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較高或效果較好的課堂。這里的“高效”不僅是指教師運用言簡意賅的語言進行高效的講解,更多的是指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高效地學習,指師生在有序參與教學活動中實現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實現思想政治課程的智育功能和德育功能的平衡發(fā)展。在如今日新月異,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更應該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促進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程的深度整合,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打造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
作為一名一線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推動各種教育資源和教學要素相互融合,這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總結如下:
一、信息技術有利于教師獲取最具時代感的教學素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而課本提供的各種資料和案例在瞬息萬變的今天則顯得有點滯后,且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熱情,滿足教師教學需求。因此,要搞好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就要求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獲取、分析和加工最具有時代感的時政熱點作為自己的教學素材,并將這些素材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再通過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
例如,我在講“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方式”這一知識點時,由于學生缺乏政治實踐經驗,對于黨的三種執(zhí)政方式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我在講解的時候,將通過網絡搜集的“美麗中國”建設、協商民主、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提出問題:以上三個事例分別反映了黨的哪一種執(zhí)政方式?學生看完視頻和圖片后,非常興奮,都在積極討論和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梢娡ㄟ^信息技術手段獲取時代性強的素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社會視野,傳達了大量社會信息,拉近了政治與現實的距離,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有利于增大課堂容量,突出重難點
如何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專業(yè)性強,概念和原理較多,內容抽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就概念講概念,勢必會使課堂蒼白無趣,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更無法促使學生理解課本中的重難點知識。而信息技術則可以通過圖片、聲音和視頻等素材傳遞大量的信息,為教師拓展教學時間和空間,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到“企業(yè)的經營和管理”這一框題時,正值中國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段吉利集團發(fā)展歷程的視頻資料。由此引導學生思考:為何吉利短短十多年時間就可以從一個民營小企業(yè)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學生通過討論不僅得出了吉利的成功是由于制定了正確的經營戰(zhàn)略;依靠科技,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形成了自身的競爭優(yōu)勢;堅持誠信經營,樹立了企業(yè)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的結論。而且還得出:吉利的成功還因為尊重了價值規(guī)律,以市場為導向,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積極轉變發(fā)展方式,推動產品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需要教師拓展延伸的內容。這樣的設計,不僅擴展了課堂容量,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課本中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課堂教學達到理論與現實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統(tǒng)一。
三、信息技術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多年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這種模式下培養(yǎng)出的“高分低能”的人才極大地制約了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也成為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多媒體課件中預設觀點辯論、拓展延伸等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討論,各抒己見。然后,再通過教師的適時點評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在不同思想觀點的交鋒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讓學生在多元、寬松的學習氛圍中,碰撞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講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這一框題時,導入時,我通過課件展示了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片段,并讓學生辯論:如果路遇老人摔倒了,我們到底扶不扶?學生非常踴躍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認為:不該扶,扶了會給自己找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同學認為:該扶,因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我們要拒絕冷漠,要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得出最后的結論:路遇老人摔倒,我們該扶,但是要注意保留好證據,如請人當見證人、用手機錄像、幫忙報警和撥打120等,這樣既可以幫助他人,也保護了自己。通過這種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引導學生進行辯論,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且可以讓學生自覺接受書本內容,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四、信息技術有利于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需求,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現代生活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更要凸顯學生的中心和主體地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思考、辯論、分析、總結和遷移,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
例如,在講到“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一框題時,由于這一框題,理論性強,歷史知識多,內容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于是,我在新課教學之前,通過播放視頻《不凡的歷程,輝煌的成就》,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課下進行自主探究:我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到底取得了哪些輝煌的成就?并要求學生在下一節(jié)課通過課件展示探究成果。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師“滿堂灌”的教育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學生自發(fā)地分成五個探究小組,分別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個方面收集素材,準備講稿。等到第二節(jié)課上課時,由每個探究小組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通過學生的課下探究和課上展示,使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和立體化,變枯燥的說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變抽象知識為具體內容、變靜止材料為動態(tài)內容,從而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和整個教學過程的感染力,有效提高了整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而言之,推進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深度整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視野,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成為創(chuàng)新學習的主體,而且活躍了思想政治課堂氛圍,增大了課堂容量,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效率。當然,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作為一名信息時代的思想政治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術參與教學的“度”,真正做到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高效課堂齊飛。
參考文獻:
[1]王馨,郭麗文.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
[2]韓鋒.高效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策略.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4.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