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與幽默的人交往。一個有幽默感的教師會更受學生的歡迎,學生會在他(她)的課上學得特別賣力。要讓自己的幽默產(chǎn)生“笑”果,我們就應正確地理解幽默,“善”用幽默。
一、善意——保護童心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說:“幽默是一種優(yōu)美的健康的品質?!倍@種“優(yōu)美的健康的品質”應該是以“善”為前提的。
有一次我到隔壁班級聽隨堂課。他們班上有個學生上課時經(jīng)常開小差。這天,他竟不顧后面有老師聽課就趴在桌上“休息”起來。正在講課的老師看到后,徑直走到他的座位旁,用手指敲打桌面,催促道:“查票查票,你買的是坐票,怎么睡了?補張臥鋪票吧!”老師的話引得學生捧腹大笑。那學生本來還昏昏欲睡,在大家的笑聲中,竟精神振作全神貫注地聽課了。
老舍認為:“嬉皮笑臉并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泵鎸υ谡n堂上萎靡不振的學生,教師沒有冷嘲熱諷,也沒有采取過激行為,而是用幽默的語言善意地敲出了讓學生精神為之一振的“鼓點”,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維護了學生的尊嚴,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以善為本的幽默需要教師心中有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保護童心,讓學生在微笑中明白問題所在,在微笑中懂得教師的柔情。
二、善述——幽默“童化”
“幽默中包含著深刻的哲理、風趣中蘊含著嚴肅的思想、娛樂中蘊藏著深長的意味,使得幽默具有“豐富而深刻的精神基礎”(黑格爾)。幽默是有品位的深刻。但是,由于我們所教的學生在年齡、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過深的幽默他們不一定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表達時把深刻的內容淺顯化,深話淺說,讓幽默兒童化。
面對一群不肯認真學習且數(shù)學成績不好的學生,教數(shù)學的老師說:“教你們我至少要少活五年,如果我一年賺二十萬的話,五年就是一百萬。乖乖,你們以后可以去出一本書叫《我是怎么謀殺一個百萬富翁的》。”這位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便騰起了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有許多學生慚愧地低下了頭……數(shù)學老師通過淺顯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在哄堂大笑中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幽默“童化”,用兒童能理解的語言來表達,既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又貼近兒童的內心世界,拉近了兒童與幽默、兒童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因而,能讓其在愉悅中發(fā)現(xiàn)自身或周圍的一些問題,從而改正缺點或引以為鑒,達到教育兒童的目的。
三、善對——開啟童智
相聲大師侯寶林認為:“幽默不是耍貧嘴,不是出怪相,現(xiàn)活寶,它是一種高尚的情趣,一種機敏性的反應,一種把普遍現(xiàn)象喜劇化的處理方式?!苯處熑绻茉谡n堂上根據(jù)情況適時地用上幽默,機智地應對,往往能取得“預想成真”的效果。
于永正老師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指導學生讀雜草被噴霧器大夫用化學除草劑噴灑過后說的話,本應是“有氣無力地說”,可是,一位同學讀這句話時,聲音很大,既有“氣”又有“力”,于老師笑著說:“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chǎn)品。我再給你噴灑一點?!闭f完,朝他做了個噴灑的動作。全班學生哈哈大笑。這位學生再讀時,耷拉著腦袋,真的有氣無力了。于老師高興地表揚他:“你讀懂了?!薄?/p>
于老師的幽默離不開他敏銳的幽默感和敏捷的幽默思維。當然,這種幽默感和幽默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善于捕捉并挖掘教學中的“可笑”因素,不斷錘煉幽默語言,因地制宜,機敏應對。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幽默的種子,但其綻放的花朵卻千姿百態(tài)。千千萬萬幽默語,一字一句總關情。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靈,裝載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現(xiàn)實與未來,“善”用幽默,那么,我們就一定能給學生建起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年!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