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老年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特征及治療分析。方法 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隨機選取在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實施診治的68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老年組,并同期選取68例非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非老年組,所有患者均采用胃鏡實施監(jiān)測,同時采用奧美拉唑實施治療,最后分析其臨床診斷特點和治療效果。結果 老年組患者消化性潰瘍中多發(fā)于胃潰瘍52.94%(36/68)明顯高于明顯高于非老年組23.53%(16/68),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240,P<0.05);老年組Hp陽性感染檢出率為61.76%(42/68)明顯低于對照組92.65%(63/68),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3.452,P<0.05);老年組臨床總有效率91.18%(62/68)與非老年組92.65%(63/68)相比,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2.361,P>0.05)。結論 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臨床表現不具有典型性,胃潰瘍較多,Hp陽性感染檢出率較低,實施胃鏡檢查,有助于對患者潰瘍部位和具體情況有一個綜合了解,同時采用奧美拉唑實施治療,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奧美拉唑;老年消化性潰瘍;胃鏡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fā)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種多發(fā)病、常見病,可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特別是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更是要加強治療措施,保證患者健康[1]。為了探討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特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68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與68例非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68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老年組,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68.5±6.5)歲,病程為(0.5~8)年,平均病程為(3.7±1.5)年,其中24例患者為幽門螺旋桿菌,17例為十二指腸潰瘍,19例患者伴隨有慢性胃炎,8例患者有急性胃炎。選取同期收治的68例非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非老年組,男35例,女33例,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3.5±12.5)歲,病程(0.6~7)年,平均病程(3.8±3.2)年,其中25例患者為幽門螺旋桿菌,19例為十二指腸潰瘍,15例患者伴隨有慢性胃炎,8例患者有急性胃炎。
1.2臨床診斷均采用由富士能電子胃鏡進行檢查確診,在檢查前5-10分鐘,使患者在咽部含服利多卡因膠漿,從而可以更清楚的顯示病變?;颊呷∽髠扰P位,保證患者含上牙墊,將其輕輕咬住,全身放松;將電子胃鏡從口腔直視下循腔進鏡,經咽部、食管以及賁門等進入到十二指腸進行檢查;在電子胃鏡檢查退鏡操作中,依反方向觀察患者胃部有無糜爛、潰瘍、炎癥、出血、粘膜萎縮等,行攝影、活檢或者細胞學取材等方式,對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胃鏡特點、并發(fā)癥進行分析,仔細觀察并記錄所有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潰瘍部位、Hp陽性感染情況。
1.3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4388)治療,清晨空腹口服,20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2w為1個療程)。采用胃鏡檢查治療后患者的潰瘍愈合情況,對療效進行評定。
1.4療效評定顯效標準:患者腹部疼痛、反酸等臨床癥狀消失,在胃鏡檢查下粘膜病變已經修復或者基本修復。有效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在胃鏡檢查下粘膜病變明顯好轉。無效標準:治療前、后患者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在胃鏡檢查下粘膜病變未見絲毫好轉或者出現加重的跡象。
1.5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所有調查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潰瘍部位、Hp陽性感染情況及臨床療效均采用%表示,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潰瘍部位情況老年組患者消化性潰瘍中多發(fā)于胃潰瘍,占52.94,明顯高于非老年組,且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非老年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2.630,P<0.05),兩組患者在復合潰瘍上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360,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 所有服用奧美拉唑(1~7)d后,腹部疼痛癥狀基本消失,老年組臨床總有效率91.18%(62/68)與非老年組92.65%(63/68)相比,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2.361,P>0.05),見表2。
3討論
根據臨床研究表明:Hp與NSAIDS是導致消化性潰瘍最為常見的病因。在本次研究中,老年組Hp陽性檢出率占61.76%。由于老年人的胃粘膜防御能力減弱,因此容易引起粘膜萎縮,使得患者體內固有的層細胞與胃底腺體減少,從而造成其潰瘍面的直徑隨年齡增加而增大;患者全身組織器官出現退行性改變,機體代償能力差胃黏膜功能削弱,胃酸分泌功能減低;加上老年消化行潰瘍患者常常伴隨有心腦血管疾病,往往在檢查中極易忽略消化性潰瘍疾病,導致惡化[2,3]。為此,通過胃鏡能夠提高診斷率,可清晰觀察到患者潰瘍部位,并對其提供治療方案。由于老年消化性潰瘍大多發(fā)生在幽門腺與泌酸腺交界的位置,而且還會隨年齡增長而發(fā)生擴大,因此老年人胃鏡檢查過程中,對于近小彎高位以及胃底賁門部的潰瘍也較易漏診。
奧美拉唑屬于弱堿性藥物,很容易濃集在患者身體的酸性環(huán)境中,所以老年患者口服之后能夠特異地分布在胃粘膜壁細胞的分泌小管中,在胃壁細胞小管這種高酸性環(huán)境中被濃縮轉化成活性物質,進而有效抑制H+、-K+與-ATP酶活性,從而隔斷胃酸分泌。
綜上所述,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臨床表現不具有典型性,胃潰瘍較多,Hp陽性感染檢出率較低,實施胃鏡檢查,有助于對患者潰瘍部位和具體情況有一個綜合了解,同時采用奧美拉唑實施治療,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董素寒.老年消化性潰瘍116例臨床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11):154-155.
[2]田巍巍,韓曉梅,王昌泉等.56例老年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特征與內鏡特點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9):243-243,244.
[3]賴仙輝.老年消化性潰瘍臨床特征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6):260-261.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