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元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本文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新課標及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以杜威的“做中學”教育理論和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學為支撐,把數學游戲引入課堂教學,開展數學游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游戲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面積單位表象,提高學生使用面積單位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計算的正確率。
一、“面積”單元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注重單個課時的教學設計,忽視全單元的連貫性
關于“面積”這個單元的教學,相關的文章非常多,但是絕大部分都是以單個課時的教學設計為主,如浙江省寧波市太古小學虞躍群老師寫的《讓數學課動起來——以“面積和面積單位”為例,談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河南省澠池縣天池鎮(zhèn)篤忠小學楊富民老師寫的《“面積與面積單位”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等。老師們的教學設計都非常好、非常獨到,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理解面積的含義,區(qū)分好面積與長度??墒牵芏鄬W生在當天的課堂中能聽懂、明白,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教學中沒有相應的活動設計刺激學生對該單位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慢慢地學生就會對面積單位的概念弱化,單位表象越來越不清晰,導致不少學生在課后作業(yè)乃至考試時經常出錯。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知識掌握不夠靈活
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這部分內容是從直線到平面,從長度到面積,由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知識跨度大、難度高,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貪圖方便,只是簡單的對比,或者進行一些形式化的活動教學,學生缺乏興趣,自然無法正確理解面積的含義以及面積單位的由來等等,一個單元下來,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了一些概念和單位進率,卻沒有理解和運用它們。其中,我對往屆學生的錯題做了記錄與分析,不難發(fā)現學生的錯誤主要集中在:
1.容易將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混為一談,不能區(qū)分長度和面積。
2.有些學生還是沒有習慣面積單位的寫法,漏寫了“平方”兩字。
3.知道面積要用面積單位,也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cm2,dm2,m2,但是沒有把面積單位和具體的大小聯系起來,未能建立這些常用面積單位的表象。
二、游戲教學的設計及實施
針對上述問題,設計了3個游戲活動。
(一)游戲一:競猜王
設計思路: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fā)展上的一次飛躍,知識跨度大,難度較高。并且,本單元的概念較多,也較重要,我們必須變概念的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不僅能記住所學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能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了解與相關數學的實質性聯系。要做到有意義地學習,需要同學們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到學習中,小組合作猜一猜、測一測、說一說,較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先讓學生猜一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測量比一比誰猜得最接近,最后請猜得最接近的同學分享他的心得。這個游戲具有較好的推廣性: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們還可以任意選取一樣物品,讓學生競猜,鞏固學生的面積單位表象。
游戲目的:進一步認識、使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并能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為單位度量及比較對象的面積。
適用范圍:適用于“面積單位”一課中以及后續(xù)復習課,練習課
游戲時間:5分鐘左右
游戲準備:數學課本、橡皮擦、文具、作業(yè)紙、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1平方分米正方形
游戲過程:第一步學生分成三至四人一組,先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為單位估計不同對象的面積(例如:數學書的封面,一個巴掌的大小,一塊橡皮擦的表面等)然后使用面積單位度量其實際面積,并把結果記錄在作業(yè)紙上。
第二步:教師邀請估計結果較為接近的學生,分享他們的心得。
課后還可以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一些身邊物體的面積,例如電視機屏幕面積、手機屏幕面積、餐桌面積等等,及時復習剛學習的面積單位,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游戲二:造句王
設計思路:維果斯基認為,思維和言語的進展是兩條不同的線,有時并進有時相交,但總是會分開,這種規(guī)律對種系發(fā)生和個體發(fā)生都是適用的。心理學認為:思維是語言的內涵,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小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表達和交流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思維有賴于內部語言的活躍。而思維的發(fā)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若在數學課中也能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會使學習的思維更活躍、思路更清晰、表達能力更強,能極大地促進數學學科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因此,結合該單元內容,設計了造句游戲。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昨天回去測量了哪些物體的表面積呢?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造句接龍游戲吧,看看哪位同學能正確使用面積單位。我們首先以“平方厘米”造句,請第一小組先來,請同學們認真聽,看看他說對了嗎?
生1:橡皮擦的上面大約是8平方厘米。(指著自己的橡皮擦)
生:正確!
生2: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15平方厘米。
生:正確!
生3:我的手掌面積大約是10平方厘米。
生:不可能,這樣太小了吧。
師:是啊,同學們可以自己動手測量驗證一下。
實施后,我發(fā)現很多學生害怕出錯,積極動手測量,他們能結合所學面積單位寫出一些“實實在在”的句子,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促進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例如,林××同學說:“我家電視機長11分米,寬6分米,它的面積是66平方分米?!蓖ㄟ^造句游戲使面積單位的使用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貫穿于整個單元,較好地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理解記憶。
(三)游戲三:誰的反應快
設計思路:德國心理學家艾濱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fā)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本單元所學習的面積單位較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等,如果不及時進行復習,學生將容易忘記。并且,學生還學習了長度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等等,混在一起的時候容易出錯。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一個簡單的課堂小游戲,及時地復習。
游戲目的:在學習了所有的面積單位后,幫助學生建立相對應的面積單位表象并準確使用面積單位。
適用范圍:適用于所有的面積單位學習之后的課堂練習中
游戲時間:5分鐘左右
游戲準備:選擇正確的面積單位的題目
游戲過程:每一列同學代表一個面積單位,老師給定一個題目,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如果是你所代表的單位,則站起來。例如:我的數學書封面大約是3( )。代表平方分米的同學站起來,其他同學判斷。
游戲實施后,發(fā)現該游戲比較簡單,并且便于操作,學生參與度高,參與面廣,非常適合做課前的小游戲。
在“面積”單元教學中設計合理有效的課堂游戲,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善于把所學知識融入生活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面積單位使用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正確率。課堂數學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游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旨在鼓勵和推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輔助教學手段,也不意味著每一節(jié)課都非要安排游戲不可。在特定的內容、特定的課堂中,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使用數學游戲,在游戲中或游戲后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游戲中的數學知識、原理或方法。注重“有趣”和“實用”相結合,在數學教育中滲透游戲的精神,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