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無創(chuàng)水平正壓通氣(BiPAP)聯(lián)合呼吸興奮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60例,按照1∶1比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單用BiPAP治療,觀察組加用呼吸興奮劑治療,并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共26例患者有效,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的PaO2、PaCO2、pH值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BiPAP聯(lián)合呼吸興奮劑治療COPD合并肺性腦病可進一步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COPD;肺性腦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呼吸興奮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近年來隨著通氣模式的不斷改進,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BiPAP)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COPD的治療,且效果顯著。但是對于在合并肺性腦病患者中的應用仍存在爭議,而我院近年來采用BiPAP聯(lián)合呼吸興奮劑治療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取得較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COPD的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通過的相關標準,且均經(jīng)臨床癥狀以及實驗室檢查等明確診斷為合并肺性腦病。將所有患者按照1∶1比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患者,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58~84歲,平均年齡(72.7±5.6)歲,COPD病程7~20年,平均病程(13.6±2.1)年;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齡52~82歲,平均年齡(70.6±6.3)歲,COPD病程6~22年,平均病程(12.3±2.14)年。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積極給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擴張支氣管等治療,同時加用BiPAP治療,采用經(jīng)口鼻面罩,通氣模式設定為S/T模式,吸氣壓力(IPAP)從4~8 cmH2O開始,呼氣壓力(EPAP)從3~4 cmH2O開始,并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漸上調(diào),IPAP可上調(diào)至12~16 cmH2O,EPAP可上調(diào)至6~8 cmH2O,同時保證患者SaO2(動脈血氧飽和度)≥90%。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呼吸興奮劑尼可剎米注射液(生產(chǎn)單位:河北凱威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2535)治療,將1.25 g該注射液稀釋于0.9%生理鹽水500 mL中行靜脈滴注,1次/d。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24 h后的血氣分析指標(PaO2、PaCO2、pH值)的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并判定療效。
1.4療效判定標準 有效:無創(chuàng)BiPAP通氣治療后患者胸悶、呼吸費力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自覺舒適,意識轉(zhuǎn)清,反常呼吸消失等即可判定為有效,否則則判定為無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包SPSS 15.0分析資料,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x±s)和[n(%)]表示,并分別應用t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26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6.7%(26/30);對照組治療有效18例,無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0.0%(18/3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動脈血氣變化 觀察組治療24 h后PaO2和pH值明顯增加(P<0.05),PaCO2明顯降低(P<0.05),而對照組治療24 h后PaO2明顯增加(P<0.05),但是PaCO2和pH值變化不明顯(P>0.05),見表1。
3討論
無創(chuàng)BiPAP通氣在COPD患者中的應用是通過使患者氣道內(nèi)產(chǎn)生持續(xù)性正壓,克服氣道阻力,擴張萎陷的肺泡,從而增加肺泡通氣量,降低呼吸機疲勞,從而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1]。但是患者在合并肺性腦病時由于肺通氣能力的降低,導致機體缺氧,而腦組織處于酸中毒狀態(tài),從而出現(xiàn)腦功能抑制為主的精神狀態(tài),臨床表現(xiàn)為意識淡漠、恍惚、嗜睡甚至昏迷等。而臨床有研究發(fā)現(xiàn)[2],此時給予呼吸興奮劑的應用可增加患者呼吸頻率,提高肺的通氣量,促進CO2的排出。
同時由本研究可知,在無創(chuàng)BiPAP通氣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呼吸興奮劑尼可剎米注射液治療的觀察組其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僅行通氣治療的對照組(P<0.05),且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BiPAP和呼吸興奮劑的聯(lián)合應用較單獨BiPAP的應用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無創(chuàng)通氣的治療效果,從而降低患者的氣管插管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呼吸興奮劑的應用可加重耗氧量導致呼吸肌疲勞[3],因此在臨床中應注意不宜長期單獨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嵐.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腦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9):123-124.
[2]韓小彤.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與呼吸興奮劑聯(lián)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腦病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8):1580-1581.
[3]張岳.呼吸興奮劑治療肺性腦病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療,2009,28(20):90.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