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鎣市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中,“自學互幫導學法”的教育理念已深入每個教師心中,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時,都能靈活應用這一課改理念?!白詫W互幫導學法”中最能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互幫”,“互幫”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合作學習”。今天,我就以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七顆鉆石》為例,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
雖然,“合作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但卻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種。它在每一堂語文課中的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有不同的體現(xiàn)。
一、閱讀中的小組合作
有人說,讀書就是自己自由地讀就是了,不用小組合作。其實不然,自己讀最多能把課文讀通、讀順,要想讀懂、讀得有感情,還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才能完成。
我在教學課文《七顆鉆石》時,學生自學完生字新詞后,由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或齊讀,或范讀,或抽讀、賽讀等,看誰讀得好、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這就最簡單的“合作學習”。而學生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和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chǔ)上,小組內(nèi)比賽讀,讀出感情,體會文章中愛,這也體現(xiàn)的了“合作學習”。
二、探究中的小組合作
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是經(jīng)歷學習過程。在“自學互幫導學法”過程中,合作探究是學生經(jīng)歷的最重要的學習過程。根據(jù)《七顆鉆石》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設(shè)計以下幾個需要“合作學習”來解決的問題:
1.勾畫討論交流:課文中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學生先分組,討論、勾畫,再交流自己的所得。學生認為神奇的地方可能主要會談到以下幾點:
(1)“當她醒來的時候,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課文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這是一場特大干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xiàn)在罐子里竟然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
(2)“摔倒水沒有灑,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笔茄?,按照常理,水罐掉在地上本來應該是水灑了或罐子摔壞了,可現(xiàn)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
(3)“木水罐變成銀的,水罐又變成金的。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鉆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鉆石最后變成了七顆星星。”神奇的地方真是太多了!
2.合作梳理:水罐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
學生分小組反復研讀課文,討論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和你的體會。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匯報梳理:
(1)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
一個小姑娘,在深夜里勇敢地出來為母親找水,她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她實在是太累了,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也許是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動了,給了她一罐水吧。
(2)金水罐──從中跳出了七顆鉆石,涌出了一股水流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小姑娘已經(jīng)干渴到了極點,生命的本能讓她舉起了水罐。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又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小姑娘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博愛,真是感天動地!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顆鉆石,涌出了一股水流。人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人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輕松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總之,小組合作就是“自學互幫導學法”中“互幫”的重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了小組合作,就達到“生生互幫、變一個老師為多個老師”的目標,也能夠有效地擴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孫歡歡.試論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8).
作者簡介:白鳳秋,女,出生于1971年5月,就職于四川省華鎣市雙河第二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