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與前提,只有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題干的意思,并正確解題。通過對小學一年級學生數(shù)學審題障礙原因及對策的研究,旨在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生活化;教學法
能否正確解題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關鍵,直接影響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解題是眾多小學數(shù)學教師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教師發(fā)現(xiàn)小學一年級學生往往存在數(shù)學審題障礙,直接導致學生無法正確解題?;诖?,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數(shù)學審題障礙原因及對策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有關人士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一、小學一年級學生數(shù)學審題障礙原因
1.閱讀能力較低
從教育程度來看,小學一年級學生處于初等教育的開端,其接受的教育程度相對較低,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具體來說,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無法找出題中的關鍵字,無法對其進行正確理解。
例如,在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中:“同樣要做10個燈籠,已做8個,還需要做多少?”此題中,關鍵詞是“還”,但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沒有找出關鍵詞也沒能對其進行理解,導致審題障礙。
2.思維較為抽象
思維較抽象也是導致小學一年級學生數(shù)學審題的主要原因。因為學生對世界的認知還相對朦朧,導致其無法正確理解題目中的元素,無法進行正確理解。
例如,“小朋友做剪紙,用了8張紅紙,還要用同等數(shù)量的黃紙,請問一共用了多少張紙?”此題中,學生難以理解同等數(shù)量的意思,黃紙和紅紙也讓部分學生感到困惑,最終造成數(shù)學審題障礙。
二、解決對策
1.提高閱讀能力
要有效解決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審題能力,教師就必須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教師需要在審題中多引導學生,教會學生高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尋找關鍵詞,并對其進行正確理解。另一方面,小學應該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開展生活化情景教學法
此外,教師應該在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情景教學法,即將數(shù)學問題通過學生的生活情景開展,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含義。在此過程中,學生才能夠從生活中尋找參照物,將抽象概念變得形象,達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的目的。
總之,小學一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數(shù)學審題障礙,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總結與交流,針對相關原因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陳思憶.小學一年級學生數(shù)學審題障礙原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3(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