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一、 選擇題
1. 關于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植物細胞的胞間連絲具有物質運輸的作用
B. 動物細胞間的粘著性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
C. ATP水解釋放的能量可用于細胞內的吸能反應
D. 哺乳動物的細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 同一動物個體的神經細胞與肌細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二者所處的細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組不同
D. 二者核DNA的復制方式不同
3. 關于在正常情況下組織液生成與回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生成與回流的組織液中氧氣的含量相等
B. 組織液不斷生成與回流,并保持動態(tài)平衡
C. 血漿中的有些物質經毛細血管動脈端進入組織液
D. 組織液中的有些物質經毛細血管靜脈端進入血液
4. 將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狀相同的細條,分為a、b、c、d、e和f組(每組的細條數相等),取上述6組細條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時間后測量各組花冠細條的長度,結果如圖所示。假如蔗糖溶液與花冠細胞之間只有水分交換,則( ")
A. 試驗后,a組液泡中的溶質濃度比b組的高
B. 浸泡導致f組細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組的
C. a組細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組
D. 使細條在浸泡前后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于0.4~0.5 mol·L-1之間
5. 關于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核中發(fā)生的轉錄過程有RNA聚合酶的參與
B. 植物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素體中均可發(fā)生DNA的復制
C. 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過氫鍵鏈接的
D. 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可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6. 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磷酸是光反應中合成ATP所需的反應物
B. 光合作用中葉綠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參與
C. 人體在劇烈運動時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病毒核酸的復制需要宿主細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第Ⅱ卷
(一) 必考題
29. 某植物凈光合速率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
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當CO2濃度為a時,高光強下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為 ① ,CO2濃度在a~b之間時,曲線 ② 表示了凈光合速率隨CO2濃度的增高而增高。
(2) CO2濃度大于c時,曲線B和C所表示的凈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環(huán)境因素是 ③ 。
(3) 當環(huán)境中的CO2濃度小于a時,在圖示的3種光強下,該植物呼吸作用產生的CO2量 ④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 據圖可推測,在溫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濃度的措施來提高該種植物的產量,還應該同時考慮 ⑤ 這一因素的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
30. 為了探究某種復方草藥對某種細菌性乳腺炎的療效是否與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有關。某研究小組將細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隨機分為實驗組(草藥灌胃)、空白對照組(蒸餾水灌胃)和陽性對照組(免疫增強劑A灌胃),并檢測免疫指標。
回答下列問題:
(1) 研究發(fā)現,實驗組小鼠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極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這一結果至少可說明該草藥增強了小鼠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是 ① 。
(2) 研究還發(fā)現,實驗組小鼠的T細胞含量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與陽性對照組相近,這一結果說明:該草藥可能通過提高小鼠的T細胞含量來增強其特異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細胞免疫過程中,效應T細胞的作用是 ② 。
(3) 在特異性免疫中,T細胞可產生 ③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④ 細胞可在該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 ⑤ ,參與體液免疫過程。
31. 某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除分解者外,僅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調查得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有4個營養(yǎng)級,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且每個種群只處于一個營養(yǎng)級,一年內輸入各種群的能量數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數值的單位相同。
回答下列問題:
(1) 請畫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
(2) 甲和乙的種間關系是 ① ;種群丁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組分中的 ② 。
(3) 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包括 ③ 、 ④,此外還具有信息傳遞等功能。碳對生物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重要意義,碳在 ⑤ 和 ⑥ 之間的循環(huán)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
32. 山羊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下面的系譜圖表示了山羊某種性狀的遺傳,圖中深色表示該種性狀的表現者。
已知該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慮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的條件下,回答下列問題:
(1) 據系譜圖推測,該性狀為 ① (填“隱性”或“顯性”)性狀。
(2) 假設控制該性狀的基因僅位于Y染色體上,依照Y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規(guī)律,在第Ⅲ代中表現型不符合該基因遺傳規(guī)律的個體是 ② (填個體編號)。
(3) 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則系譜圖中一定是雜合子的個體是 ③ (填個體編號),可能是雜合子的個體是 ④ (填個體編號)。
(二)選考題
39.[生物_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為了調查某河流的水質狀況,某研究小組測定了該河流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并進行了細菌分離等工作。回答下列問題:
(1) 該小組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檢測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在涂布接種前,隨機取若干滅菌后的空白平板先進行培養(yǎng)了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 " " " " ";然后,將1 mL水樣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別接入0.1 mL稀釋液;經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39、38和37。據此可得出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為 " " 。
(2) 該小組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水樣中的細菌。操作時,接種環(huán)通過 " "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 " " 。
(3) 示意圖A和B中, " " 表示的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培養(yǎng)后得到的結果。
(4) 該小組將得到的菌株接種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混勻,一部分進行靜置培養(yǎng),另一部分進行振蕩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振蕩培養(yǎng)的細菌比靜置培養(yǎng)的細菌生長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蕩培養(yǎng)能提高培養(yǎng)液中 " " "的含量,同時可使菌體與培養(yǎng)液充分接觸,提高 " "的利用率。
40.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植物甲具有極強的耐旱性,其耐旱性與某個基因有關,若從該植物中獲得該耐旱基因,并將其轉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問題:
(1) 理論上,基因組文庫含有生物的 " "基因;而cDNA文庫中含有生物的 " "基因。
(2) 若要從植物甲中獲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該植物的基因組文庫,再從中 " "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 將耐旱基因導入農桿菌,并通過農桿菌轉化法將其導入植物 " " 的體細胞中,經過一系列的過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確認該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確表達,應檢測此再生植株中該基因的 " " ,如果檢測結果呈陽性,再在田間試驗中檢測植株的 " "是否得到提高。
(4) 假如用得到的二倍體轉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與不耐旱植株的數量比為3∶1時,則可推測該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 " " " " " "(填“同源染色體的一條上”或“同源染色體的兩條上”)。
參考答案:
1. D 2. B 3. A 4. D 5. C 6. C
29. (1) ① 0 ② A、B和C (2) ③ 光強 (3) ④ 大于 (4) ⑤ 光強
30. (1) ① 機體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 ② 識別并與被病原體入侵的宿主細胞緊密接觸,可使之裂解死亡。 (3) ③ 淋巴 ④ B ⑤ 抗體
31. (1)
(2) ① 捕食 ② 消費者 (3) ③ 物質循環(huán) ④ 能量流動 ⑤ 生物群落 ⑥ 無機環(huán)境
32. (1) ① 隱性 (2) ② Ⅲ-1、Ⅲ-3和Ⅲ-4 (3) ③ Ⅰ-2、Ⅱ-2、Ⅱ-4 ④ Ⅲ-2
39.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1) 檢測培養(yǎng)基平扳滅菌是否合格 3.8×107 (2) 灼燒 將聚集的菌體逐步稀釋以便獲得單個菌落 (3) B (4) 溶解氧 營養(yǎng)物質
40.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1) 全部 部分 (2) 篩選 (3) 乙 表達產物 耐旱性 (4) 同源染色體的一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