者的治療將會產(chǎn)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基于此傳染特征,甚至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因而,為給患者帶來更為優(yōu)質(zhì)的服務,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有必要將不同心理時期的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參考文獻:
[1]焦穎.護理心理學在艾滋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08:1234-1235.
[2]郭文珍.優(yōu)質(zhì)護理在艾滋病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2:1552-1553.
[3]鄭智慧.艾滋病臨床護理標準和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