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庸之道。觀古論今,不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不少人以“中庸”作為指導(dǎo)思想,然而,何謂中庸?恐怕現(xiàn)實生活的“凡人”亦大多不能說清,即使說得清,也難做到,這便衍生出行為準則與中庸思想相背離的變了味兒的“中庸”。
近來做了個夢:在地鐵站中,一位陌生男子拿著一部手機向我走來,要我?guī)退膹堈眨€未接過手機,其便將手機狠狠摔在地上,瞬間出現(xiàn)一群男子將我團團圍住,讓我賠一萬元錢。我很確信,在場群眾是目睹全過程的,卻沒人幫我解圍,當對方拿起兇器的一剎那,我被嚇醒。
有趣的是,在夢中,我在要接而沒接這部手機時心里也曾嘀咕是否會被訛上,只是對方摔得太快。后經(jīng)反思,做這樣的夢不足為奇,身邊看到的類似新聞實在太多,而關(guān)鍵詞是——冷漠。這算是中庸之道還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今年,我在商場丟過一個錢包,賊溜了之后,在場的售貨員、路人紛紛給我形容賊的體貌特征與穿著,著實讓我哭笑不得。
中庸的主要內(nèi)容并非現(xiàn)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養(yǎng)人性,如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等等。就我的理解,中不是走中間路線的和稀泥;庸也不是庸碌俗氣,不求無功但求無過。
遺憾的是,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將中庸演繹成了隱藏自我判斷,做沒有主見的和事佬。事實上,中庸中的“庸”也可以理解為包容大度,正因為我們沒做到“庸”,便將“中”的指導(dǎo)思想變了味兒。
經(jīng)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謂的“至理名言”,如“用十年學(xué)講話,一生學(xué)閉嘴”之類的。誠然,這樣的“至理名言”確實是實用主義的代表,卻不折不扣與中庸的思想相背離。有了這樣的思想,做我這樣的夢便是應(yīng)驗了人們與思想相對應(yīng)的行為。母親曾教導(dǎo)我:“可以持不同意見,但要容納別人與你不同的意見?!边@就是中庸思想中的一部分,我很佩服她。然實話實說,母親能有這樣的思想源于她接觸社會較少,在社會中,持不同意見,并表達出來其實很難,正如我們在日常寫作中,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什么謹慎寫,都要思量,所謂不偏不倚亦難矣。
文章結(jié)尾,難免“中庸”,一家之言實道不明中庸之博大,慢慢體悟,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