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說文解字》中與中國古代奴隸生活相關(guān)的字詞為考察對象,從漢字文化學(xué)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古代奴隸的生活狀況,試圖通過對漢字的考察來了解我國古代的社會文化。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漢字;文化;奴隸
東漢許慎撰寫的《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是我國文字學(xué)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按照六書理論分析字形、說解字義的字典,記錄了有文字以來到東漢時期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東漢以前漢字的形音義材料以及百科知識,是研習(xí)中國古代文化的寶藏。臧克和研究《說文》后指出“整部《說文解字》構(gòu)成為一個包蘊萬有、氣象萬千的有機整體”,“《說文解字》這個龐然系統(tǒng)所包孕的觀念形態(tài),比較其他文獻來尤為純粹、著明,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保存了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的原生形態(tài)”。
一、命名
《說文·臣部》三下:“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牽指牲畜。臣是戰(zhàn)場上抓到的俘虜或者犯罪之人,為了防止這些人逃跑,就用繩子把他們捆綁起來,這跟用繩子捆綁牲畜是很相似的,所以用“牽”來解釋“臣”?!俺肌弊值募坠俏淖中蜗褚恢回Q立的眼睛形(如圖1),人在低頭時,眼睛即處于豎立的位置,由此形象的刻畫出“臣”侍奉君主時卑躬屈膝的樣子?!墩f文》對“臣”的解釋“象屈服之形”既符合造字本義又與許慎所處時代相吻合。
《說文·民部》十二下:“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段玉裁注:“古謂民曰萌。漢人所用不可枚數(shù)”。“漢人所用不可枚數(shù)”可見漢代時期奴隸人數(shù)之多。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一書中指出:民字應(yīng)是“橫目的象形字(如圖2),橫目帶刺,蓋盲其一目以為奴征”,即民為奴隸。又“氓,民也,從民,亡聲,讀若盲”,由此聲訓(xùn)也可以看出民與盲的關(guān)系密切。
二、工作場所
《說文·宀部》七下:“宰,罪人在屋下執(zhí)事者。從宀從辛。辛,罪也”。“宀”,“交覆深屋也,象形”,“宀”指房子,最早的先民們是居住在地下的,從地面上看所居住的地方像洞穴一樣,因此用似洞穴之形的“宀”表示所居住的地方?!靶痢敝缸锶?,執(zhí)事是做事,干活的意思,所以“宰”指的是犯了罪的、在屋子里干活的人,也就是奴隸?!霸住睂儆跁庾?。因為這些人沒有人身自由,奴隸主可以任意贈送、買賣和宰殺,后來“宰”引申為“屠宰”之意。
《說文·廣部》九下:“庶,屋下眾也。從廣炗。炗,古文光字”?!皬V”指屋子,“炗”是象形字,上半部分像煮東西的鍋之形,下半部分為鍋下燒火之形,所以庶(甲骨文字形如圖3)指的是在屋子里煮飯燒火的奴隸?!墩f文》八上:“眾,多也。從乑目”(如圖4)。由“屋下眾也”可以看出當(dāng)時奴隸數(shù)量的眾多。自古以來便有皇室、諸侯及達官貴人豢養(yǎng)奴隸的情況,例如秦始皇初年,呂不韋府中就有奴隸一萬人。
三、工作內(nèi)容
《說文·菐部》三上:“僕,給事者。從人從菐,菐亦聲”。古文從臣,從菐?!敖o事者”指的是做事的人,僕一般是在貴族家中做事的奴隸,即家內(nèi)臣?!墩f文》三上:“菐,瀆菐也”。段玉裁注:“‘從人菐’,人之供煩辱者也”。說明僕做的事情繁雜而瑣碎,除此之外還要供奴隸主們侮辱。僕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個罪人端著畚箕,從事卑賤勞動之形(如圖5)。
《說文·女部》十二下“奴,奴婢,皆古罪人?!吨芏Y》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稾’。從女又”。同卷:“婢,女之卑者也。從女卑,卑亦聲”。“罪隸”即奴隸,盜賊的家人被沒為奴的稱為罪隸。“舂稾”指舂人、稾人。舂人,掌管舂米的小官。稾人,負責(zé)做飯的小官。也就是說男性奴隸和罪隸一起勞作,女性奴隸負責(zé)舂米及做飯。
四、所受刑罰
《說文·部》三上:“童,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即有罪的男性叫做“童”?!巴钡谋玖x是因為有罪而被施以刑罰的男奴。秦漢時期有一種刑罰叫髡刑,就是剃光受刑之人的頭發(fā),并且不允許戴帽子,所以這些人就被稱為“禿”,“禿”與“童”發(fā)音相轉(zhuǎn),因此受過髡刑的男性稱為童。
《說文·部》三上:“妾,有罪女子給事之得接于君者,從,從女。春秋云:‘女為人妾,妾不娉也’”。這里的“有罪女子”是指觸犯法律被沒為奴的女子,或是戰(zhàn)俘的妻室。“給事”即做工,“接于君者”是說這些女子除了做工之外,還要侍奉君王,這樣女奴比男奴承受的痛苦要更深一層。妾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古代刑刀,表示受刑,下面是“女”,合起來指受過刑的女性(如圖6)。
《說文·黑部》十上:“黥,墨刑在面也。從黑京聲”。這種刑罰是先用刀在額頭上刻字,然后涂黑,傷痊愈之后,黑字永遠存于額頭之上。為了防止奴隸逃跑,一般都會在奴隸身上施加各種刑罰,而黥便是其中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慘絕人寰的刑罰。
五、命運
《說文·示部》一上:“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耙允殖秩狻闭f明祭祀需要殺牲。在奴隸社會,祭祀既可以用牲畜,也可以用奴隸。除此之外,奴隸主死亡后,還需要活人陪葬,陪葬者大部分是奴隸。《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死后,“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梢娕`的社會地位有多么低下。
《說文·土部》十三下:“埍,徒隸所居也。一曰女牢。一曰亭部”?!皥薄敝傅氖桥`所住的監(jiān)獄。由于女奴白天要勞作,晚上還要侍奉男奴隸主,受盡凌辱和虐待,有的女奴屈服于命運,而總有那么些女奴想要與命運抗?fàn)帲齻儽惚魂P(guān)到監(jiān)牢里面。
古代社會的奴隸失去人身自由,被奴隸主任意驅(qū)使、贈送、買賣甚至殺害,反映了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下層人民生不如死的生活現(xiàn)狀,這是由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及人們的觀念決定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奴隸的范疇已經(jīng)遠遠擺脫了原始定義,漸漸的引申為受制于某種事物或行為,失去獨立自主、自由支配的能力。由此產(chǎn)生的新詞有:房奴、卡奴、孩奴、網(wǎng)奴、手機奴等一系列新詞語。這些新的詞語雖然與奴隸的本義相去甚遠,但是其中的相同之處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4]王寧.《說文解字》與中國古代文化[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王佩(1990-09),女,陜西延安,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專業(yè),文化語言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