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一直以來都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說明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破壞了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本文從師德建設的要求入手,深入如今在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yè),既能教書也能育人,可是如今卻有個別的教師在工作中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能對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工作帶來幫助。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問題;對策
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工作,擔負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更是育人,所以在素質要求上不只是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素質能過關,不誤人子弟,將合理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也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長效的,所以中小學師德建設工作既是社會環(huán)境的要求、也是教育事業(yè)的要求,更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要求
根據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為基本指導方針,可以將師德建設工作的要求從一些幾個方面來闡述:其一是將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內容作為基本的做法要求,能以師德建設機制的內容為目標,更好的完成對教師隊伍的師德培訓工作,而且在師德建設的過程中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出現,少走彎路,更好的完成師德建設內容的要求。在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要求中,需要指出師德的認識、情感、習慣等方面的內容,能讓教師在中小學師德建設中不斷豐富情感,讓師德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束縛,這樣才能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完成師德建設的要求。其二是對教師合理定位,教師在工作過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對方面的對象,包括學校、學生、教學工作、學生家長等,教師與每一個對象的關系與定位都是師德建設的要求,需要讓教師正確處理與這些對象之間的關系,在服從學校的安排和完成教育職能的基礎上,更好的與學生家長溝通,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高質量的完成教學目標的要求。其三合理的評價標準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分數至上”的思想,同時用心對待學生,避免教師的社會負面影響,這樣才能滿足多方面的要求,讓中小學師德建設工作符合《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的要求。
二、在中小學師德建設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
(一)個人利益因素
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由于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沒有堅守自身師德,在個人利益和教書育人工作中發(fā)生了嚴重的沖突,而這一沖突的結果就是教師的亂收費現象。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總是“留一手”,原本應該課堂上講透點透的知識一定要留到課后自己的補習班中,或者是課堂進度與補習班進度銜接,將課堂上的知識轉移到私自的補習班中講解,課后輔導本身是無償進行的,而且也應該是在課余時間完成,不過現實狀況卻是在補課班中完成,就為了收取一些額外的補課費。
(二)思想因素
在教學工作中,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對學生“分門別類”處理,將自己所有的目光都停留在所謂的“優(yōu)等生”身上,而對“差生”卻不屑一顧,違背了教育要面向所有學生的原則,沒有做到以人為本,也沒有從所有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工作,影響正常的師生關系。有所教師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并不認真,對待學生沒有耐心,希望學生的學習狀況一步登天,尤其是對于一些不聽話的學生,濫用職權,實行身體暴力,學生與教師的矛盾沖突不斷,還容易演變成惡性事故。
(三)評價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的評價制度并不完善,盡管有一些對教師的評價原則,但是對實際的操作效果卻沒有一套完善的評價制度,這也導致了有的教師并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師德建設,評價措施不到位,沒有細化、量化到每一個條款上,基本都是做做樣子,沒有起到約束、評價的作用。
三、對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
(一)強化師德意識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需要強化教師的師德意識,具體做法如下:其一引導教師總結師德建設工作相關理論,讓師德建設工作能有堅實的理論依據,也能讓教師在研究師德建設理論的過程中強化教師的師德意識,更好的確定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如何完成師德理論構建,一般可以參考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和戴爾·卡耐基的心理學理論。其二實現教師的總動員,讓每一個教職員工都參與到師德建設中去,從課堂教學、課后活動和文化建設上,讓教師能實現多方位的教書育人,也能實現師德建設意識的強化。在師德意識的強化過程中,不能只靠著教師的自主性,也應該突出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對師德建設的指導下和約束性,從工作目標和工作機制上完成師德建設。
(二)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在中小學師德建設中,需要從師德建設的核心入手,對每一個學生都認真負責,也就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國家的建設輸送更多的人才。教師本身是一個職業(yè),可是卻對職業(yè)素養(yǎng)有著更高的要求,和其他的職業(yè)不同的是,教師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職業(yè)素養(yǎng)和其他職業(yè)相同卻又不同,相同的是都需要對自己的本質工作認真負責,不同的是教師對良心、心態(tài)等素質的要求更高,學生們對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很在意,也都爭相模仿。教師的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不僅僅是讓教師對自己的本質工作認真負責,更是讓教師在面對付出和回報上的衡量能從自己的良心角度而不是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fā),時刻牢記自身的教育重任。明確在教育工作和其他職業(yè)的區(qū)別,并沒有高薪的回報,也沒有閑散的工作時間,只有對教育的責任,和桃李滿天下的滿足感。
(三)探索建設模式
在中小學師德建設的過程中,建設模式并不單一,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我們可以看出,在教育中主體應該是學生,而教師應該做到能尊重并陶冶學生的個性,才能讓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教師的師德建設模式應該和教學工作聯系在一起,并不能單一存在。其一教師應該從自身素質入手,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避免在知識含量上止步不前,而是應該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實自己的知識含量,提高教師的威信。其二是注重師德建設性的實效性,在師德建設中,應該注意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多讓教師感受到師德建設的正能量,讓師德建設和教師的工作密切相關。其三在教師的個性培養(yǎng)上,教師的個性豐富才能讓培養(yǎng)的學生有一定的個性特色。
(四)完善考評制度
在教學中,想要加強中小學師德建設需要完善對教師的考評制度,讓中小學教師能真正將師德建設落實到實處,其一將考評制度細化到每一個點上,對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能從考評制度中找到解決答案;其二將教師職業(yè)生涯中的每一次升職、加薪、評比等以考評結果為依據,讓考評結果和教師的工作關聯性更大。其三,采取多方面的評價手段,學生、學生家長、學校、其他教師共同進行對教師的評價工作,能有效的提高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校師德建設過程中,需要按照《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的要求來執(zhí)行,不過在實際的師德建設過程中,卻由于教師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出現了許多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需要加快中小學師德建設的步伐,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讓教師隊伍能適應廣大群眾的要求,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工作。
參考文獻:
[1]張丹.淺析中小學師德建設考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4:122-123.
[2]歐金昌.《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問題解答[J].廣西教育,2013,44:11.
[3]梁圣富.新形勢下中小學師德建設問題探究[J].高考(綜合版),2014,06:73-7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