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后,我縣迅速地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在水源被破壞,需要迅速找到新的水源的情況下九寨溝縣疾控中心檢驗科在縣委、政府的指示下,在縣衛(wèi)生局的領導下迅速行動,應用各種快速檢驗方法和各種檢驗方法及時對新水源進行了檢測,保障全縣人民的飲用水安全。
據中國供排水協(xié)會和四川省建設廳報道,大地震造成四川省境內7800km供水水管損毀,主要城市供水管網受損約5000km,省內有839個儲水池、1281處取水工程損壞,直接受災居民1059萬人。極重災區(qū)城市供水管網瞬間癱瘓。飲水安全問題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1事件背景
在5.12大地震中,九寨溝雖然不是地震中心,但仍是地震重災區(qū),全縣水源都受到災害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配合有關部門對全縣原有水源和新找的水源進行了全面的監(jiān)測和檢驗,及時采取應急措施,進行備用水源儲備,保證了災后有水喝,喝干凈的水,喝安全衛(wèi)生的水。
2我國目前飲用水狀況
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表明,發(fā)展中國家各類疾病有80%是因為飲用了不安全、不衛(wèi)生的水而傳播的,每年約有2000萬人死于飲用不衛(wèi)生的水,飲水安全問題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生命。
我國由于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安全防范措施的滯后,重大的水污染事件多次發(fā)生,造成了重大的社會與經濟損失。由此導致的水危機令社會不安,給民眾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最為典型案例有松花江污染事件、太湖藍藻事件、江蘇省沭陽縣水污染事件、近期的成都飲水污染導致大面積停水事件、遠期的沱江污染致沱江沿岸內江等市停水事件、九寨溝縣化學品墜河翻車事件。
3世界2013年世界各國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及發(fā)展趨勢
從WHO 及歐美發(fā)達國家制定水質標準的歷程看來,國際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對微生物指標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消毒劑及其副產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重視,對各項指標的規(guī)定也越來越全面和嚴格。WHO 制定的《飲用水水質準則》是國際上現行最重要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之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制定本國或地方水質標準的重要依據。WHO 于1956 年起草、1958 年公布,并歷經多年5 次修訂補充的《飲用水水質準則》(第三版,2004 年)列示了148 項具有健康意義的化學指標,提供了28 項指標的感官推薦臨界值,同時明確了安全飲用水的概念是包括個人衛(wèi)生用水在內的所有家庭用水。WHO 在該準則中指出,飲用水水質限值是指60 kg體重的人每天飲2L水,并用此水洗漱、沐浴,對人體健康影響70 年保證終生安全。在美國,美國國家環(huán)保局(EPA)受美國國會授權于1974 年制定了《安全飲水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使飲水安全受到法律的保護。
4最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
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是21年來首次對1985年發(fā)布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85)進行修訂, 新標準中的飲用水水質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增加了71項。其中,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飲用水消毒劑指標由1項增至4項;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1項;毒理指標中有機化合物由5項增至53項;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放射性指標仍為2項。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可包括兩大部分:法定的量的限值,指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中各種有害因素不影響人群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法定的量的限值;法定的行為規(guī)范,指為保證生活飲用水各項指標達到法定量的限值,對集中式供水單位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法定行為規(guī)范。
5九寨溝縣生活飲用水檢測情況
我縣疾控中心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南坪縣防疫站,除進行大量其他檢驗工作外,在水質工作方面曾經成功地對羅依鄉(xiāng)傷寒流行做出了飲用水水質污染沙門氏菌而導致人群流行的診斷,對郭元鄉(xiāng)飲用水上訪事件做出了一過性污染結論,對地方性甲狀腺腫水本底值飲用水做出了無碘結論,對旅游發(fā)展大會水質檢測促使景區(qū)各大賓館按時整改消毒設施保證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在全省水砷摸底調查中做出了部分水源水砷超標的結論,對地方性氟中毒調查中排除了由水氟引起的氟中毒而結論為飲茶型氟中毒,對農村改廁改水的水質檢驗工作,對大骨節(jié)病區(qū)的水質檢測工作,星級賓館等級達標水質檢測等等工作。但是在我們沒有建立應急飲水安全檢測技術平臺時,這些檢驗都費時費力,檢驗時間長程序復雜。所以建立應急飲水安全檢測技術平臺構架就成為了特定時期的緊迫性任務。在多年水質監(jiān)測檢測工作中,我們發(fā)現九寨溝地區(qū)飲用水本底值完全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分級要求》中的1級或者是2級水要求。如果發(fā)生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就可以迅速啟動備用水源,進行應急飲水安全監(jiān)測手段檢測水質,保證及時地供水。5.12汶川大地震,我們在震后就開始了水質檢測工作,得益于5.12汶川大地震教訓,在受益于快速檢測的方式后,我們試著開始建立起自己的應急飲水安全檢測技術平臺,就是在工作中試著整合現有檢驗器材,在以國家《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基礎上,建立了適合九寨溝旅游區(qū)自己特色的應急飲水安全檢測技術平臺,這個平臺的建立馬上就在2010年舟曲泥石流時得到驗證,在CCTV記者到達九寨溝一線時,我們與記者馬上到達水源現場進行了現場檢驗和實驗室檢驗雙向啟動,達到了九寨溝縣委,政府要求的一是馬上用到衛(wèi)生的水,二是馬上喝到安全的水。
6平臺系統(tǒng)結構
根據\"應急\"二字的需求:以應急為主題,合理根據儀器現狀搭建檢測臺。
雖然世界各國對飲用水水質都有一套完整的飲水衛(wèi)生標準及與之相適應的標準檢驗方法,而且這套標準嚴謹、準確、權威,但由于以下原因不太適用于飲用水安全的應急檢測:①標準方法要兼顧所有地區(qū)技術條件,采用方法比較經典,一些新方法、新技術尚未被普遍采用,導致標準方法的技術滯后性;②標準方法一切技術原則均以常態(tài)飲水水質檢測依據,沒有考慮突發(fā)事件飲水安全應急檢測時異常情況的諸多需求,方法具有局限性。③我縣屬于旅游大縣,游客多于本縣在旅游區(qū)的固定居民,如果不從應急角度來保證飲水,而單純從《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來提供應急水源,顯然在時間上供水滯后,加之九寨溝地處偏遠,要靠外援供水基本不可能,時間一久恐有事端,所以有延時性,目前國際上多依靠飲水水質標準檢驗方法應對飲水安全危機。
7應急飲水安全檢測技術平臺的特點和使用原則
應急飲水安全檢測技術平臺,其宗旨就是在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能迅速啟動公共檢測系統(tǒng),能快速檢測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涉及的飲水樣品,及時給出檢測結果,滿足突發(fā)性公共
衛(wèi)生事件對時效性的要求,系統(tǒng)檢測項目多于飲水國家標準,能滿足突發(fā)性事件檢測項目多樣性要求。但是檢測方法的選擇與偏離是在著眼大局,服務應急,不追求細微末節(jié)下事實存在的對安全無影響的事件,可以做到在最短時間內判斷水質是否可以飲用,采取梯級供水,達到安全用水。所以應急飲水安全檢測技術平臺,可以進行技術儲備,方法儲備,物質儲備,信息儲備,人才儲備,逐步形成應急檢測人才隊伍,關鍵時候拉得出隊伍,并涵蓋其他領域,形成公共衛(wèi)生安全一體的應急檢測平臺。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