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對于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意義。方法對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可疑或確診的冠心病患者采用64排CTA檢查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CTA檢查有119個節(jié)段狹窄程度≥50%,SCA檢查有121個節(jié)段狹窄程度≥50%。CTA診斷冠脈動脈狹窄的敏感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4.05%、95.04%、93.80%和95.21%。結(jié)論64排CTA以其無創(chuàng)性檢查和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應用于診斷冠脈狹窄,有助于早期診斷血管病變者。
關鍵詞: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冠狀動脈狹窄
近年來,隨著CT成像技術的發(fā)展,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CTA)應用于血管成像中,以其層厚薄、掃描速度快、時間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為臨床提供多層圖像數(shù)據(jù),且具有無創(chuàng)性[1]。為此本文將對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可疑或確診的冠心病患者先于我院采用64排CTA排查,再到上級醫(yī)院行冠狀動脈造影(SCA)確診,并以SCA為診斷標準,以評定64排CTA在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意義,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可疑或確診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45~86歲,平均年齡(62.5±2.3)歲。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胸悶,心率47~81次/min,平均(60.5±5.8)次/min,排除嚴重心律不齊、心動過速、碘過敏者、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及血管內(nèi)支架手術、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史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先行64排CTA檢查,并于CTA檢查后2w內(nèi)再行傳統(tǒng)SCA檢查,具體操作如下:
1.2.1 CTA檢查及圖形處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于CTA檢測前口服倍他樂克25~100mg,控制心率65次/min以下,采用64排Lightspeed VCT工作站AW4·4及AW4·6,先進行定位掃描,掃描范圍為氣管隆突下1cm~膈下2cm,待獲得正側(cè)位像后,再進行鈣化觀察掃描,最后再做增強掃描。應用非離子對比劑歐乃派克注射液經(jīng)肘正中靜脈注入,注射速度4~5ml/s,要求患者正常吸氣后一次屏氣完成掃描。采用心電門控電流調(diào)至技術,掃描參數(shù):掃描時間5~9s,旋轉(zhuǎn)速度0.35s/r、掃描層厚0.625mm,自選螺距0.16~0.24,矩陣512×512,電壓120kv:45%~75%期使用500mA,其余期相使用100mA。先進行小劑量同層動態(tài)掃描,待獲得升主動脈根部層面時間密度曲線后,計算最佳掃描延遲時間。重建R-R間期45%~75%時相,間隔0.625mm,將重建圖像傳如GE ADW4.3獨立工作站進行分析評定冠狀動脈的影像學,包括容積再現(xiàn)、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結(jié)果有2名影像科醫(yī)師共同評定。
1.2.2 SCA檢查于CTA檢查后2w內(nèi),采用萬東公司提供的CGO3000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行SCA檢查,經(jīng)股動脈穿刺插管,采用Judkins法,注入造影劑后分別行左右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采用多體位投照對病變區(qū)進行測量。
1.3觀察指標以SCA檢查為評定標準,評定CTA檢查冠狀動脈狹窄敏感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及陽性預測值。
1.4圖像評定標準①參照美國心臟學會(AHA)對冠狀動脈分段,以冠狀動脈左主干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的血管狹窄情況進行評定。②血管狹窄程度:<50%為無明顯狹窄,50%~75%為中度狹窄,75%以上為重度狹窄,其中以血管狹窄程度≥50%作為血管狹窄標準。
1.5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配對χ2檢驗比較CTA和SCA對評定冠狀動脈狹窄的差異,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冠脈顯示情況78例患者1092個冠狀動脈節(jié)段中,有942個節(jié)段圖像可以同時在CTA和SCA上顯示,滿足診斷要求,影響64排CTA評估因素主要為冠脈鈣化和運動偽影。
2.2 CTA和SCA對冠脈狹窄程度評價CTA檢查有119個節(jié)段狹窄程度≥50%,SCA檢查有121個節(jié)段狹窄程度≥50%,見表1。
2.3 CTA對不同冠脈分支血管狹窄評價參照SCA圖像結(jié)果,CTA診斷冠脈動脈狹窄的敏感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4.05%、95.04%、93.80%和95.21%。其中,CTA對冠脈左主干支狹窄的診斷與SCA結(jié)果相同,特異性和敏感性均為100%,而對左前降支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次之,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的診斷靈敏度最低,見表2。
3討論
隨著心血管影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診斷微創(chuàng)或無創(chuàng)理念的深入,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CTA)逐漸應用于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檢查中,CTA可以準確觀察到冠脈數(shù)目、形態(tài)、走向及冠脈有無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同時還可觀察評定各冠脈血管有無擴張、狹窄及狹窄程度、性質(zhì)等[2]。
在2006年的全國心血管會議上將64排CTA檢查確定為診斷冠心病的首選檢查方法,通過64排CTA檢查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同時還具有準確性高、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廉、檢查簡單,并發(fā)癥少等特點[3]。CTA能對組織進行0.625mm厚度的掃描,可選擇層厚進行多次同時掃描,掃描時間5~10s,而時間分辨率在0.1s以內(nèi),明顯減少容積掃描時間,具有較高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同時具有無創(chuàng)性檢查的特點,患者更易于接受。應用64排CTA對冠脈進行多角度觀察,可清楚顯示冠脈解剖結(jié)構(gòu),能發(fā)現(xiàn)>0.5mm的斑塊,對冠心病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率達到90%以上,陰性預測率達到99.1%[4]。
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CTA檢查有119個節(jié)段狹窄程度≥50%,SCA檢查有121個節(jié)段狹窄程度≥50%。參照SCA圖像結(jié)果,CTA診斷冠脈動脈狹窄的敏感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4.05%、95.04%、93.80%和95.21%。結(jié)果提示,CTA與SCA檢查結(jié)果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檢查方法對冠脈狹窄檢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另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CTA對冠脈左主干支狹窄的診斷與SCA結(jié)果相同,特異性和敏感性均為100%,而對左前降支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次之,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的診斷靈敏度最低。分析是由于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的血管不連續(xù)或呈階梯樣改變,在CTA診斷中血管邊緣模糊、部分消失,進而影響臨床診斷。另外由于冠脈彎曲較多、分支也較多,血管走向差異性較大,血管鈣化、呼吸運動偽影會掩蓋或夸大管腔狹窄程度,易出現(xiàn)假陽性診斷,為此需采將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改變心動周期位置,并對血管鈣化患者慎重診斷。
綜上所述,64排CTA以其無創(chuàng)性檢查和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應用于診斷冠脈狹窄,有助于早期診斷血管病變者,進而提高冠心病的防治,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涂超梅,何海武.64排螺旋CT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初探[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1,30(5):424-425.
[2]宋鵬,王曙霞,汪晶晶.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2):137-139.
[3]李清勇.64排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0):46-47.
[4]戴曉燕,向紅,丁兆剛.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1,19(4):204-20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