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西藏的歷史上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又由于他才華橫溢,是西藏的偉大詩人,在西藏的文化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身份,他的情歌在藏區(qū)家喻戶曉,備受人們喜愛。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和跌宕起伏的身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短暫的生命旅途中,倉央嘉措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在長達兩百年的歷史中流傳著許多他的詩篇,他的情歌開創(chuàng)了諧體詩,給藏族詩壇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關(guān)鍵詞:倉央嘉措;生平;詩歌鑒賞
一、倉央嘉措生平介紹
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在剛建成的布達拉宮去世了。五世達賴的親信弟子桑結(jié)嘉措,為了繼續(xù)掌權(quán),密不發(fā)喪,欺瞞了康熙皇帝和廣大僧侶長達15年之久。
十四年后,康熙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偶然得知五世達賴已死多年,十分惱怒,嚴厲責(zé)問桑結(jié)嘉措。桑結(jié)嘉措無奈只得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達賴的轉(zhuǎn)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聞名一世的六世達賴喇嘛,西藏文學(xué)史上的偉大詩人倉央嘉措。然而倉央嘉措實際上是桑結(jié)嘉措找來應(yīng)付康熙皇帝的傀儡,雖身為六世達賴,卻空有其名,未能掌握政教大權(quán)。
1701年,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與桑結(jié)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1705年,桑結(jié)嘉措買通汗府內(nèi)侍,向拉藏汗飲食中下毒,被拉藏汗發(fā)覺,雙方爆發(fā)了戰(zhàn)爭,藏軍戰(zhàn)敗,桑結(jié)嘉措被處死。事變之后,拉藏汗向康熙帝告發(fā)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不守清規(guī),是假達賴,請予“廢立”??滴醯蹨首啵瑳Q定將倉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廢黜。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去世,據(jù)《圣祖實錄》“拉藏送來假達賴喇嘛,行至西寧口外病故” ,時年24歲。
有的傳說,他是舍棄名位,決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后來在阿拉善去世,終年64歲。
二、詩歌鑒賞
對于倉央嘉措的詩歌鑒賞,我們需要結(jié)合倉央嘉措的特殊身份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時代。在當(dāng)時的西藏,按照格魯派的規(guī)定,所有的僧侶必須嚴格遵守禁欲主義戒律,終身不娶,遠離凡塵,一心向佛。倉央嘉措作為宗教最高領(lǐng)袖的達賴喇嘛,則更應(yīng)以身作則,嚴守戒律。然而,倉央嘉措身為至高無上的宗教領(lǐng)袖,對佛教的禁欲主義深惡痛絕,不但不做表率,反而做出了許多“風(fēng)流韻事”,寫下了情意纏綿的《情歌》,向佛教的權(quán)威進行了大膽的挑戰(zhàn),具有非比尋常的現(xiàn)實意義.他在情歌中寫道:
“若隨美麗姑娘心,
今生便無學(xué)佛份,
若到深山去修行,
又負姑娘一片情?!?/p>
倉央嘉措作為宗教的最高領(lǐng)袖,佛教的清規(guī)戒律使他的內(nèi)心深受折磨,禁欲主義使他精神壓抑,滿懷惆悵,他深切的向往世間的自由與愛情,渴望與自己的心上人雙宿雙飛,但是,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同佛教的禁欲主義是沖突的,二者之間沒有調(diào)和的余地。因此,在這種尖銳的無法協(xié)調(diào)的矛盾之下,倉央嘉措運用對比的手法使情人與佛法、愛情與禁欲短兵相接,使至高無上的佛法在自由與愛情面前顯得渺小無力,從而表現(xiàn)出他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顯示了他不畏強權(quán),勇于追求自由與愛情的反抗精神。
對于行動的桎梏,并不等于扼殺了思想。佛法與愛情的斗爭使倉央嘉措的內(nèi)心非常矛盾,他的心里一直想著情人,即使修法也要與情人在一起。所以在《情歌》中又唱出了如下的歌:
“默想的喇嘛尊榮,
怎么也不顯現(xiàn)。
沒觀修的情人容顏,
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
想她想的放不下,
如果這樣修法,
在今生今世,
就會成佛。”
身為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深知在佛教觀念中,佛、教義和僧人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別是向自己傳授佛法經(jīng)典的喇嘛,必須對其畢恭畢敬,唯命是從。但是,在這首詩中,倉央嘉措直言不諱的道出了自己在修法時的心猿意馬,把喇嘛與情人相提并論,揭示了佛教的禁欲主義只能禁錮人的肉體,無法束縛人的思想與靈魂。
對于倉央嘉措,西藏的兩股政治勢力,從不同的方向,對他施加著強大的壓力.扶立倉央嘉措為達賴喇嘛的觸者桑吉嘉措,告誡他要烙守清規(guī),不犯戒律,潛心讀經(jīng).這在《桑吉嘉措傳和《倉央嘉措秘史》中都有明自記述.這顯然是為了在政治斗爭中,不給對方以口實.另一方是拉藏汗,則借倉央嘉措的“荒唐行為”,極力進行攻擊,說桑吉嘉措所立的不是真達賴.總之,各方的非難和攻擊,一齊落到倉央嘉措的頭上.對此,詩人并沒有屈服.他一方面向他的親教師五世班禪羅桑益西表示情愿交出“達賴喇嘛”這頂桂冠;另一方面,還用自己的詩歌作出了響亮而有力的回答:
“入夜會情人,
破曉大雪飛揚,
保不保密都一樣,
腳印已留在雪上。
人們說我閑話,
自認說得不差,
少年我的腳印,
進了女店主家?!?/p>
倉央嘉措短暫的一生都在反抗佛教的禁欲主義,對于清規(guī)戒律,他視若無睹,一心想要追求自由與愛情,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打破佛教的教條主義。扶立倉央嘉措為達賴喇嘛的桑吉嘉措曾經(jīng)多次勸阻,告誡他要遵守清規(guī),不犯戒律,認真跟經(jīng)師學(xué)習(xí)佛經(jīng)。但他依然置佛法與不顧,去民間會情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反抗佛法。直到秘密被暴露,他也坦然處之,供認不諱,勇敢的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三、結(jié)論
倉央嘉措既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領(lǐng)袖,又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愛情詩人。他的雙重身份并沒有禁錮他的思想,束縛他的靈魂。他勇于反抗清規(guī)戒律與佛教禁欲主義,大膽沖破佛教羅網(wǎng),一心追求世間的自由與愛情,揭露了宗教禁欲主義對愛情,對自由生活的摧殘和破壞。他的詩歌深刻的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在廣大人民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在歷史長河里永垂不朽。
參考文獻:
[1]馬輝、苗新宇.倉央嘉措詩傳[M]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07 .
[2]蘇櫻 、毛曉雯.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傳與詩文集[M] 河 南人民出版社,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