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手術效果。方法使用PFNA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30 例,并調查術后患者的恢復效果及出現(xiàn)的臨床排斥反應。結果26例隨訪3~6個月,以Sanders作為評分標準,結果為6例差,17例良好,3例優(yōu)秀。未出現(xiàn)手術后引發(fā)嚴重其他病癥或股骨頭壞死的患者。結論經臨床試驗研究,PFNA不僅安全,可以簡易操作,且對患者風險性低,術后不良反應少,恢復較快,因此能夠有效的治療由高齡股骨轉子導致的骨折,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
關鍵詞: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0 例,均為閉合性骨折。男17 例,女13 例;年齡65~87歲,平均78 歲。左側12 例,右側18例;致傷原因均為自行跌傷,入院當天采用脛骨結節(jié)牽引治療,對位良好。骨折按照AO分型,A1型3例,A2型22 例,A3型5 例;按Evans分型,Ⅰa型3 例,Ⅰb型9 例,Ⅰc型13例,Ⅰd型2 例,Ⅱ型3 例。術前全面體檢,合并基礎疾病需藥物治療,包括:高血壓病23 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12 例,腦梗塞2 例,慢性支氣管炎3例,電解質紊亂6例。擇期手術時間為傷后2~18d,平均3.86d。
1.2術前準備及合并癥處理股骨轉子間骨折常合并較多內科疾患,手術耐受性較差,入院后全面檢查患者各項功能,同時積極請相關??瓢樽砜茣\,對高血壓患者使用藥物降血壓,并進行心彩超、24h動態(tài)心動圖的檢查。為了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不高于9mmol/L,使用降血糖藥物降低患者血糖濃度。為了確保手術實施的準確性及安全性,維持患者體內內環(huán)境平衡,還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診斷及治療。
1.3方法本組采用創(chuàng)生企業(yè)生產的器材PFNA。病例在術前先進行麻醉,可以采用聯(lián)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患者在特定的牽引床上平躺,為使X線機器透視更清楚迅速,健康的肢體部分與需手術的肢體要相隔一定距離,在X線光機下進行骨質閉合復位。復位時患側部和軀干需要有10°~15°的位置,最后固定。對床單進行消毒,在大轉子頂部5~10cm處切一小口,在臀中肌部位切開并使大轉子的頂端顯露出來。插入導針,在X片上在大轉子的頂部或稍外部植入導針,正符合主釘外偏角6°的設計。用空心鉆打開股骨皮質,插入主釘,對于髓腔較窄的患者,可以先擴髓后植入主釘,還可以選擇小號的PFNA。將主釘植入股骨近端,通過瞄準臂的指導植入導針,若導針都在股骨頸的軸線上面,C臂機在檢查時顯示正側位同時還要測量螺旋刀長度。股骨皮質打開后,解鎖螺旋刀,連接插入器,將螺旋刀植入股骨頭內,并鎖定螺旋刀。使螺旋刀頂點與股骨頭軟骨下骨相隔0.5~1.0 cm。通過瞄準器或透視下直接安放遠端鎖釘,采用靜態(tài)還是動態(tài)鎖定依據(jù)患者的情況而定。
1.4術后處理患者在手術的24h后要活動踝關節(jié)和股四頭肌,避免關節(jié)和肌肉的僵硬。48h~72h后可以在CPM的輔助下進行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伸屈恢復。1w后若患者的骨折情況恢復良好,并能夠承受一定的抗壓力,可以協(xié)助患者使用拐杖進行簡單的行走。之后患者要定期返院復查關節(jié)愈合效果,每月對其X光片進行檢查,直至骨折痊愈后患者才能夠考慮自主行走。
2結果
本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無感染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患髖部位可以正?;顒?,患者在骨折痊愈的8個月后拆除植入體內的固定裝置,恢復情況較好。1例患者術后恢復位置較正常人稍低,2例患者位置稍高,但是都沒有在皮質以內。能夠抗壓行走的時間最早為14d,最晚12w,經1~2年隨訪,所有患者已經痊愈,12例患者已將體內的固定裝置取出,手術的部位恢復情況較好,能夠正?;顒?。未出現(xiàn)術后骨折不痊愈的患者,插入的鋼釘未被折斷,也未伴有其他并發(fā)癥。
3討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多為老年人。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易導致肺部、泌尿道感染及褥瘡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同時容易造成骨折移位,導致骨折后無法正常愈合而偏位的幾率較大?;颊哌M行手術治療能夠使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盡快愈合,有效防止患者因持久病臥在床引發(fā)的一系列病癥。
相比PFNA髓內固定裝置, DHS只適用在穩(wěn)定骨折,AO分型中的A1型骨折是DHS的最佳適應癥,對于粉碎骨折和逆轉子間骨折,DHS發(fā)生斷釘和切割的幾率大,使用DHS內固定要嚴格掌握適應癥,充分分析影像學資料,避免手術失敗。手術暴露較大,釘板系統(tǒng)本身需要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必然增加出血及感染的風險。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對于高齡,身體條件差的患者是一種考驗。釘板系統(tǒng)的偏心性固定,必然帶來骨折部位的剪切力,股骨頭傳遞來的壓力的力臂較髓內固定系統(tǒng)長。與髓內系統(tǒng)固定裝置相比,穩(wěn)定性差,固定不堅固,容易發(fā)生斷釘,斷板及切出股骨頭的風險。術后髖內翻發(fā)生率較高。所以目前對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DHS鋼板固定方法,已逐漸被PFNA髓內固定方法所取代,適應范圍越來越窄,臨床上也越來越少使用。
PFNA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牢固的髓內固定方式,尤其適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固定牢靠,抗旋轉確實,能早期下床活動,骨折的并發(fā)癥少等特點,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理想選擇。
PFNA是新改進的PFN 系統(tǒng),它不僅具有PFN的全部特性,在其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創(chuàng)新技術,操縱更加簡易方便,促進了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①相對于PFN,PFNA不再使用傳統(tǒng)的2枚螺釘固定法,而是采用新型的螺旋刀鎖定法,螺旋刀在未鎖定的狀態(tài)下旋轉植入骨質,起到增加骨質的抗壓的作用。螺旋刀的長度(4.5~9 mm)及橫截面積均有了改進,更加適應患者病變的骨質,使損傷的骨質有更強的抗壓能力及穩(wěn)定性。②對于股骨頸較細的患者,只需要1個螺旋刀就能對患者進行手術,降低了手術的風險性。③PFNA對主釘進行了改良:?訩主釘以空心設計代替了實心設計,將主針植入體內只需要切一小口就能完成,進而能順利完成后續(xù)操作,置入主釘,主釘具有6°外偏角,方便從大轉子頂端插入,進入骨質內。PFN主釘是實心設計,植入體內需要很高的精確度,如出現(xiàn)偏差,則引起主釘偏離植入處,骨折移位。致使插入困難,可導致手術時間延長,創(chuàng)傷加重。因此,PFNA操作更簡單,創(chuàng)傷更小,符合微創(chuàng)原則。?訪PFN只有一個遠端鎖定孔,鎖定時有動態(tài)和靜態(tài)兩種。在臨床上,為避免垂直植入鎖定釘而使近端鎖定受到損害,鎖定釘必須斜式植入。只有高位轉子下骨折的患者,才能夠采用垂直植入法。?訫在設計主釘時要采用具有長尖端和凹槽設計的主釘,在植入時更加方便并使應力分散,降低了主釘損壞的幾率。
對伴同側股骨頸骨折者應慎重選用PFNA,因為如果螺旋刀片植入位置不當會導致頸骨、股骨拆離,骨折部位更難愈合,進而使股骨頭壞死的機率增大,對于頸部及頭部部位骨折的患者來說手術風險更大。PFNA的設計針對于于骨質疏松的老年人,但是不適用于粉碎性骨折的高齡患者,術后的風險性較大,骨質有可能未愈合或穩(wěn)定性較差。因此,對于這部分患者,臨床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療法或安裝人工關節(jié)。所以,在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質骨質疏松患者中,必須嚴格掌握其適應癥,做好術前評估,才能把PFNA髓內固定裝置療效發(fā)揮至最佳。
參考文獻:
[1]Boyd HB,Griffin LL.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J].Arch Surg,1961,112:660-663.
[2]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58.
[3]Mellano D,Grosso E,TarelloM,et al.Hip fractures:our experience in surgical treatment[J].Minerva Ortop Traumatol,2006,57(4):361-365.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