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的主要陣地是課堂。當前,如何提升語文課堂的育人實效已成為語文教學的迫切需求,語文教師要注重文本的研讀,增強問題意識,構建與學生對話的空間,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實現(xiàn)育人價值。
一、深思質疑——以學生需求引入新課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有真實的感受,就要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需要,尋找思考的途徑。教師鼓勵學生在預習中深思質疑應該是值得探索的思路。可以利用課前預習的學案讓學生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再根據(jù)這些疑難問題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該利用這些深思質疑,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內化”的需求,達到語文學科的育人目的。
比如,一位教師就是根據(jù)學生在《記承天夜游》學案中課文中“找出不能理解或值得學生關注的句子”的預習質疑“閑人的含義是什么?它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確定了該課的教學目標:理解“閑人”的含義,感受作者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tài),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位老師不但把這一目標作為教學難點,還由學生的課前質疑導入文本學習形成了問題鏈。
一位教師在設計《賣炭翁》時圍繞“詩歌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形成問題鏈,把詩歌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感情傾向貫穿在“作者是怎樣描寫賣炭翁的?賣炭翁的炭最后被誰奪走?他們是怎樣的人呢?賣炭翁的一車炭最后換來了什么?賣炭翁的結局會是怎樣的?詩人通過賣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一系列的問題中,使課堂線索清晰。
二、有效生成——以學生為主體挖掘內涵
語文教育是一種精神成長的教育,而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在這種教育中顯得尤其重要。
要實現(xiàn)語文的育人價值,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尊重教師的主導性。在課堂中要展開真正有效的對話,真正啟動學生的內心激情,不能進行“偽對話”。要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對話,即“真對話”。
在語文課上要引導學生有一個有效的思維過程。比如,在《賣炭翁》一課的課例研修過程中,通過對“各種提問行為類別頻次”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在提出問題的類型中,某位老師在提出問題的類型中“追問性問題”占27.5%,在教師理答方式中“啟發(fā)學生沒有關注到的信息(追問)”占25%,這些說明這位老師注重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觀點,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猜測老師要什么樣答案去進行概念化的解讀,也比較注重在“生成”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挑選回答問題方式中“提問后,個別學生(散答)”占16.22%,這說明該教師注重引領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知體悟,而不都是一問百應,整齊劃一的答案和推火車式的回答方式;在學生回答的類型中“推理性回答”占45%,這說明這位老師善于通過教師的提問、點撥等,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有效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材中的知識與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的過程有著豐富而復雜的聯(lián)系,教師應該注意在師生有效互動的過程中,依據(jù)“主問題”將預設的問題與生成情境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問題鏈”,生成出問題資源和過程資源,從而在“生成”中實現(xiàn)語文學科豐富的育人價值。
三、及時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學生是課堂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主體,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中不僅要精心地設計問題,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更要耐心聽完學生的回答,教師再及時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比如,在《賣炭翁》的課例研修中,我們對以下實錄(節(jié)選)進行了分析:
師:兩鬢蒼蒼,這個蒼是什么顏色?
生齊答:白色。
師:白色,說明他怎么樣?
生齊答:年老。
師:年老了,年齡很大了,年齡很大的人還在這么辛勤地勞作,說明他怎么樣?他為什么還要這么辛勤地勞作呢?
生1:他要養(yǎng)家糊口,迫于生計。
師:迫于生計,就是說明他要為了養(yǎng)活自己還在辛勤地勞作,那么說明他也沒有其他的人可以依靠,生活很辛苦(板書:生活貧困)那么,這么一個年齡很大的人,還在這么辛勤勞作養(yǎng)活自己,你讀到這種信息,你會對他有什么樣的情感呢?
生齊答:同情。
師:同情,那么你能不能帶著同情的心情,把這兩句詩讀一遍。
生2:(朗讀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師:嗯,我們聽出一點點同情了,注意我們在朗讀這句詩的時候,哪個字需要注意一下?
個別學生:鬢。
師:兩鬢,還有嗎?哪個字需要注重一下?十指黑的那個“黑”字需要注重一下。好,請坐,這是肖像描寫,接下來還有什么描寫?
通過觀察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生齊答“年老”后,教師未等學生回答完畢,更沒有進行任何評價,就已經開始追問、引導,引導學生在教師預設的答案上答題;而當老師提出這兩句詩中哪個字應該重讀時,學生回答“鬢”后,教師并未作評價,就指出了“黑”字要重讀,但沒有說明“黑”字重讀的原因。在這兩個細節(jié)中都沒有體現(xiàn)教師的評價。
二期課改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需教師有效落實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提高語文學科的育人品質。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