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中職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從學生的現(xiàn)狀分析出發(fā),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對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索,以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中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認識事物的傾向。有了這種傾向,人們才會注意到這種事物,并積極去了解它。例如愛好下棋的人,哪怕他正在趕路,但看見路邊棋攤,他總要駐足觀看,在心里琢磨棋該如何走?怎樣才能戰(zhàn)勝對手?這就是興趣的心理反映,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學習興趣狹義的是指學生對學習各門課的傾向。在平常的學習中,每個學生對每個學科都有不同的傾向,如果對某科特別感興趣,學習就會特別努力,學習效果就好,而對不感興趣的學科就無心向學。因此,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偏科。中職學生偏科的現(xiàn)象還是比較明顯的,多數不喜歡英語、數學,還有一部分專業(yè)課,其結果必然導致一些科目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全面發(fā)展就根本談不上了,還要影響到下階段的學習和深造。
針對學生們對某些學科不感興趣的現(xiàn)實,我深入調查了解,主要原因有:
(一)學生一點基礎都沒有。他們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從未學過技術課,到中職后馬上接觸到專業(yè)課的學習,就感到有些吃力→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積極性低→對知識掌握差→考試成績差。
(二)有的學生能力較低。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yè)毫無概念,完全是家長的選擇,對該專業(yè)一點不了解,僅僅是既來之則安之,學習起專業(yè)課來就感到很吃力→產生自卑感→學習興趣下降。
(三)有的學生努力不夠。他們離開農村來到大城市,離開父母來到學校,自我感覺“解放了”、“自由了”,放松了、甚至忘記了主要任務是學習→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習不努力→學習興趣下降。
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學習目的
學習興趣是根據學習者的需要而產生的,而人們的學習需要,來源于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對中職學生來講,現(xiàn)在所學知識都是今后從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礎;對不同的專業(yè)而言,進校學習的各專業(yè)基礎課程,更是今后學習各門功課的基礎。表面上看這些都是大道理,實際上大道理管著小道理,要經常講、反復講,思想認識清楚了,學習目的就明確了,學習興趣就有所提高。
(二)端正學習態(tài)度
對有自卑感和有厭學情緒的學生,都同樣必須端正學習態(tài)度。
自卑感往往產生于學習能力低的同學,一次沒考好或偶然失誤,他們就非常敏感,認為自己比別人笨,把注意力集中在挫折上,因此,克服自卑感、建立自信尤為重要。很多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并沒有有效地開發(fā)這種潛力,其中,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自信你就有了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如果沒有了自信,那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厭學情緒往往產生于不認真、不努力學習的同學。他們的頭腦中是家長“要我學”,對學習不感興趣,抱著學不學習一個樣,學多學少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態(tài)度。因此,必須猛擊一掌,把他們喚醒。
對這兩種情況都必須要求端正學習態(tài)度。通過制定學習計劃,互幫互學、結對子,班會思想教育,教師耐心教育,家長配合做工作等多種措施,學生們大多是可以克服畏難情緒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學習成績就會上去。
但必須承認:教育不是萬能的。對個別屢教不改,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該處分時就處分,既教育了本人,又警醒了大家。
(三)改進教學方法
中職的課程大都是專業(yè)課程,專業(yè)課的內容學習起來確實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的、單一的講授法的基礎上,盡量采用圖表、模型、演示等方法,盡量結合生產、結合實際,化繁為簡,由淺入深。學生們看得見,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用得上,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
針對學生好動的特點,師生可以走進實驗課堂,嘗試理論—實踐—理論的教學模式。比如說,《機械基礎》課程中介紹了各種零件、構件、各種機構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由于學生們大多是第一次接觸機械,很多實物都沒有見過,不能真正地去理解,那我們就可以去示教室參觀,在那里,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實物外形,這樣就加深了直觀印象,而且四桿機構、齒輪機構、凸輪機構等都可以運動起來,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們理解其工作原理,提高學習興趣。
同時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必須改進。要逐步完成由靜止向變動方向的轉變,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切忌死記硬背,反對本本主義,只要學得活,學得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提高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習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于向人請教,結果郁郁寡歡,心不在焉,怎么能夠提高。唯一的方法就是主動學習,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進步。
(四)表揚激勵為主
美國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宣稱:“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白癡,我都能把他們培養(yǎng)成優(yōu)等生!”巴士卡里雅博士憑什么這么狂妄呢?他的妙方就是運用表揚激勵,經常去發(fā)現(xiàn)肯定學生,教育學生以希望。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都希望被承認,被認同的心理,做為老師千萬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
老師的每一句贊語、每一次表揚,對學生都是一種激勵。學生們從一無所知到略有所知,從不感興趣到略感興趣,我都堅持表揚為主,有一點一滴的進步都及時表揚,激勵他們進步。即使是差生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體面的表現(xiàn)自己。使學生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這樣的過程中,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不斷蒙發(fā)上進的心理,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成績也就提高了。
當然在表揚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方法,要考慮到如何表揚更有效。比如說去挖掘學生身上不明顯的優(yōu)點加以贊揚。贊揚不要老是停留在學生習以為常的優(yōu)點上,而是要去挖掘學生身上一些鮮為人知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出教師的獨特眼光,讓學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還可以在最少期望時贊揚學生,這樣不但容易讓學生領受你的贊揚,內心還會產生壓力,沒做好,還被老師贊揚,真不好意思,這種壓力會激發(fā)學生更加努力。
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有興趣學,教學工作才能良好地開展并進行,教學效果才會顯著。我們只有不斷的探索、實踐,不斷的總結、完善和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