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新平縣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狀況及其特征,為云南省乙腦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 在觀察點采集蚊蟲進行乙腦病毒分離和鑒定。對觀察點正常人群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ELISA)檢測乙型腦炎IgG抗體。結果 三帶喙庫蚊屬于當?shù)貎?yōu)勢蚊種,占蚊蟲捕獲總數(shù)的71.59%;共分離到2株乙腦病毒;正常人血清乙腦病毒抗體陽性率為74.7%,其中>16歲年齡組的陽性率最高,達到了95%,0歲~5歲年齡組與其他組人群乙腦病毒抗體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三帶喙庫蚊屬為當?shù)貎?yōu)勢蚊屬,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均為攜帶和傳播乙型腦炎病毒的媒介,當?shù)亟】等巳褐写嬖谳^高的乙型腦炎病毒隱性感染現(xiàn)象。
關鍵詞:蚊類;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鑒定;血清學
流行性乙型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乙型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在亞洲,也是我國重要的傳染病之一,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兒童的身體健康。該疾病多發(fā)生于蚊蟲較多的夏秋季節(jié),其中三帶庫蚊為其主要傳播媒介。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是預防和控制該病流行的最有效手段,通過監(jiān)測環(huán)境中蚊蟲JEV帶毒情況和監(jiān)測健康人群中JEV抗體水平的高低,能夠?qū)Ξ數(shù)豃E發(fā)病和流行情況進行預警。新平縣位于云南省元江紅河流域中部,歷史上屬于云南省乙型腦炎流行地區(qū),以往對該縣有關JE調(diào)查較少,2012~2013年,我們在該縣開展了蚊蟲、乙腦病毒檢測及健康人群乙腦抗體水平調(diào)查,現(xiàn)將調(diào)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現(xiàn)場調(diào)查點的選擇與蚊蟲采集 北緯24°~25°、東經(jīng)105.5°~102°和海拔513m~1221m選擇2個自然村作為現(xiàn)場調(diào)查點。參照以往調(diào)查方法,在自然村的東西南北各選擇1戶人房和畜圈,自2012年10月~2013年8月間,每月連續(xù)2個夜晚(19:30~07:30)采用誘蚊燈通宵捕蚊,次日鑒定、登記。鑒定后的部分蚊蟲裝入1.8ml凍存管凍存于液氮罐中,帶回實驗室。
1.2蚊蟲乙型腦炎病毒檢測 參照乙型腦炎病毒檢測方法,從液氮罐中取出裝有三帶喙蚊和中華按蚊的凍存管,每組50~100只,將蚊蟲標本倒入預冷的無菌陶瓷研磨器中, 加維持液1.5ml, 研磨, 至無組織碎片; 分別按200 U/ml 和200 μg/ml 加入青霉素和鏈霉素, 混勻, 將全部液體移入Ep管中,然后放-80 ℃冰箱。參照以往的乙型腦炎病毒檢測方法,提取RNA,合成cDNA,進行病毒核酸RT-半套式PCR檢測等。
1.3健康人群乙型腦炎IgG抗體檢測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兩個現(xiàn)場調(diào)查點按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對健康人群采集靜脈血,其中,年齡組分為0~5歲、6~10歲、11~16歲、>16歲4個年齡組,每個年齡組40人,分離血清低溫保存,帶回實驗室進行JEV檢測。參照以往的方法,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ELISA)檢測JEV-IgG抗體水平。
1.4數(shù)據(jù)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蚊蟲組成 共捕獲蚊類5屬21種,共6628只。經(jīng)過鑒定,庫蚊屬(Culex)5種,按蚊屬(Anopheles)12種,伊蚊屬(Aedes)2種,阿蚊屬(Armigeres)和小蚊屬(Mimomyia)和各1種(表1)。從捕獲的蚊蟲種類和數(shù)量上看,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分別占此次調(diào)查捕獲蚊類總數(shù)的71.59%、17.56%,屬該縣優(yōu)勢蚊種。
2.2蚊蟲JEV分離與鑒定 共對標本中的2屬2種24批2011只雌性成蚊進行了病毒分離,每批50~100只。結果從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中各分離到一株乙型腦炎病毒,蚊蟲標本總陽性率為8.33%,蚊體帶毒率0.10%。其中三帶喙庫蚊帶毒率為0.02%,中華按蚊帶毒率為0.09%。
2.3健康人群JEV-IgG抗體水平 共采集現(xiàn)場健康人群血清標本160份,11歲~16歲組血清標本因運輸途中保存不當丟失10份。如表2所示,共檢測健康人群血清標本150份,JEV-IgG抗體陽性112份,陽性率74%。其中各年齡組中陽性率最高的為6歲~10歲組和>16歲組,陽性率均超過90%,其次為11歲~16歲組。運用行成列表卡方檢驗,各年齡組之間陽性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188,P<0.01)。6歲~10歲組與>16歲組(χ2=0.721,P>0.05),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將6歲~10歲組與>16歲組合并后與11~16歲組進行檢驗,(χ2=0.898,P>0.05),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與0~5歲組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300,P<0.01)。
3討論
新平縣海拔低,氣溫較高,濕度大,雨量多,這些都有利于蚊蟲的生存和常年大量繁殖。本次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該縣蚊蟲種類較多,且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的種群數(shù)量高,為當?shù)貎?yōu)勢蚊蟲種群。這與云南其他縣市以往調(diào)查結果相似。
從蚊蟲JEV帶毒率調(diào)查結果來看,此次從新平縣采集的2011只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標本中檢測分離出了2株JEV,說明JEV能在該兩種蚊蟲中增殖發(fā)育。特別是三帶喙庫蚊,以往我國南方或云南從三帶喙庫蚊中分離到了大量的JEV。結合該蚊在云南分布廣、種群數(shù)量高等生物學習性,該蚊屬于我國南方和云南省JE主要媒介。對于中華按蚊與JE疾病關系,雖然該蚊在我國和云南屬于優(yōu)勢蚊蟲種群,但有實驗認為該蚊JE感染閾高,病毒較難經(jīng)唾液腺感染人體,是否是JEV媒介仍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三帶喙庫蚊屬于新平縣JEV主要媒介,當?shù)靥幱?歲~5歲年齡組人群的JE抗體水平較低, 提示應加強該類人群JE疫苗的接種, 保護兒童免受JE感染。
參考文獻:
[1]王環(huán)宇,梁國棟.我國蟲媒病毒研究10年回顧[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3,19:
[2]劉光中.流行病學及傳染病學[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93:
[3]龔道方,郭曉芳,周紅寧,等.云南景東縣乙型腦炎流行狀況調(diào)查[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0,5(1):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