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與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相關性。方法分別測定30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單純糖尿病組及糖尿病并發(fā)癥組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結果單純糖尿病組和糖尿病并發(fā)癥組的hs-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并發(fā)癥組的hs-CRP水平較單純糖尿病組高,且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與糖化血紅蛋白呈正相關。結論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程度一致。
關鍵詞:糖尿??;并發(fā)癥;超敏C反應蛋白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以及工作壓力和節(jié)奏的變化,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多,且日益年輕化和隱匿,糖尿病逐漸成為臨床常見的明顯影響人體健康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患者如發(fā)生并發(fā)癥時將明顯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早期發(fā)現、診斷和規(guī)范化治療是臨床診治的關鍵,能夠避免和減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據研究多種炎癥因子參與了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過程,而C反應蛋白(CRP)能夠敏感反映機體炎癥反應[1], 本研究試圖通過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濃度,探討hs-CRP與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男性30例, 女性30例, 年齡35~78歲,平均(45.6±9.2)歲。糖尿病病程3~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并根據患者有無并發(fā)癥,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單純糖尿病組30例,男性15例, 女性15例,年齡37~78歲,平均(48.6±11.7)歲;糖尿病并發(fā)癥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35~74歲,平均(45.8±9.6)歲。選取同期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共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 年齡35~73歲,平均(46.9±9.4)歲。各組的年齡與性別無明顯差異(P>0.05 )。其中并發(fā)癥有腎損害8 例,靜脈炎6例,冠心病5例,尿路感染4例,糖尿病足7 例。所有研究對象均排除心衰、高血壓病、腫瘤及腫瘤樣疾病、肝病及肝臟損害。
1.2指標及檢測方法測定受試者的血清hs-CRP和糖化血紅蛋白。抽取受試者清晨空腹8h肘靜脈血。分別應用免疫比濁法對2項指標進行測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hs-CRP和糖化血紅蛋白之間的關系采用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血清hs-CRP水平比較單純糖尿病組和糖尿病并發(fā)癥組的hs-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并發(fā)癥組的hs-CRP水平較單純糖尿病組高,且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hs-CRP和糖化血紅蛋白相關性分析顯示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與糖化血紅蛋白呈正相關(r<0.586,P<0.05) 。
3討論
糖尿病通過其慢性病發(fā)展過程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其導致的腎損害、周圍血管病變、周圍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包括腎竭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但是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現并發(fā)癥的過程進展緩慢、非常隱匿,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2]。只有當損害達到一定程度時,出現局部皮膚軟組織的壞死、皮膚感覺障礙、血栓性疾病、視力模糊、腎功能損害等臨床癥狀時,才引起重視。因此需要一個作為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早期發(fā)現的生化指標[3]。
炎癥反應在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實驗研究提示炎癥反應參與了糖尿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4]。Hs-CRP是由肝臟產生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炎癥反應最常用的指標,是反應全身炎癥反應的敏感標志物,在炎癥反應急性期和急性創(chuàng)傷時其血清含量急劇增高[5]。而且 hs-CRP已被證實與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展有關[6]。
對于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早期發(fā)現和及時干預,將有效避免和延緩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的發(fā)展,因此, 對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需要一個更加敏感和操作簡便易行的檢測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而且糖尿病并發(fā)癥組的hs-CRP水平較單純糖尿病組亦高,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與糖化血紅蛋白呈正相關。因此表明超敏C反應蛋白能夠靈敏的反應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慢性炎癥過程,并且能夠靈敏的反應其反應的程度。
因此,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和動態(tài)觀察,可有效提高對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fā)癥早期的檢出率及程度??梢越宕诉M行早期干預的治療,從而有效減少和延緩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損害的發(fā)生率及病程,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其生命。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測定簡便易行,便于在臨床開展應用。
參考文獻:
[1]夏陳婕,陳光美.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水平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8):19-20.
[2]解春潔,王春霞,金香實,等.超敏C反應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評估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2,9:3051.
[3]黃宏超.C反應蛋白監(jiān)測在血糖控制中的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2,18(16):106-107.
[4]榮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關系的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1,21(10):2019-2021.
[5]Eriksson BI, Quinlan DJ, Eikelboom JW. Novel oral factor Xa and thrombin inhibi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romboembolism. Annu Rev Med. 2011; 62: 41- 57 .
[6]王曉青.胱抑素C、超敏C反應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害監(jiān)測中的作用[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0,14(11):1801-1802.
[7]張曉慧,李光韜,張卓莉.C反應蛋白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 2011,5(1):74-79.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