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的中能國道路發(fā)展的雖然比較完善,但是公路的交通擁擠現象還是沒有解決,尤其是現在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快速,道路交通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本文就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公路擁堵現象的原因和擁堵的經濟成本。
【關鍵詞】經濟學角度;公路;擁堵現象
一、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公路的性質
所謂公路,是聯接城市之間、鄉(xiāng)村之間、工礦基地之間按照國家技術標準修建的,由公路部門驗收許可的道路。鄉(xiāng)間自然形成的小路不再其中,主要是供汽車行駛并具有一定的技術標準和設施的道路統(tǒng)稱為公路。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公路是一種為社會群體服務的社會基層的設施。這種設施通常有以下幾點性質:第一,非競爭性。非競爭性是指某個人在有一件商品的時候不妨礙其他人有這件商品。公路是由國家出資建設的,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在公路上行駛。第二,非排他性。所謂非排他性:是指作為一個公共的物品,不存在不可以排斥任何人使用該物品。公路是國家一種公共的基礎設施,不存在排擠某種人消費性質。第三,擁擠性。擁擠性是說:公路上車輛行駛的數量超過了公路可以接納的限度。公路是公共物品,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中國是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人口壓力特別大,人們出行在外,無論是步行還是搭公交車,開私家車,都是在公路上上面行駛,尤其是高峰期間,公路上面擁擠的現象非常嚴重。由于公路具有這些特點,導致市場的機制失去了效率,市場不再能夠提高生產,必須使用政府手段。
二、公路擁堵的經濟學外部性問題
公路消費會產生的外部性問題。外部性是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yè)的行為對其他的人福利沒有補償的直接影響。人們使用公路這種公共物品出行會產生一定的外部性問題,即公路沒有經過市場的機制產生的利益和成本。
(一)正的外部性,也就是公路帶給人們的利益
第一,公路的發(fā)展讓交通運輸交易成本降低,增加了物流的發(fā)展。第二,公路的發(fā)展能夠促進路邊的經濟發(fā)展,尤其是落后偏遠的地區(qū),能夠帶動落后地區(qū)的經濟,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第三,公路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出行,能夠節(jié)省時間,讓人們的工作選擇的范圍更加廣泛,居住的地區(qū)也更加有選擇性。
(二)負的外部性,也就是公路帶給人們的的生活成本
第一,環(huán)境的成本問題。現在的環(huán)境問題越加嚴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車輛問題,汽車尾氣已經是大氣污染的元兇之一,尤其是汽車擁擠的時候,一起排放的尾氣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的健康。而且,環(huán)境的污染也影響了城市的發(fā)展。第二,擁擠造成的時間成本。由于大多數的人們都會選擇居住在市中心,但是上班的地點一般分散在城市的四周,所以每到上班,下班的高峰時期,公路上都會出現大面積的擁堵,把人們的出行時間反倒浪費了。第三,交通意外成本。車輛在行駛的時候難免會出現意外,在我國,交通意外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在交通擁擠的時候最佳明顯,交通意外造成的人員傷亡,車輛毀壞,是一筆很大的成本。第四,車輛成本。擁擠的時候造成了車輛的汽油的浪費,車輛的損耗等意思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負面的外部性問題無法直接的計算成本,以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人們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公路擁堵的原因
(一)從生產方面分析
公路之中準公共物品的價值在于他的生產的能力即在一個單位的時間內能夠通過多少輛車輛。能夠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車輛越多,越說明公路的生產能力越強?,F在的公路的由于擁堵現象的嚴重,價值體現的不明顯。
(二)從需求方面分析
中國人口眾多,現在的社會節(jié)奏較快,人們更加需要快捷的交通,以用來節(jié)省時間。第一,現在私人汽車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的增加。我國的社會發(fā)展速度,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更加的學會享受生活,再加上汽車的價格不斷地價低,幾乎城市里條件差不多的家庭都有一輛汽車。第二,現在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地加快,城市的面積也在不斷地增大,社會交際的圈子逐漸的擴大,上班的地點不在是居住地的附近,導致步行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出行,刺激人們的購車的需求,也導致了人們出行的頻率變多,增加了擁堵的時間。第三,時間的相同性。學生上學和大人上班的時間幾乎一致,人們出行的時間段一致導致公路的負擔加重,造成早晚高峰擁堵現象嚴重。
(三)從供給方面
第一,道路的供給不足。道路的長度和面積供給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第二,道路的質量不好。城市的道路質量不合格,幾年下來道路就變得高低不平,不適合車輛行駛,需要從新的翻新和修理。第三,公交的路線不合適,道路的公交路線太長,有的重復的較多,有的時間間隔太長。
四、解決道路擁堵現象的對策
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是道路擁堵的一大部分原因,這里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需求方面
第一,減少車輛的使用,限制車輛出行。北京等地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方法,通常是分為單雙號出行。第二,加收費用。私家車是公路擁堵的重點對象,可以對出行的私家車收取停車的費用。第三,在時間上把上學和上班的時間調整開來,減少出行人的數量。第四,宣傳交通規(guī)則,減少因為車輛違章,行人搶道導致的車輛堵塞。
(二)從供給方面
第一,加大道路的數量。政府加大道路的數量,增加道路的長度和面積。第二,增加道路的質量。道路的質量要達到一定的標準,能夠保證無論如何的使用都不會出現質量問題,道路的質量監(jiān)控由有關部門掌握。第三,優(yōu)化交通路線。公交車是大眾的代步工具,在交通中推行公交優(yōu)先的戰(zhàn)略,調查人群的密集程度和車輛的供給情況,及時的優(yōu)化公交的路線,優(yōu)化車站點、線路,適當的發(fā)展中小型車輛,對于小路就使用小型公交,主流的馬路多增加車次。第四,使用代替品。公路的擁堵現象不是一時可以解決,公路的供給可以轉化為其他的代替品,尤其是現在的技術發(fā)達,大的城市可以采用輕軌和電車來代替公交和私家車,減少道路的使用。
五、結束語
公路擁堵現象是一個長久的事情,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作為一個交通設施的公共物品,他的外部性已經導致了擁擠是必然的。根據外部性的談論,公路擁堵已經帶給了人們不方便和成本的消費。要想解決擁堵的問題,從公路的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分析,減少人們的需求和增加供給,達到需求和供給的平衡。防止市場失靈。
參考文獻:
[1]朱小平,高速公路擁堵的經濟學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