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人髖部骨折的臨床護理。方法 回顧性分析38例老年人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臨床護理方法,并對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38例患者經(jīng)過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均未發(fā)生并發(fā)癥,治愈或好轉(zhuǎn)出院。結論 老年患者手術風險大,根據(j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及各種老年患者易出現(xiàn)的異常心理特點,有針對地采取護理措施,預防和控制術后并發(fā)癥,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fā)癥和病死率,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關鍵詞:老年人;髖部骨折;護理
有學者預測,不久的將來,全球50%的髖部骨折將發(fā)生在亞洲。缺乏身體鍛煉、低鈣攝入量和跌倒已經(jīng)被認為是亞洲人發(fā)生髖部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8.87%。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1年,我國老年人口規(guī)模將達到峰值4.37億。人口老齡化的同時,骨質(zhì)疏松及其骨折的危險性逐漸增加。臨床上髖部骨折多發(fā)于老年人,常因為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肌力減退、動作遲緩、穩(wěn)定度差而跌倒所致。骨折一旦發(fā)生,又因局部血運差,體質(zhì)虛弱,骨折愈合相對緩慢。而老年人傷前常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傷后又因較長時間的臥床及被動體位很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褥瘡等各種并發(fā)癥,即使臨床治愈或好轉(zhuǎn)出院,院外康復期較長,因此,做好老年人的臨床護理至關重要。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38例,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齡60~89歲,均為摔傷致髖部骨折。經(jīng)過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均未發(fā)生并發(fā)癥,治愈或好轉(zhuǎn)出院。
2 臨床護理
2.1 對患者身體狀況的綜合評估 老年人身體狀況差異很大,有的患者身體較好,有的身體很差,有的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等老年性疾病,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出相應的護理計劃。
2.2 疼痛的護理 老年人往往對骨折及術后疼痛的耐受力下降,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疼痛的原因,并在進行搬運及康復訓練時做到解釋到位、動作到位、輕柔準確。建議術后協(xié)助患者活動患肢10~20次,若有劇烈疼痛不能配合活動患肢的情況應警惕是否是由于術中安放內(nèi)固定時將周圍組織纏繞卷入所引起,若有此種情況應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如疼痛影響睡眠,就采取放松法,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給予心理疏導。對于原因清楚的創(chuàng)傷性疼痛,采取預防性用藥,而不是等到疼痛難以忍受時再用藥。
2.3 心理護理 老年人體質(zhì)較差,髖部骨折后臥床時間長,心理負擔重,對病情與治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抑郁、悲觀、焦慮、懼怕情緒。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xiàn)的心理異常有多種。第一種情況是由于創(chuàng)傷、住院、手術等重大應激易出現(xiàn)恐懼及退行性心理,表現(xiàn)為行為異常、過度興奮、多疑等癥狀。對于這種患者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尊重患者,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第二種情況是老年患者反應能力下降,往往對治療和護理缺乏正確的理解和配合。如術后不敢活動,擔心切口裂開、出血、關節(jié)脫位、疼痛及愈合不好,對治療失去信心,對預后缺乏信心,易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和對手術的耐受力,術后易誘發(fā)血管痙攣[1]。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和安慰,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用鼓勵性語言對患者的每一個動作都給予指導和肯定,使其樹立信心,自覺地進行練習。第三種情況是老年患者思想負擔較重,擔心拖累家庭,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反應,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開導鼓勵患者,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穩(wěn)定情緒,并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使患者處于接受、配合治療的最佳狀態(tài)。
2.4 飲食護理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以及含鈣豐富的飲食,同時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如合并高血壓,冠心病應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飲食。如合并糖尿病應忌甜食,嚴格進行飲食管理,以利血糖的控制。
3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
3.1 預防墜積性肺炎的護理 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發(fā)病隱襲,進展快,癥狀多不典型。又因為老年人發(fā)生髖部骨折后,抵抗力降低,加上骨折后行牽引或手術后需臥床,氣道內(nèi)分必物極易滯留,易發(fā)生墜積性肺炎。因此,護士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體溫、咳嗽、咳痰的情況,加強肺部聽診,必要時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全面評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況。
根據(jù)護理評估為患者制定詳細可行的增加肺活量的鍛煉計劃。如病情允許給予半臥位;指導患者深呼吸的方法,吹氣球3次/d,5~10下/次,以增加肺活量,減少肺部并發(fā)癥。另外還要加強口腔護理??谘什考毦奈胧钱a(chǎn)生細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徑。老年人口腔和牙齒疾病較多,因此保持口腔衛(wèi)生,防治口腔和牙齒疾病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必要時可用生理鹽水或呋喃西林液清潔口腔。維持適宜的空氣環(huán)境也很重要,老年人鼻黏膜萎縮,其纖毛脫落,導致鼻腔對空氣的加溫、濕化及凈化功能減退,干冷及含塵粒的空氣易進入下呼吸道導致下呼吸道炎癥。因而注意維持病室的溫度和濕度,定期紫外線空氣消毒,地面濕式清掃,防止塵土飛揚、減少空氣中塵粒,避免揚塵。對于張口呼吸者可使用2層或3層濕紗布蓋于口鼻部以濕潤空氣,對于吸氧的患者應做好氧氣的濕化,調(diào)節(jié)適宜的氧流量,避免氧氣對鼻黏膜的長時間直接沖擊等。老年人呼吸道清痰液的能力減退,加之老年人神經(jīng)系統(tǒng)老化,對外界刺激反應差,神經(jīng)傳導減慢,呼吸肌萎縮,造成咳嗽反射減弱、咳嗽無力、痰液不易咳出,易形成痰栓阻塞小氣道。痰液阻塞與肺部感染是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的關系,促進痰液的排除是預防和緩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導患者正確的咳痰方法,鼓勵自行咳痰,對低效咳痰者應2~3h給予翻身、叩背,刺激咳痰。痰液黏稠者給予霧化吸入,鼓勵患者多飲水,以稀釋痰液。
3.2 預防褥瘡的護理 牽引患者由于長期仰臥,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壓過久,或因手術等創(chuàng)傷后身體衰弱不能自主活動,又加上老年患者皮膚彈性差,易產(chǎn)生褥瘡。應加強護理,保持床單元的清潔、干燥、無渣屑,做好皮膚的清潔護理,會陰部有大小便污染時隨時清洗。仔細觀察身體受壓部位皮膚情況,按時翻身,動作輕柔,使用翻身墊以減少骨突處的持續(xù)受壓。對皮膚受壓處可進行熱敷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3 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 老年男性患者并存前列腺肥大易引起尿潴留,進而使細菌繁殖生長;前列腺液減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減少,尿道黏膜發(fā)生退行性改變,陰道pH值相對升高,難以抑制局部細菌生長,細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又加上牽引患者臥床時間長,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發(fā)生泌尿道感染,必須加強泌尿道的護理。對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暢,更換尿袋1次/d,尿道口護理2次/d,1w更換尿管一次,必要時行膀胱沖洗。應注意會陰部清潔,鼓勵患者多飲水,稀釋尿液,以達到生理性沖洗,促進細菌的排出。
3.4 便秘的預防及護理 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講解飲食、排便與骨折愈合的關系,采取措施鋪助患者排便,指導患者盡快養(yǎng)成床上排便的習慣。由于長期臥床胃腸蠕動減慢,故應多飲水、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芝麻、香蕉等。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有利于大便的排出,必要時適當使用緩瀉劑及開塞露。
3.5 預防血栓形成 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這些疾病本身已有血管內(nèi)膜損傷,再加上手術及長期臥床,導致血流緩慢,呈高凝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尤其是牽引臥床時間長的患者,除適當應用血管擴張劑外,要鼓勵患者練習床上做起、翻身,進行患肢肌肉收縮鍛煉,促進靜脈回流。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魚肌和腓腸肌存在許多靜脈竇,這些靜脈竇內(nèi)的血液幾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臥時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因此易發(fā)生靜脈血栓。早期積極活動,如主動肌肉收縮活動關節(jié)、被動肌肉按摩和關節(jié)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預防靜脈血栓的重要護理措施。醫(yī)務人員應根據(jù)護理評估因人而異制定活動計劃,指導并督促實施。一般術后麻醉消失后即指導患者行主動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活動,每2h進行 20次,并輔以下肢肌肉被動按摩;每2h協(xié)助翻身1次,避免患肢內(nèi)收、外旋;術后1~2d主動行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等長收縮活動,40~50次/h;根據(jù)病情協(xié)助床上坐起,2~3次/d,每次不超過30min,同時行髖、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逐漸由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活動。另外要注重下肢血液回流的觀察。治療靜脈血栓的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般靜脈血栓的高發(fā)期是術后1~4d,在此期間注意加強對患側(cè)肢體腫脹程度、膚色、溫度、淺靜脈充盈情況及感覺的觀察,認真聽取患者主訴,注意對比觀察,必要時測雙下肢同一平面周徑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匯報、及時處理。
3.6 預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造成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故預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術后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換藥要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引流通暢。遵醫(yī)囑使用抗感染藥物。
4結論
隨著經(jīng)濟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zhì)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然而,髖部骨折常常是老年人的一個致命性損傷,老年人的髖部手術亦被稱為人生的最后一次手術。在高齡患者中行保守治療的患者,1年內(nèi)的病死率可達50%以上,不但給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給社會及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護理負擔。通過對本組老年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認為除按照骨科護理常規(guī),根據(j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及各種老年患者易出現(xiàn)的異常心理特點,有針對地預防和控制術后并發(fā)癥外,加強心理護理,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fā)癥和病死率,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劉艷麗,劉海林.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前后的護理[J].中醫(yī)正骨,1999,11(8):60.
[2]董霞,粱文,田俊英.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褥瘡發(fā)生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8):46.
[3]童馬玲.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1999,13(12):637:1.
[4]余秀芹,湯優(yōu)良.牽引患者護理及并發(fā)癥防治體會[J].中國骨傷,1998,1(2):64.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