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MPCNL)之后患者出現(xiàn)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MPCNL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將其中并發(fā)SIRS的2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而另外18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血小板(PLT)的減少情況與C反應蛋白(CRP)的增高發(fā)生情況以及并發(fā)癥、二次感染等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患者的PLT減少、CRP增高與并發(fā)癥以及二次感染的發(fā)生率分別為5%、30%、30%、10%,同對照組的1.11%、2.78%、2.78%、0.56%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手術時間過長、術后出現(xiàn)二次感染與相關并發(fā)癥,并表現(xiàn)出PLT減少與CRP增高是MPCNL術后患者并發(fā)SIRS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二次感染
文章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MPCNL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以總結出MPCNL術后并發(fā)SIRS的相關危險性因素,并作如下分析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MPCNL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男120例,女80例,年齡均在20~70歲,平均年齡為(45±5)歲。其中,腎結石患者有160例,輸尿管結石上段結石患者有40例。依照臨床上關于SIRS的相關診斷標準有20例患者被確診,為觀察組,其余患者180例均為非SIRS患者,為對照組,且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與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1 SIRS的診斷標準[1] 參照1991年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與危重病醫(yī)學會聯(lián)合會議的相關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即①體溫>38℃或<36℃;②呼吸>20次/min,或是動脈血二氧化碳的分壓<4.27kPa;③心率>90次/min;④外周血的白細胞>12×109/L,或是<4×109/L,亦或是成熟粒細胞總數(shù)>10%,只要包括以上兩項或兩項以上即可被確診。
1.1.2排除標準 將那些患有嚴重心肺疾病與糖尿病,且腎功能不全、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排除在外,并排除患有傳染病、腫瘤與內分泌與代謝病以及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且MPCNL術后行二次或是三次手術的患者也被排除在外,加之雙側手術患者因病例較少,也不被納入統(tǒng)計分析范疇。
1.2方法 首先,給予所有患者靜脈復合麻醉,取患者截石位,在患側進行輸尿管插管,而后轉仰臥位,并在腹部墊上軟枕,通過輸尿管輸注鹽水,并于12肋下或是11肋間腋后線到肩胛下角線之間合理選擇穿刺點;然后,在B超定位下實施穿刺,并在穿刺成功后使用擴張器進行有效擴張;最后,以peel away F16鞘作為通道,實施輸尿管內腎鏡鈥激光碎石,并高壓灌注泵脈沖以灌注鹽水,從而在沖出碎結石的同時保持視野的清晰。在碎石結束之后,置入雙J管,同時留置腎造瘺管,并于3~7 d后拔除。
1.3評價方法 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總結患者術后出現(xiàn)術后遲發(fā)性出血、腎周膿腫與肺炎、肺不張以及稀釋性低鈉血癥等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術后出現(xiàn)同原疾病無關的腎周感染、尿路感染加重或上呼吸道感染等二次感染情況與PLT<100×109/L、CRP增高的發(fā)生情況[2]。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3.0對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處理與分析,并以χ2值與t值檢驗其中的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以P<0.05表示比較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20.1±11.3)min,同對照組的(83.8±17.5)min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同時,觀察組中患者并發(fā)癥、二次感染的發(fā)生率為30%(6/20)、10%(2/20),同對照組的2.78%(5/180)、0.56%(1/180),兩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此外,觀察組組中有3例患者表現(xiàn)為PCT減少,6例患者表現(xiàn)為CRP增高,發(fā)生率分別為15%(3/20)、30%(6/20),而對照組的PCT減少與CRP增高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11%(2/180)、2.78%(5/180)。兩組相比,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臨床上,MPCNL作為腎、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中的一種常用手段,術后極容易出現(xiàn)SIRS情況,有著高達9.8%的發(fā)生率。而SIRS則是一種因各種各樣感染與非感染因素誘發(fā)的對機體嚴重損傷的全身反應,若進一步發(fā)展則可能導致機體的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故在全面認識MPCNL特點與危險性的基礎上,突出了解SIRS發(fā)生的相關危險性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對阻斷其朝著MODS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般來說,MPCNL同開放手術向比較,其具有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且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而同體外震波碎石術相比較,其也具有清石率高且遠程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儼然已經成為了臨床上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一種主要的手術方法。然而,經皮腎鏡術后的的系統(tǒng)性感染情況也是不容忽視的,即使術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也無完全避免。而SIRS概念從被提出后就被臨床廣泛接受。從其病理過程來看,主要是因大量炎癥細胞、介質與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與共同介質細胞、器官與組織的損傷而引起組織與器官的工程時常的一種復雜病理過程[3]。當前,國內外的眾多學者普遍認為SIRS的出現(xiàn)同一些炎性介質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
在臨床上,由于MPCNL需借助于高壓水泵來保持清晰的視野,從而致使患者腎盂內壓出現(xiàn)明顯的增高,且灌注沖洗液體也可通過腎盂腎盞逆流到患者血液中,而細菌與相關毒素也可被反流如腎周與血液中,進而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xiàn)高熱、腎周積膿與低鈉血癥等并發(fā)癥[4]。而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中患者出現(xiàn)諸如上呼吸道感染與腎周感染等二次感染情況與肺炎、腎周膿腫以及水中毒等術后并發(fā)癥情況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認為,術后并發(fā)癥與二次感染的出現(xiàn)導致MPCNL術后并發(fā)SIRS的關鍵因素。同時,SIRS時患者全身微血管的內皮系統(tǒng)均處于激活狀態(tài),進而加大了PLT的消耗,且CRP升高越明顯,患者的全身炎癥發(fā)生就越嚴重,而這也就說明MPCNL術后患者出現(xiàn)PLT減少與CRP升高也是并發(fā)SISR的危險性因素。
參考文獻:
[1]陳仙,羅志剛,楊羅艷,等.并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患者危險因素評估[J]. 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09,13(02):143-146.
[2]胡宇,季鑫,劉燕云,等.微創(chuàng)經皮腎穿刺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86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1):264-266.
[3]葛京平,魏武,馬宏青,等.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學習曲線的探討[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3):268-271.
[4]魏武,葛京平,馬宏青,等.2種超聲引導下經皮腎鏡取石術式的并發(fā)癥[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12):1261-1264.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