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方法進行觀察,并探討臨床治療要點。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發(fā)性膽汁性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4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為參考組,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對兩組患者血清抗平滑肌抗體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ASMA)、肝抗原抗體(SLA)進行觀察分析,同時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ASMA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患者肝抗原抗體內(nèi)著絲點型、核膜型及核多點型的檢出率明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患者ANA中肌動蛋白型的陽性檢出率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患者經(jīng)積極治療后均痊愈,治愈率為100%。結(jié)論 聯(lián)合ANA、ASMA及SLA檢測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為治療提供有效手段。
關鍵詞:自身免疫性肝??;診斷;治療要點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臟為相對特異性免疫病理損傷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不及時可導致病癥進展為肝硬化[1]。由于國內(nèi)肝硬化多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因此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認識尚存在一定的缺陷。為對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方法及治療方法進行觀察,筆者對我院收治的46例原發(fā)性膽汁性硬化患者與4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進行比較,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發(fā)性膽汁性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16~70歲,平均年齡(39.62±4.11)歲,患者均伴隨肝硬化癥狀;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作為參考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0.01±4.35)歲。
1.2方法患者血清抗平滑肌抗體(ASMA)及抗平滑肌抗體抗核抗體(ANA)檢測方法為德國歐蒙試劑間接免疫熒光法;肝抗原抗體(SLA)采用檢測方法為德國歐蒙試劑免疫印跡法。給予觀察組患者氨甲喋呤、硫唑嘌呤及環(huán)孢素A治療,同時給予熊去氧膽酸(生產(chǎn)公司:輔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318)治療,8~10mg/kg·d,分別在早晚餐時給藥。參考組患者根據(jù)其具體病情給予常規(guī)治療。
1.3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觀察組患者ASMA陽性檢出率明顯大于參考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肝抗原抗體內(nèi)著絲點型、核膜型及核多點型陽性檢出率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見表1。
2.2觀察組患者ANA中肌動蛋白型陽性檢出率為52.2%(24/46),參考組患者未檢出肌動蛋白型陽性,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46例患者堿性磷酸酶、血清膽紅素、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等指標均基本恢復正常,獲得臨床治愈,治愈率為100%。
3討論
肝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最早的器官之一,隨著人們對本病認識的不斷加深,疾病發(fā)病機制、發(fā)病情況、臨床特征研究不斷深入,診療手段均得到較大提高。免疫機制在肝病的發(fā)生中具有較為重要作用,無論是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均有免疫異?,F(xiàn)象,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三種[2],其中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主要以膽道損害為主,為進展性疾病,臨床多認為疾病發(fā)生與化學因素、感染及自身抗原分析模擬、細胞因子網(wǎng)絡等有著直接關系[3]。生化檢測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功能異常的有效手段,其中血清自身抗體為觀察的重要指標[4],如ASMA、ANA、AMA-M2等對于疾病的診斷及鑒別有著重要的意義??咕€粒體抗體 (AMA)陽性率在疾病的免疫學診斷指標中最為重要[5],臨床研究顯示,95%~98%的患者抗體均表現(xiàn)為陽性,本次研究中所得結(jié)果為93.5%驗證了此類觀點。抗著絲點抗體為系統(tǒng)性硬化肝病的亞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中,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組患者,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檢出率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核膜型及核多點型陽性檢出率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由此可見,在對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進行診斷時聯(lián)合采用三種檢測有助于提高準確率。本次治療中采用熊去氧膽酸作為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有效藥物,能夠去除膽汁淤積癥,促進患者康復??傊?,臨床工作者要不斷完善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措施,并給予有效的治療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戚應杰,刁聯(lián)碩.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實驗室診斷及其研究進展[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3):326-330.
[2]孔令和,高素香,桂亞萍,等.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體組合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9,27(3):243-244.
[3]王玉梅,王敏,宋麗媛.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23(5):590-592.
[4]唐映梅,楊晉輝.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與治療[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7(6):337-342.
[5]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病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8,(6):324-329.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