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就是一個逐步提升的漫長過程,在語文教學初讀這個環(huán)節(jié)下,課文學習是最基本的學習基礎。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語文初讀教學漸漸地被人忽視,對于語文初讀教學的研究也是為之甚少,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初讀教學沒落的情況已經開始影響語文學習的效益。為了改善初讀教學的弱化,構建有效的初讀教學模式,提出“策略包”概念,分析小學語文初讀教學,探討提高小學語文初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讀教學;策略包;教學目標
細讀小學語文教材,會發(fā)現(xiàn)其是以單元閱讀模塊的形式進行整本書編排,每一個單元都有特定的重點和訓練目標。這種單元閱讀模塊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對單元模塊簡單進行組合教學,而是要注重學生對單元整體內容的把握,就是說,要讓學生理解整個單元模塊中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的理解,以及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和情感,體會單元之間不同的教學內涵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提高學生的初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初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語文初讀教學模式僵化
在小學課程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的教師對于初讀教學都是采用教學生抄寫生詞、梳理新課文章脈絡為主,常年以一種教學模式教學,學生對于初讀學習就慢慢失去了興趣。
2.語文初讀教學速度化
在初讀教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細讀書,一般在課上會直接切入整體講解課文,開始深入文本講解文章思想,給學生灌輸文章主旨含義,這從本質上來說,沒有調動學生的自主閱讀積極性,在追求教學速度的過程中忽視了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3.語文初讀教學格式化
小學語文教學要教學生認識新字詞,指導學生寫字,所以初讀教學課程難免會變成教師的書法指導課,這樣的識字教學,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豐富并非有益。
二、小學語文初讀教學的策略
為改善初讀教學弱化現(xiàn)象,創(chuàng)造有效的初讀教學課堂,提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明確教學目標,文章理解由淺及深
每篇文章的內容主旨甚至教師教學的目標都是不一樣,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明確每一篇文章的主旨,引導學生朝向文章主旨意義深入探究。初讀教學,除了要求學生在新字詞的掌握上快速理解,還要對文章脈絡、精讀為總體目標,那么,教師在初讀教學的課程教學設計上面就需要做好充分準備,設計問題應有層次性合理性。切合學生實際:(1)預讀課文三遍;(2)流暢的閱讀文章;(3)簡單理解文章含義,作者情感。
策略二: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
教學設計要設計簡練的導入語,根據文章的文風、精神內涵以及學生學習的特點,制定可以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案。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一是依靠自己的大量閱讀,二是經由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閱讀。每一堂課,都可以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的興趣點,學生對初讀文章由淺入深的會讀到讀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此后,在讀會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一些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起學生探究深入內涵的欲望。
優(yōu)化初讀教學,對學生自身學習大有裨益。教師在課堂導入學習詞語是初讀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再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字詞與文章內容聯(lián)系,把握課文整體情感就需要教師對課文興趣點的掌控,精心設計問題,層層深入探究,把學生被動學習的心態(tài)轉變成主動學習的積極動力。綜上所述,初讀教學關系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策略包優(yōu)化初讀教學課堂,就可以把初讀教學瑣碎的學習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且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fā)揮,基本訓練得到落實,如此一來,初讀教學收益的效果會很好。
參考文獻:
楊九俊.小學語文課堂診斷.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1.
編輯 溫雪蓮