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師要淡化功利思想,還原語文的豐富多彩,緊扣文本,重視誦讀,實實在在感知文本,淡化技能,真真切切接觸語言,還原語言的美感,安安靜靜沉淀思想,讓學生領略到文字的樂趣,文學的情趣,文化的意趣,讓大家實實在在感受語文帶給我們的溫暖。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重視誦讀;學習感悟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的基本特征”。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很好地處理好這種關系,堅守語文的課程本位?!安灰屔险n、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那么語文教師就一定要淡化功利思想,還原語文的豐富多彩,緊扣文本,還原語言的美感,讓學生領略到文字的樂趣,文學的情趣,文化的意趣,讓大家實實在在感受語文帶給我們的溫暖。
一、重視誦讀,實實在在感知文本
語文是以語言為載體的匯聚了人類大量感知的綜合性課程。語文的魅力是靠文字來還原體現(xiàn)的,而文字這種物質,不但有形狀、讀音、色彩、含義,更主要的是有個性。文本原是“死”的,只有通過讀者的讀才能“活”起來。而只有當閱讀靠近靈魂的時候,文字才能獲得一種質感。因此語文課的精髓就應是讓學生與這些富有個性化與節(jié)奏感的語言有深入的接觸,從而使本身只有符號化的語言在學生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精神力量。
離開了“讀”,學生的收獲就只能是有限的,不管你怎么引導學生思考體會,也不管你怎么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這就如同基礎不好的大廈,隨時都有可能倒塌,不管它怎么漂亮,給人的好感總是有限的。
余映潮老師認為:“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鏗鏘之美,音樂之美;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起承轉合,急迫舒緩;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氣勢、神韻、風格……”所以,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還它本來面目。讓學生在誦讀中積累詞語,培養(yǎng)語感,欣賞文本。
二、淡化技能,真真切切接觸語言
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借助“語言”的中介進行認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的交往的過程。但語文課堂的技術因素慢慢開始流行:誦讀的視頻播放,文本的影像再現(xiàn),情境畫面展示和板書的隨機點擊,看似現(xiàn)代,實是疏離了師生對文本本身的感悟,殘損了師生的語言體會能力和語言想象能力。有的公開課全然不顧文章的神和韻,只一味地借助于相似的音樂、畫面來體現(xiàn)文章的情感、主旨或內涵,欲以花樣技巧取勝。殊不知靠過分突出裝飾性以吸引人的眼球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彰顯語文的魅力的。
有位年輕教師在分析《邊城》翠翠的人物形象時,完全脫離文本,剪輯整合了《邊城》里關于翠翠生活場景的視頻,播放一段,要求學生概括一點,一節(jié)課上完,人物形象的概念內涵是被明確了,但學生幾乎沒有翻看教材,更別說“咬文嚼字”了,這還叫“語文課”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彼哉Z文課堂教學,應該老老實實地關注文本,揣摩語言。技術因素僅起輔助閱讀的作用,不應與語言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語文教學的對象,更不可在技術橫行下遺忘接觸語言。
三、學會感悟,安安靜靜沉淀思想
語文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解題能力,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文化底蘊的傳承;尤其是對心智已漸趨成熟的高中生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他們靜思默想的精神氣質。所以在閱讀時,教師應盡量擯棄功利思想,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和文本對話,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作一番認真的思考,做一番深入的感悟,達到“叩問、質疑、充實與延伸,以求與作者之心相溝通、交流、碰撞。作者求之以知音,讀者求之于會意,對話雙方同時臻于一個新的境界”。但現(xiàn)在社會扎扎實實做事的人少了,急功近利的人多了,喧囂浮躁的心態(tài)也影響到了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們。為了追求高分,教師在尋找語文學習的捷徑,過分強調“知識點”教學,要求語文教學盲目地向數(shù)理化看齊;而學生則跳進了題海,“不知有漢”。這完全遠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
17世紀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爾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語文就應該引導學生享受其中蘊涵的思想,幫助學生體驗其豐富的情感,教育學生領略其精神的魅力。而語文教學的本質就在于升華學生的精神,完善學生的人格,豐富學生的思想。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堂應張弛有度地體現(xiàn)出語文清新而又不失厚重的人文內涵,從而讓語文課堂帶給學生的不僅是技術上的增值,而更應是精神力量上的增值,并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心態(tài)上的安寧。學生如果有了這種安寧心態(tài)的指引,閱讀寫作將不再是中學生以為的受苦受累之事,而是會將其看作是一種超越物質現(xiàn)實與技術分析的精神享受,而個體也會逐漸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靠攏。所以語文教師要把握好語文的載體(文字),把握好我們的文本。
有多少學生喜歡那些曲折有致的故事,喜歡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卻不喜歡語文課。這是因為當前語文教學緊跟高考“指揮棒”,將原本生動活潑,天地廣闊,充滿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公式化、標準化、模式化?!艾F(xiàn)在課堂上越來越難得一見學生為思想動容的情景了?!边@是我們很多同事的抱怨。而以前學生對思想的領悟、接納和神往的神情,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產生更多思想火花的動力,也是我們語文教師引以為傲的資本。因為語文教師是人類精神、文明層面的橋梁,是學生青春、人格成長河邊上“生命的擺渡人”??墒沁@樣的動力和資本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疑惑:現(xiàn)在的學生與社會、與知識、與思想的接觸面增大了,為什么思想悟力卻降低了?這表明在功利主義教學思想引導下,我們的語文課趕時間,節(jié)奏快,只關注效率,幾乎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我們的學生缺少對文本閱讀的興趣,沒有形成良好的讀書風氣。所以我們的學生缺乏對思想的感悟和感動,不可能提升人文精神氣質。
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會有著這樣的理想: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領略漢語之美——詩意的文字、流暢的表達、高雅的情趣、深邃的思想。讓學生和我們一道在實在而溫暖的語文課堂中沉醉吧!
參考文獻:
[1] 郭宏飛;趙斌;;淺談課堂教學心理氣氛[J];河北工業(yè)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河南省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王娜;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法[N];學知報;2011年.
[3] 山東省滕州市第一中學 陳茵;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愉快教學[N];學知報;2011年.
[4] 李翻英;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