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埃索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隨機雙盲平行對照試驗,將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靜脈注射埃索美拉唑;B組靜脈注射奧美拉唑,作為對照。結果 ①A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5.6%,B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1.1%,A組和B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②A組患者胃內pH>4的時間明顯長于B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③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9%,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兩組比較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埃索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顯著,與奧美拉唑療效相似,但不良反應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埃索美拉唑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內科疾病,出血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及胰膽等部位,臨床表現主要為嘔血、黑便等。常由于出血量大而危及患者生命。迅速抑制胃酸分泌是控制上消化出血的關鍵。目前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這類藥物具有起效快、夜間抑酸作用好、抑酸作用長等優(yōu)點[1]。埃索美拉唑是第一個單一S-異構體質子泵抑制劑,其抑制胃酸作用強,是治療消化道出血的理想藥物[2]。本試驗采用與奧美拉唑對比分析評價埃索美拉唑對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符合標準診斷的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在21~70歲。均無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過敏及孕期和哺乳期等患者。其中出血量小于400mL者46例,出血量在400~1000mL的患者30例,出血量大于1000mL者14例。十二指腸潰瘍42例,胃潰瘍26例,復合性潰瘍15例,急性胃黏膜病變7例。見嘔血癥狀者29例,見黑便癥狀者32例,同時見嘔血和黑便者29例。將其分為A組、B組兩組,A組45例,B組4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出血量、出血部位、表現癥狀以及其他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采用隨機雙盲平行對照試驗,兩組均以5d為1個療程,連續(xù)3個療程后評價療效。A組靜脈滴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4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2次/d;B組靜脈滴注奧美拉唑注射液(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8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2次/d。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禁食、擴容,給予一般止血劑治療(二乙酰胺乙二胺、氨甲苯酸、維生素K)??筛鶕颊卟∨浜掀渌С种委?。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給予血、尿常規(guī)、大便隱血、肝功能、腎功能檢查。治療期間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嘔血和黑便以及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1.3療效觀察指標 ①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用藥3d內無活動性出血,血壓、心率穩(wěn)定,腸鳴音正常,無繼續(xù)嘔血或黑便,血紅蛋白無繼續(xù)下降,大便潛血試驗陰性。有效:用藥1個療程內無活動性出血,血壓、心率穩(wěn)定,腸鳴音正常,無繼續(xù)嘔血或黑便,血紅蛋白無繼續(xù)下降,大便潛血試驗陰性。無效:超過1個療程仍有嘔血、大便潛血陽性等活動性出血現象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之和;②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置入胃管,療程結束記錄患者胃內pH>4的時間;③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
2.1 A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5.6%,B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1.1%,A組和B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A組患者平均胃內pH>4的時間為15.2h,B組患者平均胃內pH>4的時間為10.3h,A組明顯長于B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 A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頭痛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腹瀉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9%,但均不影響繼續(xù)治療。B組患者在治療中有1例出現頭痛癥狀,有2例出現腹瀉癥狀,有1例出現皮疹和轉氨酶輕度上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腎功能均無異常。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病因多樣復雜,但治療消化道出血的關鍵是迅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值。由相關大量的研究資料證實: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應用PPI能夠明顯減少再出血的發(fā)生,比H2受體阻滯劑等其他藥物的的治療效果好,不良反應少。有相關資料證實只有當胃內pH值大于4以上時止血藥物才能發(fā)揮有效作用,當pH值大于6時才能發(fā)揮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抑制凝血塊溶解作用,有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埃索美拉唑是新型的質子泵抑制劑(PPI),是胃壁細胞質子泵H+-K+-ATP酶的特異性抑制劑,其作用機制是在分泌胃酸的壁細胞或近酶區(qū),不可逆結合使胃內壁細胞H+-K+-ATP酶失活,使壁細胞的H+不能轉運到胃腔,發(fā)揮抑制胃酸的治療作用[3]。埃索美拉唑能明顯抑制由組胺、五肽胃泌素和刺激迷走神經引起的胃酸分泌,特別是對由二丁基環(huán)腺苷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持久的抑制作用。而H+受體阻滯劑類藥物不能抑制這類胃酸分泌。埃索美拉唑是第1個S-異構體的PPI,由于其肝臟首過效應低,血藥濃度及生物利用度較高。因此其抑制胃酸的作用更優(yōu)于其他PPI。由本研究資料數據顯示,在療程結束后觀察患者胃內pH>4時間,埃索美拉唑治療組明顯長于奧美拉唑治療組。而埃索美拉唑組對患者的嘔血、黑便、頭暈、血壓下降、心率加快、腸鳴音亢進等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用和抑制出血的作用與奧美拉唑組相似,甚至優(yōu)于奧美拉唑組。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痛、腹瀉、頭痛、呼吸道感染等。但其不良反應發(fā)生較為少見嗎,在本研究中也證實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奧美拉唑組。有文獻報道,應用埃索美拉唑治療后會使患者的空腹血清胃泌素呈反饋性的輕度升高,尤其是用藥后3個月較為明顯,但停藥后會完全消失[4]。且據FDA及相關資料顯示表明埃索美拉唑不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所以臨床應用埃索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能迅速提高患者胃內pH值,改善血小板凝集,提高血漿凝血功能,迅速達到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且安全性高,可長期應用,患者的耐受性、依從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孟紅.埃索美拉唑針劑和奧美拉唑針劑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11:41+40.
[2]李岳鵬.埃索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34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3,08:43-44.
[3]張暉敏,繆應雷.埃索美拉唑的臨床應用新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20:2064-2069.
[4]李莉,譚躍,余緒鋒.埃索美拉唑在消化性潰瘍中的應用現狀[J].現代診斷與治療,2006,17(3):166-167.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