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內科綜合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應用緊急護理、飲食護理、輸液護理、心理護理等內科綜合護理措施,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及護理滿意度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科綜合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效果較好,能顯著提升搶救成功率,有效控制出血,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也使護理滿意度大幅度提升,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內科綜合護理;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應用效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胰管、膽管病變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腸吻合術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腸上段病變所致出血也屬這一范圍[1]。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嘔血、黑糞,往往伴有血容量減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病死率高達8%~13%[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見的有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急性胃黏膜損害和胃癌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止血處理,將會延誤搶救時機而致死。常常由于不健康飲食、肝氣郁結、勞累過度等誘發(fā)出血[3]?,F將我院內科住院部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內科綜合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入組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為上消化道急性出血。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5~65歲,平均(46.8±1.2)歲;出血誘因:食管靜脈曲張者11例、胃潰瘍患者14例、糜爛性出血胃炎患者12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3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5~62歲,平均(46.1±1.3)歲;出血誘因:食管靜脈曲張者10例、胃潰瘍患者12例、糜爛性出血胃炎患者1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5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內科治療,快速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給氧、輸血等。必要時進行心電監(jiān)護,給予止血藥、制酸藥、胃粘膜保護劑、飲食治療等治療的同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患者給予消化內科常規(guī)護理,內科綜合護理的第一步就是臨床觀察,這是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
1.3.1.1臨床觀察護理人員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記錄患者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趨勢,一旦發(fā)生異常及時采取應激措施搶救。如患者體溫連續(xù)性下降則可能發(fā)生出血性休克,患者體溫上升至38℃以上則要警惕出血性感染。另外,還要嚴密觀察患者出血量、出血性質,者對患者病情評估和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一般出血為鮮血或咖啡色則可以據此初步判斷出血點在幽門致傷,若患者排黑便且便血時則可初步判斷出血點在幽門之下。若患者反復性嘔血、黑便則要考慮是否是消化道繼續(xù)出血。
1.3.1.2日常護理讓患者臥床休息,將頭靠一側略偏以避免嘔血導致呼吸困難。治療1d后出血好轉后可酌情進食少量的流質食物,但要注意少量多餐,促進消化吸收,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1.3.2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應用內科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3.2.1緊急護理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在臥床休息時稍微抬高雙腿,提高腦部供血。細致觀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暢。患者出現低血氧癥狀時要迅速給氧,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并全程心電監(jiān)護,重點檢查氣孔。必要時進行插管,但要注意氣囊壓力,通常胃氣囊壓力為60mmHg、食管氣囊壓力為40mmHg。此外,還要及時清理口腔及咽部分泌物,消除感染源。
1.3.2.2輸液護理輸液護理是保證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機體正常運行的基礎,能保證患者以較好的狀態(tài)接受治療。護理人員要在患者輸液過程中根據患者的身體素質、病情發(fā)展趨勢等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合理的護理,及時調整輸液量、輸液速度,保證最佳療效。要以高度責任心完成護理工作,切不可出現輸液中斷、忽視異常情況征兆等現象。
1.3.2.3心理護理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都有嘔血、黑便等臨床表現,患者也會因此而情緒波動,對治療缺乏信心,這些負面情緒有礙于正常治療的進展。護理人員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為患者做病情分析、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案,緩解其不良情緒,給予鼓勵和支持,爭取到患者和家屬對治療的配合。
1.3.2.4健康指導護理人員要組織患者和家屬學習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讓其掌握早期出血癥狀和應采取的緊急救治措施,要在嘔血和黑便出現時臥床休息、減少活動、控制情緒波動,同時知道患者家屬如何合理飲食、合理用藥、定期復查等。
1.4療效判定①治愈:嘔血、黑便癥狀消失,連續(xù)3次隱血試驗為陰性,氣短、心悸、肢體發(fā)冷等癥狀緩解;②好轉:嘔血、黑便癥狀消失,而隱血試驗為±~+,心悸等癥狀減輕;③無效:嘔血、黑便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4]。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差異在P<0.05時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現在消化內科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已經成熟,在臨床胃鏡檢查、X線檢查、生化檢驗等條件均齊全的情況下,臨床診斷并不困難,一般均能明確診斷[5]。符合下列診斷條件者可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①有消化性潰瘍、肝硬化、慢性胃炎及應激性病變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發(fā)??;②有嘔血、黑便的臨床表現;③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現,嚴重者可有出血性休克;④發(fā)熱或氮質血癥;⑤急診內鏡發(fā)現出血源[6]。臨床內科治療主要包括有效的液體復蘇、出血征象的監(jiān)測、病因治療[7]。由于各種止血方法的不斷改進,約80%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經非手術治療達到止血目的。少數出血部位不明確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經過積極的初步處理后,未能有效控制時應早期行急診剖腹探查,以期找到病因,徹底止血[8]。在診斷和治療整個過程中均要有合理的科學護理配合完成搶救治療,保證臨床治療效果[9]。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醫(yī)療不僅僅停留于救治生命,臨床護理配合也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10]。對于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由于起病急、出血性并發(fā)癥較多,極可能危及生命,護理中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全面監(jiān)控患者病情,為進一步診治提供可靠依據[11]。內科綜合護理中護理人員可為患者24h提供緊急護理、飲食護理、輸液護理、心理護理服務,全過程保證患者安全有效的接受治療,避免治療過程中走彎路,甚至出現副作用,有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12]。本組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患者療效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所以說,內科綜合護理應用于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療效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趙晴雯.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1(9):112-112.
[2]王軍霞.上消化道出血護理的有效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4(3):85-86.
[3]譚仕秀,呂 艷.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3):225-226.
[4]朱麗君.12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415-416.
[5]位志卿.10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3):107-108.
[6]劉向龍,岳紅霞 ,于明克,等.腦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7):1261-1263.
[7]熊學英.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11):1921-1922.
[8]李軍英.心理護理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康復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2,24(6):62-63.
[9]利友瓊,鐘素雯.綜合護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30-31.
[10]李士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5):191-193.
[11]張新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13):342-343.
[12]郭惠玲,胡楠楠,丁璐.消化性潰瘍引起上消化道充血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 2008,29(4): 327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